和珅救灾时在粥里掺沙子,乾隆赞赏有加,数百年后又被世界肯定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和珅是古时候著名的大贪官,可也是能干之人。他深得乾隆皇帝宠信,还和皇家联姻成了皇亲国戚。虽然他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垄断钱财,但他也确实为乾隆做了不少实事,那么和珅的办事能力是如何体现的呢?有一次和珅在救灾时,他让人在粥里掺沙子,在一般人眼中,此举阴险,为什么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大力称赞呢?在数百年之后还又被世界肯定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点击加载图片

《所闻录》记载和珅:“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风靡一时,不少人将它看成一个喜剧,不过这其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多数却很真实。人们通过剧中“铁三角”之间的君臣相处,不难发现,和珅最为圆滑,也最得乾隆宠信。他的办事能力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比纪晓岚要好许多。

点击加载图片

关于和珅救灾一事,在历史上有过确切的记载,和珅在内务府工作,他的钱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想要随时就取,很多地方官员在到京城工作都要先去他府上拜会一番。为了以后在朝中好办事一些,那些想升官发财的人,以及犯了错想要保命的人,都削尖了脑袋争相给和珅送钱。众所周知,和珅十分贪婪,但他又有自己的原则。他有三种钱财从来不沾染,如果有官员找他办事,他发现自己办不成,这种官员给他的钱,他就不贪下来;再者,如果地方受了灾,百姓需要救济,那么这种政策的救济款他也从来不贪;还有,和珅实际上也很重视有才之人。科举选拔时候的费用他也从来不沾染。即使如此,和珅贪来的钱财仍然不计其数。

点击加载图片

有一次和珅被安排去往地方赈灾,当时的灾民数量很多。虽然朝廷发了救济粮,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灾民入城。每天都有不少灾民等着发粮食,但无论怎样发,都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和珅接手了此事,面对骚乱的灾民和少得可怜的赈灾款,他没有拿出自己的家用解决这场危机,而是公事公办,想出了一个好计策。

点击加载图片

灾民推推搡搡挤在粥锅面前,等待领粥。和珅就让人当着所有人的面,给灾民发的米粥中撒沙子,当时在场的人无论是官兵还是灾民,都十分震惊,几乎没有一个人理解这种疯狂之举,这种脏了的米粥谁还愿意再喝呢?喝了难道不伤嗓子?不闹肚子吗?但和珅不管这些怨言,他让人继续这样做,结果往粥里撒沙子这件事情,还真解决了灾民的喝粥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点击加载图片

原来和珅早就知道,在那些灾民中,有很多其实并不是特别困难。一些普通百姓为了贪些小便宜,就混在灾民之中假扮成灾民的样子等待领粥,尤其是那些小混混们成天无所事事,不用干活就能够喝上碗粥,谁不愿意去呢?不过,和珅来了以后,这免费的粥不那么好喝了,那些无小混混们嫌粥不干净,那些贪小便宜的普通百姓也嫌脏,这招就非常有效了。不是十分饥饿的人们就不再去领粥,而真正的灾民终于可以排上队伍喝上一碗米粥了,即使这粥的味道不怎么样,但毕竟不至于饿死街头。

点击加载图片

和珅救济灾民的理念其实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糠麸。糠麸虽然吃起来难以下咽,但它毕竟是粮食,可以保证灾民不至于饿死。在他的理念中,灾民不是人,只要能活着就够了。再加上连年征战,国库本就早已空虚,根本无法拿出多余的钱财去救济灾民。那些贪官污吏在他看来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人家官员自己也先要有些油水才愿意去办事,所以,在救灾民之前,让官员捞点好处总是无可避免。他的这种思想在我们看来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点击加载图片

和珅一生有功有过,后来也是不得善终。《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评价和珅:“乾隆时,清政府岁入,止七千万,和珅家产,适当清廷二十年岁入之一半而强,然卒之全归籍没,贪官污吏之结局如此。后之身为公仆者,亦何不奉为殷鉴耶?”一代贪官终于伏法,贪尽钱财最终还是交还国库,这样的结局也是他咎由自取,不值得人们惋惜。

参考文献:《所闻录》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