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MR成像技术

1、胸部解剖:
磁共振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应用上有一定的优势,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扫描及血管的流空效应,可清晰地显示胸部肿块的性质,不需注入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淋巴结、囊肿及实性占位病变。特别是对纵隔内结构有较清晰的显示。
由于胸部呼吸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的影响,因此MR在胸部成像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肺部以空气为主,氢质子密度低,对肺部细小病灶及炎性病灶显示较差,图像分辨率不如CT理想。胸部血管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号,血管腔与纵隔内高信号脂肪形成鲜明对比,血管壁呈中等信号。气管与主支气管腔内无氢质子故无信号。管腔由周围脂肪的高信号勾出。
MRI对于较小的纵隔淋巴结的显示和定性作用优于CT,纵隔内淋巴结在脂肪组织的衬托下清晰可见。因为淋巴结T1WI、T2WI信号强度均低于脂肪,表现为均匀圆形或卵圆形结构。
MRI能准确显示纵隔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还可大致估计其良恶性。纵隔肿瘤在纵隔的分布颇具特异性,如前纵肿瘤多为胸腺瘤、畸胎瘤、皮样囊肿以及胸内甲状腺等;中纵肿瘤多为淋巴类肿瘤、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囊肿等;后纵隔则以神经源性肿瘤较为多见。
胸腺位于前纵隔,在胸骨的后方。小儿胸腺在SE序列的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以后随年龄增加腺体逐渐由脂肪组织替代,其信号强度升高,与脂肪相似。由于胸腺的质子密度低于脂肪,MR仍可清晰显示其结构。胸腺组织T2WI像呈高信号、T1WI像信号强度介于脂肪和淋巴结之间。

2.线圈:体部相控表面线圈,后纵隔、脊柱旁病变可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
3.体位:训练被检者有规律地呼吸并放置呼吸传感器在下胸部或上腹部。表面线圈上缘与喉结平齐。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点。
4.扫描方位
(1)横轴位(T2WI、T1WI、GRE屏气序列):取冠状位定位像定位,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向(选择“无相位卷褶”技术)。
(2)斜冠状位(T2WI、T1WI):取正中矢状位做定位像,使扫描线与气管长轴平行。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向(选择“无相位卷褶”技术)。
(3)矢状位(T1WI):取横轴位做定位像,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向。
5.成像序列:
三维容积内插快速GRE序列(西门子的ⅥBE序列,GE的FAME、LAVA序列及飞利浦的 THRIVE序列)采集速度比二维扰相位GRE序列更快,扫描层面更薄,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小病灶的显示。
HASTE(半傅立叶变换的单次激发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此序列扫描速度快,对被检者的体位运动和呼吸、心跳运动不敏感。
6.注意事项:
FSE T2WI 加脂肪抑制技术,显示胸壁病变更佳。
T1WI呈高信号的病变在同样情况下加做T1WI加脂肪抑制技术。
T2WI常规要加脂肪抑制技术。
胸内甲状腺肿为由颈部连至前纵隔的病变,矢状位图像有利于显示其与颈部甲状腺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