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盩厔”地名探源
相关推荐
-
周至县名称的由来
<元和郡县图志>称:"山曲曰盩,水曲曰厔.陕西盩厔县,其地山环水复,因名'盩厔'."如今更名"周至",简则简矣,而其"山环水复" ...
-
如何理解「涣卦」之卦辞及其彖传?
(上接"二.卦图破解") 三.卦辞破解 卦辞曰: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释义: <涣卦>是由<否卦>变化而来的,天时在酉时,酉时是一年当中的仲秋 ...
-
「涣卦」 象辞“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亨于帝,立庙”破解
(上接"一.卦图破解") 二.象辞破解 象辞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亨于帝,立庙. (一)释字 涣 <说文>:"涣,流散也.从水奂声."<说文 ...
-
清朝人说“南不识盩厔,北不识盱眙”,有什么来历?
晚清时候,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南不识盩厔,北不识盱眙."这句俗语有什么来历? 它与晚清名臣.两江总督陶澍有关.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生于1777年.陶澍出身书香家庭 ...
-
明武宗时王元正字舜卿盩厔人明正德六年进士王思字宜学,太保王直玄孙;明正德十六年进士王相字懋卿鄞人
王元正,字舜卿,盩厔人.与慎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武宗幸宣.大,元正述<五子之歌>以讽.竟以争"大礼",谪戍茂州卒.隆庆初,赠修撰. 王思,字宜学,太保直曾孙也. ...
-
明“圣旨·盩厔县·辽银伍十两”五十两银锭一枚
明"圣旨·盩厔县·辽银伍十两"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904.2g,锭形优美,文字十分清晰,银光闪亮,品相极佳.此锭即为明末三饷之辽饷实物.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为应付辽东军事需 ...
-
盛泽地名探源(1)
前言 PREFACE 盛泽的绸市形成后,各地绸商纷至沓来,于是人口剧增,镇区拓展,很快就发展成为吴江县内规模最大的乡镇.据史料记载,盛泽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居民百倍于昔,绫绸 ...
-
【地名探源】万宁名称变迁及由来
万宁市,古之万州,历史悠久.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白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旧州文昌园村发现的多件石斧.石锛,说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地方从事生产劳动,生息繁衍. 万宁从唐代就开始建政,唐高祖武德五年(62 ...
-
【地名探源】五指山名称由来及变迁
五指山市(原通什市),海南岛中部翡翠山城,五指山脚下璀璨明珠. "通什"是地名,黎语"通什"指山谷中连片的田地.古时称通什峒,后沿革为通什乡.通什镇.通什市.五 ...
-
【地名探源】海口市名由来及变迁
海口湾(海口市旅游委提供) 海口市,海南省省会,古称"白沙津""海口浦",别称"椰城". "海口"这一名称是因地处海南岛 ...
-
【地名探源】“三亚”名称由来
三亚鹿回头雕塑 一个地方的名字,能够见证这个地方的发展沿革:三亚市,即由古崖州发展而来,一脉相承. 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崖州所在的珠崖郡就已纳入中国的版图.后来的建置沿革,分别有:临振县. ...
-
清代陕西“盩厔匡兴”四两槽锭一枚
清代陕西"盩厔匡兴"四两槽锭一枚,重量:165.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