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开阔,独具特色的豸游周氏祠堂 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十八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行走在传统村落之间,寻找那些曾经的生活底片,无疑是值得玩味的。

豸游周氏祠堂,沉稳、大气、开阔,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镇豸游村,距县城20公里。
通往豸游周氏祠堂的村道

豸游村周氏祠堂

该祠堂建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整座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 主要由照壁、天井、回廊、正殿及左右厢房组成。整座祠堂布局严谨,结构独特个性,艺术雕刻精美,基本保存良好,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较为经典、最有规模的祠堂。
前头门及正殿均为三开间,硬山形制,盔顶式山墙,两侧回廊处在园门,为石拱园门,亦是该祠堂最有特色风格的地方。








古井中还真有井底之蛙

两面厢房连通,照壁及檐墙上饰有“六国封相”、“鸿门大宴”等彩绘50多幅,图案精美,工笔细腻。







回廊饰有垂花帘,正殿结构巧妙,顶上藻井雕饰繁多。





头门山墙下之转角石刻有福禄、寿禧,浮雕、檐柱上立有麒麟瑞兽






石枕、风檐及雀替皆为矮雕浮花








古建常用词友情普及:藻井

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的一种独特做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的部位。
图..文..吴永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