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如何规避小人?
相关推荐
-
《易经》10大名言,读懂一句,受益终身!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经典文献之一,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对我国的政治.文化 ...
-
读《易经》,聪明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的一生当中,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可以做是因为不违道,不违心,不给别人添麻烦.不可以做是因为有违道,有违心,损人还不利 ...
-
易经(86)防小人之害
易经(86)防患未然者 六三,包羞. 包,包藏. 羞,可耻之事.孟子说人皆有良知,王阳明因此专在良知上发现修习而就了心学,这里大概是良知那个部分最深的讨论处.差耻之心,人皆有之,哪怕十恶不赦的人. 否 ...
-
《易经》乾卦:3个爻3个人生启示,只要你坚信,想要的都会实现
坎险陷陷心惮虑,离丽附和柔顺心. 现在世界上对于人生有两种观点:宿命论和非宿命论,即人的一生贫富是否由上天决定.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信命"这两个字在自己的观念里不存在:当一个人失 ...
-
《易经》10句名言,学习圣贤智慧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 简评:天道刚健,永不止息,君子应该效法天道,努力加强自我修养,为完成自己的学业和事业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
易经:人在不顺时,控制住3点,有助你改变现状,迎来好运
众所周知,在易经中有两种趋势,顺和逆,也就分为两种价值观,合理和不合理,对应吉凶,依据时势变幻.天道盈亏.人心喜恶行合理之事便吉,否则便凶. 从易经学问的大原则看,一切起的都是变化,没有固定的,一定会 ...
-
【云说家风《易经》篇】《系辞传(礼成)》最后的忠告:合格父母要做的三件事情(第234篇·总第2762篇)
张建云 [云说家风·<易经>篇]第234天. 1.成功很简单,就是向这个行业最厉害的人学习.学习他的读书.工作.生活.作息.吃饭.习惯和思考.这叫:崇,效天.而后学着包容那些不愿意包容的, ...
-
易经:大恩养仇人,人到了中年,尽量远离2种人,更不要施以大恩
俗语:"升米恩,斗米仇." 意思是说,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只帮助一部分别人反而会感激你,但是有些时候,当你帮别人把事情办好了,别人反而会埋怨你. 每个人在成年步入社会后,大多都会发 ...
-
易经智慧:一个人是福是祸,最重要的是守住下文指出的点
近日,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河南郑州师院为大四学生强制加了创业培训的课程,本来每天7个小时都在上课,如今又多了2个小时,对考研党和想自己创业的人太不友好了,但相关负责人却觉得毕业生进入社会实 ...
-
易经智慧-人生64个怎么办---13当你感觉不合群怎么办
当你感觉不合群怎么办 曲高和寡.这是古人说的. 你把调节器子搞得太雅太纯,喜欢的人就不多了. 孤芳自赏,也是古人说的. 一朵花,如果融入万绿从中,那真是众绿捧红.如果你孤零零开在那里,没有陪衬,那不是 ...
-
易经智慧:人的一生或有3道坎,熬过去,助你变得越来越好!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 ...
-
易经智慧:人生关卡,皆是定数
知天命,尽道之,道统传承,成为体统,你便该知,我们每走一步,都在寻数. 你是否年过半百深感无奈,有人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关卡,都没有活得明白.命皆是定数,当你到了50岁,你就该知道自己命里的定数了. 有 ...
-
易经智慧解读六十四卦之涣卦
时间:2012-07-18 20:56 来源: 易理知识百科网 作者: 周易预测网 易经涣卦:涣上巽下坎,风行水上,三阴三阳,外多阳,中多阴,而二五皆刚.阳失其本,柔得其始.中互颐.孚于养正之义.两柔 ...
-
易经智慧:水主财?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有没有道理?
庚子年的中国股市确实有点玄幻,与水有关的几支股票,如茅台.农夫山泉接连蹿红. 庚子鼠年,天干庚金,地支子水,金生水,水主财,难道这个年份也影响了股市投资者的选股决策? 酒水第一股贵州茅台股价站上了21 ...
-
易经智慧:《清平乐》乌纱帽(一米帽)里藏玄机!
大宋公装帽--展脚幞头 "戴这样的帽子,进房间会不会卡门吗?" <清平乐>热播,当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和文武百官顶着"一米"长的乌纱帽出现在观众面前,有 ...
-
易经智慧: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源自《易经》坤卦
原标题:王阳明的心学,并非原创,而是对<易经>.<德道经>的洗稿? 提到王阳明的心学,我们自然会想到"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看似原 ...
-
易经智慧:天命是什么?孔子为何强调要“畏天命”?
俗话说"天命难违",关于"天命"这个话题,在<论语>中至少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为政>篇中,"五十而知天命",另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