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居士】怀念贺玉华老师

文/东山居士

怀念贺玉华老师
贺玉华老师是位美女教师,那个时候三十来岁,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仍是阳光明媚,青春亮丽。白晰的皮肤,圆润的脸庞,一笑如花开,一对小巧的酒窝点缀其间,更是美丽不俗。现在想来,仍是那样的光彩照人。
贺老师一向是教一二年级课程,一二年级是混合班,设在东山小学(吴家祠堂)的第一间教室。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是从周垅小学升级过去的,三年级的教室刚好是她隔壁的第二间,坐在教室里总能隐隐听见贺老师讲课的清脆悦耳的腔调,还有学生们的朗朗读书声。贺老师那种干脆利落的音调听来让人振奋,让人吸引。
没有想到的是,上五年级的时候正好与她不期而遇。贺老师年轻活力,有作为有担当,勇挑重担,担任上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试想,一个女教师平素教的是a(啊)、O(喔)、e(呃),现在一跃而教高小,况且还是毕业班,任务和责任是何等的艰巨重大。可是贺玉华老师就是这样敢于挑战自我,挑战现实的一位女强人。她的人格魅力,超人的胆识,行事作风,等等的优点特长都证明了贺老师的精明强干,深谋远虑,事实的结果也证明了她的成功,不负人民不负苦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乡村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普遍极低的,使得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更 是低得惊人,不要说其它年级的留级泛滥的状况,因为小升初是一大门坎,低于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娃,一律拒之门外,放逐还乡。除了留级,一般就再也没有上学的机会。可是那时候又有多少家庭的经济条件允许留级复读呢?小学毕业考就如现在的高考一样残酷,一所小学有幸挤上独木桥的寥寥无几,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升学率,可怜兮兮。
贺老师就是在这种颓势下,临危受命的。她忧心仲仲,夙兴夜寐,决心扭转这种局面。
贺老师首先从功夫上抓学生的教育学习。功夫必须时间,时间必须挤压,她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道理。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所以贺老师就争分夺秒地挤时间给学生上课,补缺补差补难点,千锤百炼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
她不光在正式授课时间内,是那样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工作,在假期和业余时间也同样孜孜不倦、殚精竭虑地为学生授业解惑,而且不收一分一毫的补课费。她是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为学校的名誉,更为学生的前途,这就是一种真正的奉献精神和行为。这种做法相当难能可贵,她一直坚持到我们毕业,不是一朝一夕,何况她家中也有庄稼事务,等她抽空去做。因此,贺老师经常是弃小家而顾大家,兴教育而废桑麻。
贺老师走路风风火火,你看她从办公室出来,不出几秒钟上得台阶就进了我们的课堂,那边走廊上的铃声还在“当当”地响。她做事热情行动干炼,讲课声音清脆响亮。走上讲台宣布一声"上课",立马投入到课文的讲解之中。同学们对她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均是肃然起敬、鸦雀无声。贺老师每讲一篇都是极付心血和下功夫的,她先讲文章的布局与结构,再逐段逐句逐词地分析讲解。其中指出段落与句子在全篇起的作用;什么伏笔引出什么情节故事;什么句子起承上启下之功能;什么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使文章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什么是点睛之笔、生花妙笔等等等等的细致入微的知识讲解,让昔日闻所未闻、一无所知的我,一下子大开眼界,茅塞顿开,最大限度地领受了课文的知识内容,从而也逐浙地提高了作文的能力与水平。
贺老师讲课精益求精,她要求每一个知识点学生必须掌握。像教学习作,她是这样,以身作则,首先第一天布置作文,公布题目,自己回家晚上写一篇范文,第二天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再具体讲解写此类文章的题材选向范围,从熟悉的人物、生活入手,选好题材再谈方法。或是如何形象地描写人物的长相特征;或是怎样详细叙述事情过程;或是该详的要详细,该简略的要简略,要详略得当围绕中心;状物、描人、叙事这些初学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方法,都在她以自己例文为参照中,一一展开讲述,是那样的实实在在,浅显易懂,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事例,不是深奥无边雾里看花,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吸引。讲解完毕才让学生作文,如此这般,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写作成文,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贺老师给我们讲语法、句式也是举一反三、不厌其烦。主、谓、宾、定、补、状的概念让我们烂熟于心,句子成份的划分也变得轻而易举。所谓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这些深奥的句式,我们也由浅入深地学习了解。贺老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读书考试也是一样。多储备一些知识,有益无害,有备无患。
她让我们背诵并默写古诗,把《小学生必读古诗选》,精选出数十首,再一首一首抄写在黑板上,教我们抄写诵读。她说为了防止考试中出奇不意的招数,能有备无患而迎刃而解。就像前次期中集中考试一样,试卷戳到古诗《病牛》的默写。这一题简值是一片盲区,对于《病牛》的诗句大家都一无所知,那时的我们从没有过课外读物,谈何阅读。所以全班为此丢分,无一例外。贺老师为了吸起教训,也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并助益于写作,便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结果我们把那些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在写作需要时运用自如信手拈来,至今得益匪浅。
贺老师要教的东西太多了,因为我们以前的知识底子薄,必须巩固加以提高,加上贺老师目标远大,对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高,所以她把自己下午的业余时间用来补课,加固学生学习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贺老师深谙此道,前面学过的知识如果没有掌握,又怎么能接受新的知识呢?那些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旦脱节便难以弥补,学习就不能跟上。这就是学生成绩差的症结所在,必须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方可转败为胜。于是旧的知识也要重教温习,新的知识又要铺展开来,就这样轮番在新旧知识教学之间,她不辞劳苦,不辞艰辛。别的班级已经放学了,早已人去室空,只有我们班的师生还济济一堂。贺老师还要去厨房给我们烧火热饭,饭莱是早上从家里带过来的,贺老师用两块砖侧面放好,中间烧柴火,把装饭的铁碗落在上面烤,不一会,饭就热了,我们吃得挺香。可是贺老师自己的饭菜却轮到最后烤,最后才吃到。午饭一吃完,贺老师就又开始上课了。其实那个年月,小学是不上下午课的。上午放学铃声一响,别的老师和学生们就各自回家,逍遥去了。只有我们的贺玉华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长年累月,任劳任怨。
她还缩短秋收忙假时间,提前为我们上课,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我们的知识作更多的储备,为迎战最后的考试作充分准备,使得自己身心疲惫却无怨无悔。
有辛苦的耕耘,就有甘甜的收获。不错的,皇天不服苦心人,最后的升学考试结果一揭晓,喜讯就如炸弹炸开了锅,东山小学的考生以三分之二的上线率一举夺魁,为学校取得荣誉,也为贺玉华老师赢得"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和奖励。贺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有了回报。
从此我进入了初中阶段,告别了母校和贺玉华老师。后来听说由于工作调动,贺老师已离开教学岗位,进入到新的工作单位去了。我很婉惜,为她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更为东山小学教育人才的损失。不过,我相信像贺玉华老师这样敬业爱岗热血沸腾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如金子般闪闪发光,做得优秀,干出成绩。后来我一直没有见到她,我很怀念。每当现在看到那些不服责任的老师,不好生上正课,只顾补课捞钱时,我就想到贺玉华老师,想到她的高尚的情怀、可贵的品质,想到她崇高的思想、圣洁的灵魂,她心里装着全体学生,连自己的两个孩子都难于顾上,这样的老师能让我们感念一辈子,让那些所谓的教育工作者仰望一辈子。
作者简介:东山居士,本名梅新海,安徽宿松人,文学爱好者,作品见诸微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