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千亩荒山,20年种70000多棵果树,河北这对夫妻造出人间“花果山”

在石家庄市鹿泉西南部与井陉搭界的地方,蜿蜒起伏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花果山”,大家很难想到,20年前,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凉。

2001年,石家庄白鹿泉乡荷莲峪村的徐改金承包了村里300亩荒山,在周围的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开始独自种植果树。2016年,徐改金的丈夫被打动,同她再次承包700亩荒山,夫妻俩一起在山上种树。20年过去了,64岁的徐改金和67岁的邓喜兵种下了7万余棵各类果树,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

现场

安在山上的家略显“孤单”

“开满花的这些是杏树,种下整20年了,结的杏又甜又大,那边的是桃树……”近日,记者来到荷莲峪村,跟随徐改金和邓喜兵老两口,走近这片“花果山”。

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上,患有腰间盘突出的徐改金走得有些吃力,丈夫邓喜兵需要不时地扶她一把。邓喜兵告诉记者,妻子的腰间盘突出完全是累出来的,晚上她经常疼得睡不着觉,自己看着心疼,但是也劝不住妻子,她还是有时间就往山上跑。

据了解,自植树节过后,每天早上都是刚六点,夫妻俩便忙着在山上种树和嫁接,为了方便打理果树,他们早已把家安在了山上,吃住都在这里。相比村里挨家挨户修建的房子,老两口在山上的住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起来略显“孤单”。

徐改金告诉记者:“有这些树,就不觉得孤单了,下雨的时候,我喜欢往山上跑,雨水把树叶洗得干干净净的,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看在眼里,心里别提多美了。”

故事

为了种树瞒着家人承包荒山

2001年的春天,徐改金瞒着家人承包了300亩荒山。提到最初的想法,徐改金告诉记者:“我从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喜欢种树,还当过村里的林业队队长,承包荒山就为了在山上种树。”

荒山承包下来后,徐改金决定上山看看。这一看把她吓了一跳:“山上布满荆棘,除了荆棘就是石头,连条路也没有,连个兔子也上不来。我拿着镰刀砍了三天,才砍了一条小路上山,脸上、手上和衣服上全都是口子。”

看到眼前的景象,徐改金的心凉了半截,靠她一个人肯定是没办法种树。思虑再三,徐改金雇了几个村民跟她一起干。

当时,徐改金的爱人邓喜兵是高速公路施工队的一名包工头,收入在当地算是相当不错。常年在外工作的他还是知道了爱人承包荒山的事。邓喜兵朝妻子大发雷霆,在他眼中,那片山简直可以说是不毛之地。

“咱们也不缺钱,你整那片荒山干什么,如果还不停,以后我的存折你也别拿着了,咱们也别过了。”邓喜兵撂下了狠话。

“不过就不过,就算是贷款,我也要种树。”犟脾气的徐改金面对丈夫的责问丝毫不为所动。

不光丈夫,儿子和儿媳对徐改金承包荒山的事也有很大意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徐改金只身一人开始在山上种果树。

旱情使万棵核桃树全都枯死

对于山上的树来说,水至关重要。为了给树浇水,徐改金一天不知道多少次地往山上担水,山下的一口旱井愣是被她抽光了。

克服了种种苦难,徐改金种下的树总算是长起来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的旱情,让徐改金辛苦种下的1万棵核桃树全部枯死了。

接连几天,徐改金以泪洗面。邓喜兵有些担心妻子,安慰她说,树死就死了,再种不就行了。“这些树是我一担一担挑水浇活的,我不心疼谁心疼。”徐改金答道。

最终带动老伴一起承包荒山

在核桃树枯死后,徐改金吸取经验教训,种起了更容易适应土壤环境的杏树,每天依然是起早贪黑地在山上忙碌。“我是党员,既然承包了荒山,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徐改金这样告诉丈夫。

看到妻子如此坚持,邓喜兵终于被打动,同意和妻子一起种树。“劝不动她,她喜欢种树,既然这样,那我只能也喜欢。一起种,至少可以帮帮她。”

2016年,邓喜兵同妻子再次承包了700亩荒山,几乎将一辈子挣的钱都投了进去。

徐改金心里一直有两件愁事。第一个便是灌溉问题,水是树的命根子,没有水,山上的树就活不了,单靠人工往上担水,耗时耗力,如果遇到旱情,山上的树就更难活下来。另一个让她发愁的是交通问题,山上本来没有路,虽然徐改金夫妻俩和十几个村民用镰刀“砍”出了一条上下山的土路,但路窄且泥泞,只有三轮车能勉强通过。无论是往外输送树苗,还是吸引游客上山都是难题。

2017年,徐改金发愁的事情有了转机。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光实现了引水上山,对山路也进行了水泥硬化。这两件心头大事解决后,徐改金甭提多高兴了。

执着种树的老两口成“网红”

同样让人欣喜的是,老两口在荒山种树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也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夫妻俩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网红”。

“之前果子熟了总是发愁怎么卖出去,都得让我老伴开着三轮车拉到井陉卖给批发商,挺折腾,也挣不到多少钱。这几年好多了,一到果子成熟季,不少人开车来采摘哩。”徐改金欣慰道。据悉,来采摘的游客大都是通过网络,得知这里有个“花果山”,也为夫妻俩的事迹所感动,因此专程过来。而且不少人还成了回头客。

2020年,山上的黄杏大丰收,不到10天就被游客采摘一空。“最多的一天来了上千人,黄杏好吃,咱卖得也便宜,没几天就卖完了”

除了采摘,老两口还发展起养殖业,在山上的猪舍养了近百头猪。猪的饲养主要由邓喜兵负责,他告诉记者:“养猪后,山上需要有机肥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这几年猪肉的价格也不低,一举两得。”

心愿

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

如今,徐改金夫妇一共承包了1000亩的荒山。20年来,他们在其中的700亩山上种下了7万多棵果树,并且陆续修建起了梯田。

“在山上养成一棵树不容易,就跟养大一个孩子一样,每天数不清山上山下要跑多少遍。一棵树从小长到大,需要灌溉、修剪、嫁接,每棵都得来回触摸几十遍。”在山上忙活了小半天,徐改金终于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她望着远处层叠起伏的山,告诉记者:“现在,山上慢慢绿起来了,这是我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感觉这辈子心血没白费。”

这几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徐改金的身体也越来越差,腰和腿都疼得厉害,每天晚上必须靠敷药缓解。

“从来没想过停止种树,只要能走能动,就会一直种下去,总有一天,我会在承包的这1000亩的山上都种满果树。不仅这样,我还想带着村里的人一起种树,让更多的荒山绿起来,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说起这些,徐改金的目光很是坚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我们百年之后,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山、一片绿,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春锐

■摄/河北青年报实习记者方泽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