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期:万事随缘——一名50后的逐梦之旅

1958年冬月的某一天傍晚,我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简陋的家位于西斋河街,离洈河不到100米。父亲是小镇供销社职员,母亲是小镇制帽厂职工,祖父是小商成分,解放前开过水果行(就是祖父这个成分断送了我的从军梦)。我们兄弟姊妹4个,2个姐姐,1个弟弟。

本文作者、荆州知名音乐人罗远方

1964年的开学季,我懵懵懂懂地走进课堂,启蒙老师是陈霞玲老师。读小学的几年,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有一次正在上课时,突然教室上面的木横梁“咔嚓”一声,仿佛要垮塌下来。同学们都惊慌失措,纷纷往外跑。上课的是向选志老师,慌忙要学生往外跑。由于大家都拚命往门外挤,反而都被堵在了门边上。这时,向老师急得要命,就站在门口把有的学生提起来往外放。好在教室并没有垮塌下来,只是虚惊一场,但我们还是换了一个教室。

在小学阶段,老师在编座位时,一般都是男生和女生同桌,我非常反感,不喜欢和女生同桌,感觉不好玩,对于老师为什么要这么编排座位百思不得其解。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许这个年龄段是异性排斥期吧!

到小学5年级时,文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小学由6年缩短为5年,也就是说我们这届小学生读了5年小学就要面临毕业了。在这个转制的特殊时期,学校制定出一个奇怪的政策,班上一半的同学升初中,另一半的同学再读一个5年级,班主任老师说我的成绩还行,就升初中吧!这样我就升到了初中,与已读6年级的自家二姐便成了同班,也与后来的76届同学失之交臂,就是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奇葩政策,完全改变了我以后的人生轨迹......

罗远方与著名音乐人阎肃合影

初中阶段,文革继续,学校很乱,学业荒废,但本人天资还行,在班上成绩不错,记得有次班上要选科代表,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还争抢我为科代表。但我很调皮,还偷偷吸烟(后来我吸烟多年,但在21岁时戒了,至今一直不吸烟),有一次吸烟竟被老师发现。有一年放暑假,学校有10个人留下来办“学习班”,其中就有我,虽感到委屈,但也只好参加。“学习班”的指导老师是唐厚加老师,他组织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著作,并朗读其中的篇章,竟然是《南京政府向何处去》这篇,现在想来感到有些滑稽。

1973年,初中读了两年半后,又是学制要缩短,我们要毕业了,大时代又影响了我个人的小命运。本届的升高中政策是按指标进行,班上大约45个同学(准确数字记不清了),却只有27个升高中指标,由于我和二姐同班,不可能两个人都升。由于她表现比我好,她上了高中,而我却被这空前绝后的奇葩政策掐断了我的求学之路,令我扼腕叹息、抱憾终生......

那年我才15岁,便踏入社会,走向我的生存之路......

这期间到处打零工,在建筑工地做小工,搬砖、提砂浆,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少年的我不堪重负,每天只有1.2元工钱,但还要看机会,不是每天都有工做,而且还常常被拖欠工钱。

罗远方(前排左一)初当知青留影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4年6月1日上午,我们一起有12名同学在何少群老师的带领下,步行来到离家约8公里的团结公社联坪大队2小队。知青生活是艰苦的,饭是有吃的,但没有菜,农民有时给我们送点腌菜,一般也就和点米汤下饭。更艰苦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与贫下中农基本同工,起早贪黑,风里雨里,冬天寒风刺骨,衣被单薄,夏天闷热难耐,蚊虫叮咬。特别是农忙双抢时节,没日没夜地干农活,常常在稻场干活至深夜,总是盼望吃饭和间歇时间快点到来,每到间歇时便拖着疲惫的身体倒在谷草堆上擦汗歇息,然后躺在谷草堆上茫然无助的仰望星空......

1976年冬,征兵开始,我怀着一腔热血报名,体检合格,可是在政审时,却因祖父是小商而被刷下来。我欲哭无泪,大时代又一次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

2007年,罗远方在北京参加全国音创作笔会

1977年初,知青大返城,全国大招工,我被招到松滋电影公司,成了一名乡镇电影放映员。

虽然有了工作,但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一直在緾绕着我,那就是大学校园。这时全国已恢复高考,对大学校园的向往像火一样灸烤着我的心。于是在工作之余,我手上拿起了高考复习资料。在没有任何辅导的情况下,政治、语文、历史、地理自学起来都没问题,但数学和英语自学起来确实有些困难,随着时间一年一年过去,我最终没能重新跨进全日制大学的校园。

没想到乡镇电影放映是个夕阳行业,1983年,放映队收缩。由于我没什么家庭背景,我被安排到一个偏僻的工厂——车阳河玻璃厂。刚开始被安排在车间做体力活,甚是艰辛,半年后才做业务员,有机会让我跑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罗远方与爱人周晓蓉

人生如棋,每一步都要面临选择,也会因走错棋而懊悔终生,演变成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可以肯定的说,我在择偶这步棋上,绝对是走正确了。在选择对象时,虽然颇费了一番周折,但我认定了我的选择。1984年4月8日,我与周晓蓉走进了婚姻殿堂。她是一名小学老师,相貌美丽,身材窈窕,是公认的校花。1985年9月,我们的儿子降生。30多年来,我们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她持家有序,教子有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为人处事,工作事业都优于我。

1988年9月,为了解决两地分居,我调到松滋棉纺厂任工会宣传员。我又回到了家乡洈水。

虽然有了稳定的生活,但求学梦并未熄灭。当时,中国纺织政治学院在厂里招生(半工半读,不脱产),但要经过成人高考,于是我又重新拿起了复习资料,1991年我顺利通过成人高考,1994年我终于拿到大专文凭(就是这个文凭在我后来的打工生涯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在求学的道路上终于有了一点小成绩。但学无止境,人生的道路是一个永远学习的过程,我也一直从没有放弃过学习。

2009年,罗远方到深圳打工,参加音乐活动。

我的求学之路是如此悲怆和惋惜,皆因时代所赐。我出生在1958年,我儿子出生在1985年,数字的颠倒代表的是时代的不同。我儿子的求学路是一帆风顺,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而且才貌双全、品学兼优。如今,他在上海已成家立业,儿媳又贤淑孝顺,漂亮能干。我的求学梦想由儿子来圆,我甚感欣慰。

1997年,国企改制,于是下岗工人又成了我的新身份,大时代就这样三番五次地改变我的生活轨迹。闲在家里,度日如年,心情灰暗,一言难尽。找工作?没门路。做生意?没本钱。生存的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在我的心上,有时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走几个小时,思索着如何走出困境......

罗远方与香港女演员“李莫愁”合影

其实我从小就喜欢写作,在小学时写的作文还曾经上过学校的墙报。在这走投无路的境遇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创作些散文和歌词,慢慢地,一些报刊便有了我的文字......

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科教导报》聘用为记者。当时我们一共有8名聘用记者,我的年龄最大。社长对我是否能胜任工作有点怀疑,好像不看好我。有一次我听说城区附近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妇女,得了血凝病,总是流血,要经常靠输血才能维持生命,她的丈夫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我便来到她的家里进行采访,并亲自到血站为患者献血,第二天刊有我献血图片的整版长篇通讯《鲜血链接的生命》见报后,在小镇上引起很大的反响,镇上居民纷纷捐款献血,患者家属还为报社送来锦旗。通过这件事后,社长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还让我做副刊部的副主任。后来在这8个聘用记者中,我干的时间最长,这一干就是7年。

2010年,罗远方(右一)在深圳成为科教片《初为人母》剧组成员

2008年,《科教导报》划转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聘用记者全部调整,我又失业了。但有了记者的经验和资历,2009年春节刚过,孔雀东南飞,我决定南下谋生和为儿子挣学费(其时儿子正在上大学)。我先是到了广州,找了几天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又转战深圳,来到深圳人才市场,我把准备好的简历投给了一些对口的用人单位。到了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要我第二天到深圳古玩城面试。第二天一早,我便来到古玩城,面试来了12个人,但却只有一个职位:内刊主编。通过自我介绍环节,我才了解到这12个人中有研究生,有的还出过书。面试的题目很简单,就是参观古玩城,然后写一篇文章发到指定的邮箱。晚上,我思绪茫然,觉得竞争激烈,希望不大,就睡下了。凌晨4点,我突然醒来,想到还没找到工作,心情沉重,辗转难眠,干脆起床来到电脑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一篇文章《上善若水》,文章说的是我在古玩城看到“上善若水”这几个字的感想。早上7点,文章写好后就发到了指定的邮箱。约中午时分,古玩城就来电话说,董事长看了我的文章,很欣赏,要我过去面谈,就这样我获得了这个职位。

2010年,罗远方到杭州打工

可世事难料,后来内刊停办,我又几经周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上医疗文案策划这个行业,这几年虽然天南海北,四处奔波,但一直是做这个行业至今。这个行业待遇还行,且包食宿,几年下来,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今,虽人到中年,但仍然保持一颗上进心,我会将创作进行到底。再过一两年我就准备结束目前的漂泊生活,在家乡安享晚年,一切的功名利禄,都如过眼烟云,而现在对我来说健康长寿,家庭幸福才是我最大的追求。回首半生,我体会到:妻子是我这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儿子是上天赐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每每想到这些,一切的一切,我都释然了......

罗远方与著名音乐人石祥合影

从儿时开始,我就喜欢看书,读过一些世界名著,性格上对艺术有一种敏感和偏爱,情感丰富,与时俱进。对音乐更是有一种痴迷,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歌词创作,写歌词百余首,作品上过报刊和电视,先后获得荆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北省文化厅二等奖,本人也成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荆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

歌词创作让我受益匪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我喜欢谷村新司的《星》:“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静,踏过荒郊我双脚是泥泞,满天星光我不怕风正劲,满心是期望过黑暗是黎明,寻梦而去那怕走崎岖险径......”。每当听到这些歌词,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共鸣,甚至流泪......

罗远方在南京秦淮河钓鱼

我喜欢朴树的《生如夏花》:“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要你来爱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一路春光,一路荆棘......”。2017年月2月18日,我接受荆州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专访,在采访结尾时,主持人问到我在音乐创作道路上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时,我说了8个字,这就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每个人的命运轨迹都无一例外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太深奥、太神秘、太玄乎,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有的人被时代抛弃,有的人却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演绎出千奇百怪的人生喜剧或者悲剧。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就是这句话一直千百次地激励着我与命运抗争、抗争......

2017年月2月18日,我接受荆州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道专访,在采访结尾时,主持人问到我在音乐创作道路上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时,我说了8个字,这就是: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我认为,命运要尽力去争,缘分却要顺其而随。近日,我写了一首歌词《万事随缘》,就把这首歌词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万事随缘》

谁定贫富,谁定贵贱

人生难平不在天

欢乐无限,苦海无边

谁能超越尘世间

不要抱怨,不要等闲

成功就在你面前

啊!命可改变

有缘相见,无缘难牵

咫尺天涯谁近远

聚散有定,离合由天

来去匆匆昙花现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最美花好月儿圆

啊!万事随缘

(0)

相关推荐

  • 万事随缘 图片

    万事随缘 图片

  • 养生音乐《灌想冥空》一首让人心静的曲子

    林湖小屋丨一个心灵栖息的地方 静心音乐 点击上方音频  聆听醉美音乐 风起时,笑看落花,风停时,淡看天际.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这一世,不必强求. 往事,如风不可追,平安就好,万事知足. 缘分,可遇 ...

  • 万事随缘且惜缘!

    三两好友吃酒晚,无奈夜半方来闲.梦里有书书中梦,佳人化缘人佳缘.

  • 词话楹联第八十四期

    24,作者: 梦蝶秋 同题蜘蛛 经纬智何多,谩张罗网杀机伏: 风云谁可主,试看螳螂捕食争. 又见一滴水评: 梦蝶秋老师这一联是抓住蜘蛛捕食这一个点进行切入,上联很形象,似乎已看到一只在网上准备狩猎的蜘 ...

  • 词话赏析第八十四期

    [清平乐]旅途 文/夕颜 江山秀丽,瑶水连天碧.多少风光收眼底.一曲高歌惬意. 张张脸笑盈盈,周遭软语娇声.一片温馨无限,此时与世何争. 定远点评: 1.清平乐为常见词牌,很多诗词大家皆填过此调,留下 ...

  • 人间词话第八十四期

    八声甘州 ·有感教师节 文/汾河之畔 拜孔丘圣祖九州尊,万民续香烟.能将礼仪贤德,世代流传.华夏文明承接,延续几千年.恭敬待亲属,和睦同欢.     欲就国家大业,必修学四德,勿妄谗言.应身为表率,立 ...

  • 词话楹联第八十五期

    中华国粹网校中班作业: 先填空成句再应对.古今音自辨.要求:成句通顺流畅,表意明确,平仄合对联格律,对仗工稳,不犯禁忌: 1.半屋诗书()()() 2.春约()()()()() 第一题,是很平常的一个 ...

  • 词话赏析第八十五期

    七律·退休感怀 文/张志民 烛影摇红四十年,一枝粉笔结情缘. 园中桃李香浮梦,诗里春秋句满篇. 屈指华年惊逝水,凝眸夕照对青天. 今朝喜作退休赋,拙韵飞扬杯酒前. 明山才子点评: 此诗高度慨括了张老师 ...

  • 人间词话第八十五期

     八声甘州·祭 文/汾河之畔 看一江逝水向东流,魂魄浩千秋.自炎黄舜禹,唐宗宋祖,独领神州.四十周年依旧,举国念思愁.巨匠泽东伟,大业传留.     帷幄笑谈天下,灭中华战火,信步洲头.抗东瀛倭寇,平 ...

  • 词话楹联第八十六期

     八月活动:我的大学 寒窗十二载,经过六月的高考洗礼,又有一批莘莘学子收到梦寐以求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大学,是走向社会的人生驿站:大学,是步入成人之后的智慧殿堂:大学,是展翅翱翔的理想天空,这里是增添本 ...

  • 词话赏析第八十六期

    七绝·无题 文/春在无人处      聚者怪月亏,离者怨月盈. 使人皆满意,教月若为形? 明山才子点评: 古人咏月诗很多,要想写出新意,确实不易.李白唱明了圆月,杜牧吟红了丹枫,王瑾写好月形. 此诗一 ...

  • 人间词话第八十六期

    沁园春·辛亥革命感赋 文/王一平 海岱襟怀,气贯云天,血溅九皋.望武昌城阙,义旌猎猎,炎州原野,战马萧萧.长夜枪鸣,摧枯拉朽,帝制千年葬怒涛.中山志,念共和创建,伟业功高. 寒窗苦雨尘嚣.复兴路,新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