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通温肺汤

自止嗽散加大量黄芪,少量干姜为宣通温肺汤后,一直觉得用的不错。这是温润之法,乃内经所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意。以大量黄芪运化卫气,由卫气带动营气巡行血脉。少量干姜,以通郁结。为什么干姜可以通郁结?因为这个时代多半寒郁热为主。干姜散去表面寒气,与内里郁热相合,自然邪热外达矣。如果确属燥证,而需增加润的力度,可另加党参或沙参。摸索了三四年才发觉,用沙参不如用党参。因为这是温润之法。
而且加党参增加温润之力,也颇多讲究。
今日偶遇一病人,外感咳嗽。一看别人穿短袖,它穿了比较厚的外套。更有意思的是名字叫“至欣”。听到这样的名字,你觉得是女性还是男性?但他却是一个男的。很多时候名字的指向是不明确的,但有的时候,名字的指向又是很明确的。一个不阴不阳的名字,放在一个畏寒易感冒的人身上,就很有意思了。名者命也!
左脉大而右脉沉,阴损及阳。不问可知,必有阴虚之证。看舌头,中间苔很薄,而其他位置苔厚。
这是阴损及阳的证型。阴液亏耗而暗损卫气。正合宣通温肺汤之温润法。而且必加党参。这里党参就是滋阴的作用,阳中求阴的意思。不应该用沙参,因为沙参较党参凉,于外感不利。自然先强壮卫气为主。这里党参要适当多用。
一个处方的加减法,摸索三四年,才理解出一两味药的加减和剂量变化,由此也不难理解,同样的处方,你模拟别人的剂量却屡治不效,别人万用万灵,何也?无他,经验耳!经验就像炒菜放佐料一般,油盐少许,酱醋若干,要根据不同食材的新旧、嫩老加减。像金拱门一万家店做出一般无二的汉堡包,怎么可能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妙用?
饮食平常可以养生,病时可以治病,显然也不是西医所能领会。
竟然有营养学家建议儿童每天喝一千毫升牛奶,自然也不能与之坐而论道了。华夏文化,华为采摘,夏为农耕,自古取自自然之道。与茹毛饮血的游牧文明自然是天壤之别。不要以为生活在物质文明的社会,精神也会文明起来。以当今事事、处处以利字当头的社会,显然比以礼当头的社会差了好多个层级。所谓衣冠禽兽,无非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