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正解》序一明道论
相关推荐
-
读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偶得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见解 读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偶得 文/毛天哲 无为思想是老子重要的理念,贯穿于<道德经>的全文."为无 ...
-
《道德经》研习笔记『道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通行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帛书版) 我们单拎出以下几个词.道,可道,常道(恒道):名,可名,常名(恒名).我们看这两个句式,就比较有趣 ...
-
反思录|34、读懂老子,道德经五千余字,最高频的字竟不是道
我真的非常惊讶! 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余字,出现最高频的词竟然不是道! 我在研究的时候,将道德经可能出现的关键词做了列举,写在了纸上,然后一一查找,结果发现,出乎意料之外的,在我列举的数个关键词中,&q ...
-
老子五千言之旨归
道德经之旨:自然无为,为而不争,守静守朴.华夏道德文化就是一个节制人们欲望之文化 解读: 自然无为之解读: 所谓"自然",就是天然,自然天成,这是事物自身运行之结果,叫自然而然之成 ...
-
《道德经正解》序二:明德论
作者:朱金城(月牙山人) 摘要:哲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轮子,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思想指引.道德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本文通过对汉字德的表.里.形意阐述,完全推翻覆盖传统对德的理论认识,全新的.彻底的阐述了德 ...
-
《道德经正解》第三章[不尚贤]
第三章[不尚贤] [联曰] 虚心无争妄欲去: 实腹强骨身心治. [古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 ...
-
《道德经正解》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联曰] 行教不言为一事: 功成弗居自然得. [古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 ...
-
《道德经正解》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道德经正解>总联: 大道专精原无二: 明德谦下本一心.(天地日月)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联曰] 玄道始妙无欲观: 形名原微有志察. [古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 ...
-
黄明哲正解《道德经》丨马东陈数推荐
主讲人 黄明哲: 仙舟学苑创始人: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道文化专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 潜心研究<道德经>二十余年,以历代帝王<道德经>注释为蓝本,独创道德经现代解读. ...
-
无是一切有的结局——《道德经》第一章之正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 - ...
-
正解《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
正因为在客观视角下,人和任何生物的生存状态都有与意识相关的知行合一性,但西方哲学却从不特别关注这一点,所以在逻辑认知架构上,西方人的显意识分析因为过于依赖形式逻辑,所以系统建构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之后 ...
-
正解汉字 第三十课 忠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忠心的"忠"字. 忠zhōng形声.从心,中声.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 ...
-
正解汉字 第二十六课 仁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仁"字. 仁rén会意,从人,从二. 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