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献之的真迹吗?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外戚大臣、书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简文帝司马昱女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得到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号称'大令')等职,先后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嫁女于太子司马德文(晋安帝)。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 。无子,过继侄子王静之为嗣。晋安帝继位,凭借女儿王神爱成为皇后,获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为'宪'。

王献之精习书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拥有'小圣'之称,正如李志敏评价:'王献之和父亲王羲之今草大成,高韵深情,百代服膺'。 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的《书诂》评为'第一等'。 善于作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为'中品下'。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唐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本人列出此贴,目的简单。

据统计,全国各大博物馆都没有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真迹,从逻辑上推理,并不等于这世界上就没有。即便真迹出世,宵小之徒打假之声甚嚣尘上,却无学术谨慎探讨精神,令人扼腕不已。须知真迹出世,凡夫岂能识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