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亲 | 李忠新 主播 | 蓝莲花
长风文艺
长风文化传媒shangjingfj


母亲
李忠新
因为“忙”,我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回家看望年近古稀的父母了。
明天是星期天,我真该“忙”里偷闲,回家看看了。于是,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当她听说我要回家后,忙说家里一切都好,她和父亲的身体都硬朗。如果没时间或事情多,忙不过来就不要回家了。好不容易歇个礼拜,还是在家休息休息吧。我心里觉得惭愧,世上哪个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儿女围绕在自己的身边呢?听到母亲的话,仿佛是偷东西的人良心发现后,送东西给失主时所听到的连声道谢一样。“明天我没事,一定回家。明天正是老家赶集的日子,我顺便买些东西回去。”不容母亲回话,我便已经放下了听筒。
天公不作美,星期天一大早,就刮起了大风——回家是顶风。我没有因此而改变初衷,因为,在亲情的路上只有顺风,没有逆风。就这样一身热汗之后,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家乡的集市。向北一望。我愣住了,那个熟悉的、瘦弱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野。花白的头发在寒风中飘舞。那是母亲在集市口迎接我。
我推着自行车,母亲手中提着个篮子,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购物。街坊四邻看到母亲篮子里满满的果蔬和排骨,无不羡慕的对母亲说:“大婶,你可真有福气,养了个既有出息又孝顺的儿子”。母亲面带笑容的搭讪着。我心里不是滋味,天知道我究竟长了哪家的出息?孝顺这个词对于我这个不经常回家照顾父母的儿子来说是不是一个讽刺?
来到家门口,左邻右舍带着几分不满的神情和责备语气对母亲说:“大娘,你家老大可有些日子没回家了!”“他忙”,母亲忙打断了话题,“这不抽空回来了,还买了那么多的东西。”她用心疼的眼神注视着羞愧的我。
母亲没有唠叨,只是“张罗了一桌好饭”。倒是一向寡言的父亲反复的问了问孙子的学习情况和身体状况,显得有些唠叨了。吃着老家在大锅里做出来的饭菜,觉得特别香甜。我想这香甜之意不在于饭菜而在于亲情。
刚吃完午饭,母亲就告诫我,以后回家看看就行,千万别买这么多东西。你们刚买了房,日子紧巴着呢。再说孩子上学也需要钱,况且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千万别难为了孩子!她还让我抓紧时间睡一觉,歇一会儿就快点回家,省的她娘俩担心。
提起买房,我觉得非常惭愧。吃皇粮的我“三十而不立”,在县城买了个安身的小窝,倒让土里刨食的父母添上了一万元。当时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一是父母这么大年纪了,又没生意没买卖的,哪来这么多钱?二是花四万多买个平房竟然负债累累,我参加工作近20年了,究竟忙了些什么?
母亲又催我早点回去,我买的蔬菜全部留下,生排骨变成红烧排骨以后,母亲坚持让给孙子带回大半;水果换成了煮鸡蛋要我给妻子带回,说她总是三灾六难的,多吃些鸡蛋补补身子……
我眼里噙着泪水,不知是感激还是惭愧,也许二者都有吧。我不愿母亲看到我这副窘迫的样子,就跨上自行车,匆匆赶回县城的家。
到家,收拾带回来的东西,我蓦然发现在包裹盛排骨饭盒的搌布里还多出了二百元钱。我急忙拨通了电话,母亲平静地说:“那是给孩子的。你们日子紧巴,但不能难为了孩子。他正是长个儿的时候,况且现在的孩子上学又累”。我哽咽了,一句话也说不岀来,任泪水不断地流岀来。
别难为了孩子,大概是所有父母的心愿。那么,为人子女的我们呢?母亲在集市口迎接她的儿子;那么我们——为人子女的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迎接自己的父母呢?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忠新,1964年9月出生在河北省南皮县。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热爱文学,酷爱古诗词。已有300余篇古诗词的习作,偶有文字报刊上发表。曾涉猎小说创作,短篇小说《打枣》和《指北针》在《中学生学习周刊》上发表。《迎接》一文是2003年在《沧州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纪实散文。
朗诵者简介

蓝莲花,湖北公安人,长风文化传媒朗诵团成员。热爱朗读、唱歌、跳舞、瑜伽,一个喜欢鲜花,爱穿旗袍的女子,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往期精选
主编:上京风珺
微信号:shangjingfj
公众号ID:changfeng1710
长风文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