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行“红五村”

在一个金风送爽、黄栌飘红的好日子里,由邢台信都区作协主席王金平带队,组织本区部分骨干会员,前往位于信都区(原邢台县)白岸乡境内的红五村采风,接受历史传统教育,寻觅革命老区的红色脚印,为业余创作捕捉灵感和搜集素材。
“红五村”名副其实,分别由许家村、黄家台、西口村、西就水和南就水五个小山村组成。
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129师抗战指挥中心,这里曾是新华社晋冀鲁豫分社所在地,这里曾是八路军兵工厂、弹药库、被服厂和印刷厂所在地,这里更是太行深处的红色堡垒,留下了一曲曲激昂悲壮的历史赞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感动令人难忘的动人故事!
在这次“红五村”采风创作活动中,我们这些个草根作者,亲耳聆听和亲眼目睹,有幸在红色堡垒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历史传统教育课。
我们的情操在红色熔炉里得到陶冶和锤炼,我们的思想在红色堡垒中得到洗礼和提高。尤其是黄家台抗战医院的红色故事,更是深深烙印在倍受震撼的心中!
首站到达许家村。许家村是红五村的红大门,也是红五村中最大的一个村庄。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曾在这里设有弹药库和被服厂。
1942年春,抗日军民得到小日本前来大扫荡的消息后,连夜把库存弹药转移到村北深山老林的秘密山洞中,把被服厂的机器设施和布料,分散掩藏到安全地带。
两眼一抹黑的小鬼子前来搜查扫荡,连一粒子弹一寸布也没有找到。
离开许家村,第二站到达黄家台村。黄家台村俗称黄台儿,位于太行奇峰五指山下。整个山村依山傍水,风景旖旎,曲径通幽,宛若世外桃源。
据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为书介绍,当年抗战医院筹建伊始,全村父老乡亲齐心协力,家家腾屋并炕,户户热情帮忙,他们把最好的住房让给抗战医院,把平日舍不得吃的鸡蛋细粮奉献给抗战伤员补养身体。
1942年5月,小日本对太行深山进行疯狂大扫荡,全村父老乡亲背的背,抬的抬,连夜把一百多名抗战伤员,转移到险峰秘密山洞里。
接着,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借夜色掩护,偷偷为抗战伤员送水送饭;心善手巧的年轻妇女,协助医护人员为伤员服药喂饭,缝补浆洗衣物,视伤员如亲人细心护理,终于使大多数抗战伤员转危为安,短时间内康复归队,重新拿起刀枪,奔赴抗日战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风靡全国,邢台人民便想起当年黄家台救护抗战伤员的感人事迹,看戏生情赞美黄家台为太行深山的“沙家浜”。
第三站到达西口村。西口村是红色堡垒的中枢纽带。该村紧邻黄家台,是西、南就水两个山村走向的岔道口。
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抗战指挥中心便设在这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元帅,曾在这里组织召开重要的秘密军事会议,亲自安排指挥晋冀抗战工作。
同时,西口村还是八路军129师总后勤和被服厂的所在地,至今遗址保存完好,上岁数的村民记忆犹新。
第四站来到西就水村。西就水村一泓清泉闻名遐迩,被人誉为红山泉。当年八路军新华社晋冀鲁豫分社,就在西就水安营扎寨。
据《邢台县风物志》一书记载,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华社晋冀鲁豫分社数十名工作人员,曾在这里不分昼夜地繁忙,他们及时收发新华总社的消息,印发中共中央重要指示、文件和宣传资料,然后组织人员,采用驴驮、人挑和妇女儿童秘密传送的有效途径,悄悄通过日伪军层层哨卡,及时把这些重要的抗日信息,源源不断地分发到广大抗日军民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太行深山的“红山泉”。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南就水村。在当年八路军129师兵工厂旧址的一盘石碾旁,南就水现任女支书冯海菊,声泪俱下地讲述了“黑龙背惨案”的经历。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两万多日伪军,分别从晋冀两路“分进合击”,疯狂扫荡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南就水八路军兵工厂获得情报后,及时组织军民空室清野,把库存弹药和机器设施转移到秘密地带。
前来疯狂扫荡的日伪军,扑空后烧光了南就水村的民房,紧接着又进行地毯式搜山。凶残的鬼子兵,把隐藏在黑龙背山上的30多名村民,强行赶到悬崖边上,然后再三引诱逼问,企图撬开村民的嘴,找到八路军兵工厂隐藏的秘密地点。
可坚强的南就水村民咬紧牙关,谁也没有泄露一个字。恼羞成怒的小鬼子,便对手无寸铁的村民横下杀手,先用机枪疯狂扫射,后用刺刀把尸体挑下悬崖。这次惨案,共有36名无辜村民惨遭东洋兵杀害。
南就水众多先辈村民,为捍卫八路军兵工厂宁死不屈的悲壮行为,震惊天地泣鬼神,恰似一首壮美的英勇史诗,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和气节!
啊!红五村,英雄的村,壮美的村,是吃,更是太行深山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当年,红五村孕育了英勇的中华儿女,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的功勋和业绩。
今天,红五村又以引人注目的历史传奇,对人们进行光荣的传统教育,并以丰富靓丽的红裹绿旅游资源,吸引八方游客光临。
走进红五村,就像迈步走进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处。啊!壮美秀丽的红五村,你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作者简介:沈五群,笔名高粱,邢台襄都区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协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邢襄诗草》等书籍。
(0)

相关推荐

  • 【散文】《河边对口曲》有感

    作者:水风景    编辑:刘彦汷 <河边对口曲>有感 查询当地抗战资料,无意中发现<河边对口曲>,我先把歌词整理如下: 朗诵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人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 ...

  • 太行漓江红色刘家村:刘文元为保卫八路军被服厂物资,壮烈牺牲

    太行漓江红色刘家村:刘文元为保卫八路军被服厂物资,壮烈牺牲

  • 焦庄户为何是“人民第一堡垒”,小村庄为何能收治数万伤病员?

    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期间,老百姓为何甘愿奉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 在探访顺义区焦庄户村时,对焦庄户地道战颇有研究的马成,常提到这样一句话,或许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共产 ...

  • 踏寻北京红色印记 | 冀东烽火:民族解放史上传奇一页

    京郊平谷山东庄镇有两处著名的红色遗址--桃棚村抗战遗址和鱼子山抗战兵工厂遗址.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第四纵队从平西挺进包括平谷在内的冀东地区,摧毁敌伪反动统治基础,开辟.巩固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

  • 从山西到河南横跨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八百里,一叶一石皆入画

    太行山,素以雄,奇,险,幽,灵而闻名四方.自然和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美学艺术家,旅游达人纷至沓来,并一致赞不绝口,意犹未尽. 在我小时候知道有个大山叫"太行山", ...

  • 走进太行古石村

        地处河北省邯郸涉县深藏在太行山脉西南方向的古石村落 ,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该村四面环山.风光秀丽,古色古香.遗憾的是一些新型的民用建筑已经影响到这个古村落的原始景观,拍摄过程中由于街小.场地 ...

  • 全国助残日红五角行动北京宋庄镇草寺村爱心助残扶残公益活动

    全国助残日红五角行动北京宋庄镇草寺村爱心助残扶残公益活动 全国助残日是5月16日,红五角行动公益组织和北京爱心人士一行来到市通州区宋庄镇草寺村.本活动红五角行动公益发起人韩天杰,红五角行动全国艺委会主 ...

  • 【走进乡愁】走进马涧镇红卫村:范姓起源于尧帝所号陶唐氏

    走进马涧镇红卫村:范姓起源于尧帝所号陶唐氏 马涧镇红卫行政村由原来的郑村与后范两行政村合并而成. 原郑村村,位于马涧镇政府驻地北偏东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郑村得名.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1.05平方公 ...

  • 太行不了情,走进太行画家村——韩家洼

    八百里魏巍太行,沉淀了数不清的历史,承载着不朽的神迹和故事.几十亿年的地壳活动,风雨残蚀,使太行山脉逐渐隆起.后又与东西的华北大平原断裂,形成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的地貌形态.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 ...

  • 走进安徽黟县卢村

    从邯郸自驾行程千余公里第二站来到了安徽黟县卢村.这个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据悉:卢村 又名雉山村,地处交通要道羊栈岭南侧.据<黟县雉山卢氏宗谱>记载:卢氏与姜氏同源,卢氏之先自太 ...

  • 走进太行山坟峧村抗战文化小镇

    坟峧村位于河北武安市馆陶乡西北部的太行山上.抗日战争期间是八路军保卫兵工厂的前沿阵地,村子四面环山,峰削壁立,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山崖险要位置都修筑了碉堡,当年我八路军在这里阻挡了日军的多次进 ...

  • 红崖村,时光雕琢的最美老巷子

    p01 p02 p03 红崖村,时光雕琢的最美老巷子 图文/华希良 清明时节,在饱览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山花烂漫的美景后,我又第三次来到了固原市隆德县这座山间小城,一是想再看看"网红" ...

  • 走进“中国民居第一村”天官王府

    2020年11月29日,随洛阳大树户外"走进历史瑰宝--山西古村落"一日游来到了天官王府.天官王府地处太岳山南麓.沁河东岸的上庄古村,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曾任吏.户.刑两京 ...

  • 走进云山街道枣树村:徐氏为徐偃王之后裔

    走进云山街道枣树村:徐氏为徐偃王之后裔 云山街道枣树行政村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1200米.村民委员会驻枣树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3.22亩.下辖枣树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