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建国初期著名的小说家)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作家。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致力于革命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耕笔不辍,驰聘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等,都令人爱不释手。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在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艺的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果的贡献。赵树理小说与晋东南民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个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流派以著名作家赵树理为代表,因其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个流派还包括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一批小说家。在50年代后期,他们结成了一个作家群体,创作出众多带有“山药蛋味”的优秀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登记》,马烽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盖马棚》、《姑娘的秘密》,孙谦的《伤疤的故事》,胡正的《两个巧媳妇》,以及年青作家韩文洲、杨茂林、李逸民、义夫、成一等人的作品。“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村,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找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赵树理小说几乎涉及了晋东南民俗的各个方面,举凡生产劳动、饮食居住、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民间文艺都有描写,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家庭、家族和乡里社会的民俗。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三里湾》还描写两个旧式大家庭的劳动分工、经济分配、生活管理以及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了家长权威和旧伦理观念对旧式家庭的影响。《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吃烙饼”的民俗特点是,村里发生了纠纷,由双方当事人请村落的头人、族长或地方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吃烙饼的过程中评理,地点设在村子的庙堂里。等评理人作出裁决后,输了的一方要承担责任并付给吃烙饼的费用。小说中写农民张铁锁与村长李如珍的侄儿发生纠纷,村长武断地评张铁锁输理,霸占了张铁锁的土地,并让他付出吃烙饼的费用。张铁锁回家后气愤之下说了几句过头话,被村长的人听到,就把他们夫妇锒铛入狱,最后赔了土地与房产,才了结此难。作品深刻揭露了集神权、政权于一身的封建势力代理人,依靠军阀统治者支持,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二、恋爱婚姻习俗。赵树理小说中有大量恋爱婚姻习俗描写,借以反映农民生活思想面貌和时代精神。《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30年代嫁给于福时,刚刚15岁,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的媳妇。但是在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影响下,渐渐成了一个装神弄鬼、争艳卖俏的女人。她“虽然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褪上仍要镶边”,每天都要涂脂抹粉,乔装打扮一番。作者活画出了一个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性格的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买卖婚姻带来的恶果。《登记》里的小飞蛾本来已有个相好的叫保安,可是父母却把她嫁给了张木匠。她虽然极不情愿,可还得按照传统婚俗顶着红头盖,吹吹打打被抬到婆家,任青年小伙子闹新房,照惯例在大年初一由两个妇女搀着到各家磕头、拜年,带丈夫“回娘家”。后来因和保安交换了爱情信物,而被张木匠毒打,婆婆和邻里也认为她“名声不正”。小飞蛾的婚姻悲剧,也是由封建礼教造成的。《邪不压正》则表现了妇女对以势压人的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时代的变迁。《登记》中的“罗汉钱”,是小飞蛾和艾艾母女两代人都曾用过的爱情信物,也是晋东南特有的习俗,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三、民间文艺表现手法的运用。赵树理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以上内容由"河口通四海"分享。]赵树理相关

赵树理故居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秦茂轩 (19061928)山东省济南

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19061967) 清朝宣统皇帝北京市东城区

谭政 (19061988) 共和国36位军事家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罗瑞卿 (19061978)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南充顺庆区

蔡申熙 (19061932) 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更多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

徐海东 (19001970) 共和国36位军事家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

龚澎 (19141970)安徽省合肥庐阳区

金玉廷 (19271970)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刘翔阁 (18931970)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齐仲恒 (19101970)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王智 (18901970)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更多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

(0)

相关推荐

  • #山西名人# 山西 山药蛋派作家:赵树...

    #山西名人# 山西 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有哪些作品?最喜欢的有: <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 ...

  • “山药蛋派”赵树理:中国乡土文学无可取代的语言艺术大师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众多文学流派,如:鸳鸯蝴蝶派.新月派.海派.京派.九叶诗派.现代派.创造社.荷花淀派-- 这用动物取名儿.用植物取名儿.用地域取名儿的等等等等流派中,有一个文学流派叫" ...

  • 赵树理:小说民族化群众化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赵树理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一年到华北党校,专门做通俗文化工作.此后,他在编辑<黄河日报>(太南版)副刊.<中国人 >报.<新大众报>时,写作了 ...

  • 赵树理《求雨》阅读答案

    求 雨 赵树理 金斗坪村龙王庙,建在村北河西高岸上.岸底是山脚崖石.老人们说,要不是有这段崖石,金斗坪早被大河冲得没影了. 解放前,每逢天旱,金斗坪人便集中庙里求雨.全村百来户人家每八人编一班,轮流跪 ...

  • 农民作家赵树理之死

    农民作家赵树理之死

  • 追思丨刘小沁: 赵树理儿子二湖,成了我的“家属”

    追思丨刘小沁:赵树理儿子二湖,成了我的"家属"来源 / 刘小沁原创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2021年4月9日 作者:刘小沁1947年生,中学毕业于北京师大女附中,大学毕业于哈军工. ...

  • 赵树理:这样烙出的饼皮才会又酥又脆,层次...

    赵树理:这样烙出的饼皮才会又酥又脆,层次分明   老舍曾领教过赵树理的一个绝活,那就是烙饼.有一次,老舍和几位文坛朋友到赵树理家吃饭,进门时,正好碰到他在家中制作烙饼.只见赵树理在鏊子上拿起一张烙饼翻 ...

  • 陈武||“人民作家”赵树理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一个叫吕窑的村庄,唐朝尉迟恭曾在此隐居过,为此后来又改为"尉迟村".现仍有尉迟庙存在. 赵家祖上赵中正是村中的富裕人家,盖有棋 ...

  • 我的同学赵二胡和他的父亲赵树理

    赵二湖(1947年~2021年4月6日)我是1960年考入北京男二中的,分在初一(8)班,成了赵二湖同班同学.那时候,四十几个男孩齐着肩膀进学校,正是混打混闹的年龄:有一次,我和一个矮个子男生,好像姓 ...

  • 【山西】李恩虎丨散文/赵树理故居散记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 赵树理故 ...

  • 糜果才《烽烟平型关》荣获“赵树理文学奖”

    近期,2013年-2015年"赵树理文学奖"揭晓,作家糜果才的长篇纪实文学<烽烟平型关>荣获"赵树理文学奖"( 长篇报告文学类). 评委会认为,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