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
上世纪六十年代,手表还是稀罕物件。那时,谁有一块手表,会引来众人羡慕的目光。戴手表的人也感觉很自豪,爱显摆的人则会有意把袖口挽得高一点,以便露出手腕上亮闪闪的手表。
那时候即使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手表,因为凭票购买,而没有一定的关系,是很难搞到购表票的。那时乡村里还比较贫穷,因此,戴手表的人少得可怜。我上小学时,老师当中多数都没有手表,教师办公室里有一个挂钟,值班老师根据挂钟的时间来敲上课和下课铃。在当时,手表不仅是掌握时间的工具,而且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我拥有第一块手表是1972年。那时我在场部(建设兵团四团)工作,爱人在场副业队上班,双胞胎儿子还不满两周岁,没有手表,把握不准上班和接送孩子的时间,平添了许多担心,外出就更不方便了,买票、乘车、办事都生怕误了点,常常多些提前量,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爱人说,勒紧裤腰带,也要从牙缝里省出一块手表来。1972年底,我用家里的全部积蓄八十多元钱买了一块上海产的“宝石花”牌手表。这块表银色表盘的上方,嵌着一枚金色闪光的仿真宝石。秒针上有一个红点,在暗处能反光,让我爱不释手。上一次发条,指针能马不停蹄地走上两天。对这只手表,我十分爱惜,洗脸洗手时,生怕手表沾上水,总是把它取下来,待手脸擦干净后再戴上。睡觉时,我把它压在枕头下,它轻微清脆的“滴答”声,像催眠曲伴我入梦。有次和爱人搬抬家具时,表壳被蹭了一条印迹,我心疼了好半天,爱人也埋怨我说,做事前,怎么就不知道把手表脱下来。这第一块手表,后来在搬家时不慎丢失,让我懊恼了好常一段时间。

手表丢失后,上班、出差、接送孩子又无法掌握准确的时间了,逼得我们继续节衣缩食,好再买一块表。不久,我所在的科室分到了两张钟山牌表票,领导和同事照顾,分给了我一张。钟山表价格只有三十元,价廉物美,我心里乐开了花。
那块钟山表用了几年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擦油,出现了走走停停的毛病,我有了干脆买一块好一点的新表的想法。爱人也很支持,她说,这几年我们有了新的积蓄,修旧不如买新,那表也该换了。于是,我花了一百二十元,买了一块上海牌三防全钢表。那块钟山表,尽管我不再需要它了,它也派不上别的用场了,但它承载着过去,见证着变化,我舍不得丢掉,一直到今天还保留着。看到它,我会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喜欢准时准点。在手机普及后,许多人都不戴手表了,但我依然表不离腕,我觉得比看手机方便。手表是和我相伴时间最长的物件,是我的亲密朋友,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我还是会天天把它戴在手腕,让它时刻提醒我:人要惜时守时,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作者:骈国华 电话;15365907897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