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寂寂 偶遇牛津

昨天大概是此行最轻松的一天,因为没有具体任务,只是坐在汽车里穿越半个英国,从伦敦前往曼彻斯特。虽然精神上比较轻松,身体并无同感,毕竟长途旅行蜗居在小车里并不是享受。

早晨九点从伦敦出发时天气尚好,虽没有清澈的蓝天和白云,看上去也和郑州的好天气差不多,但是没走多远就遇到大雾的挽留,迷迷茫茫遮天蔽日,那种揉天地为一体的混沌情调颇有家乡的味道,让我们倍感亲切,一下子拉进了故乡与大英帝国的关系,当然了这里遇到的只是雾,完全没有霾的味道,能见度也只有 200米,我们只好放慢速度,大概伦敦为了多挽留我们一会儿,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在行驶路线上刚好路过牛津市,能够一睹几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知名的牛津大学风貌是我们此行计划外最大的期待,虽然无法高攀这座高等学府开展合作,但是在其门前浏览一下尊容还是没问题的。只可惜时间太短,由于在牛津中餐馆午餐时巧遇一位在此工作热心的女教师,她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牛津大学的各方面情况,收获很大,但却失去了浏览时间,餐后司机只给了我们一个小时走马观花。


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传说是古代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大学是一所位于英国牛津市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下属30多个学院,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学校有记录的授课历史接近一千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据说牛津大学培养了27位英国首相、65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的皇室成员和政治领袖,社会贤达数不胜数。


目前牛津大学最有名的是基督教堂学院,不仅是因为她培养出了很多国王、主教和土豪,还因为在这里拍摄了哈利波特的大量场景,所以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排队购票进入参观,我们受时间限制只能在门口看看了。


“我认为大学精神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在每件事情上对卓越的追求,第二是自由而公开的辩论”。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些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员来说是值得回味的。


真的认为是上天有意让我们放慢脚步,以便合理的在牛津午餐逗留,不然如何解释上午的大雾,怎么到达牛津后就忽然演变成万里晴空呢。下午沿途可见秀丽的风景,虽然是寒冬时节,但是道路两旁的草地全都是绿油油的,树木的色彩也似晚秋,可惜时光匆匆,刚刚三点多天色就暗下来,英国的黄昏来的太早了。



另外,因身在异国他乡又临近春节,本周末在《天地沐春风II》汇编的文章是环球视野专辑之游美杂谈,共收录了去年暑假在美国旅行的15篇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查看本周末的《天地沐春风II》,或通过查找本公众号的历史消息阅读。
(扫面或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关注《天地沐春风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