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背诵诸葛亮《出师表》,为诸葛亮鞠...

学生时代背诵诸葛亮《出师表》,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年长后,再读诸葛亮《出师表》,总感到有哪些地方不对劲。

《出师表》是诸葛亮临北伐前写给刘禅的奏章。教导蜀国皇帝刘禅怎样做人,应该用什么人。说白了就是对禅进行工作安排。

想想刘禅当年已经22岁了,完全可以亲政了,为什么不还政于他,还要求他如何如何做?这个问题原因比较复杂,暂且略过不表。

诸葛亮点名要求刘禅重用亲近的几个人,郭攸之,董允,向宠,费袆。除费袆还有点能力外,其它三人并无多大能力,才能平淡无奇,只是听话而已,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光鲜痕迹。

《出师表》重中之中,反复叮嘱,是要求刘禅“亲贤臣,远小人”。那么诸葛亮自己做到了吗?我看未必。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知道街亭乃咽喉要道,能否守住街亭,关乎北伐成败。他却让从末带过兵的亲信马谡去守。众将皆曰不可,力谏诸葛亮宜派能征惯战的大将去守。但诸葛亮一意孤行,不听众将建议。结果街亭失守,蜀军大败。而且刘备临死前还叮嘱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偏坦重用杨仪。杨仪史书对他的评价是“性狷狭”,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他和魏延不和,魏延吓了一吓他,他就痛哭流涕,大打悲情牌,以博得众人的同情。魏延被马岱杀后,他竟连踩魏延的头颅三脚,大骂“恶奴,看你还敢作恶否”。在没有皇帝的旨意下,杨仪竟然杀了魏延三族。回到成都后,没有得到刘禅的重用,口出狂言,说要是当初诸葛丞相死时,我举兵降魏,那会受今天的窝囊气。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就是这样的小人,诸葛亮却非常重用他,在临死前把北伐大军兵权交付与他。酿成了蜀军内杠,严重消弱了蜀军的力量。

费袆虽然有点才能,却也非“志虑忠纯”之辈。他是一个墙头草,两边倒,见风使舵的人。他去看望魏延时,满口答应和魏延领衔继续北伐,一转身却投靠杨仪,把魏延出卖了。
杨仪把他视为知己好友,在他面前发发牢骚,他却向刘禅告密,把自己好友杨仪也出卖了。他后来身居高位,为国家大臣,却在朝廷举行的宴会上仪态尽失,喝得酩酊大醉,被人当场刺死。这就是诸葛亮说的“贤人”。

蜀国偏居一隅,人才本来就不多。诸葛亮担心自己在刘备死后,难以驾驭刘封,建议刘备将骁勇善战的刘封杀掉。又将素有统军之才托孤重臣李严贬为庶人。不能善用有实干才能的魏延,廖立,彭羕。

好在刘禅不傻。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立马废除丞相制度,虽然重用费袆,但却同时重用蒋琬,以牵制费袆,达到中枢权力均衡,防止专权。同时重用有实际领军能力的王平,驻守汉中。(王平后来打败了魏国十万大军的进攻)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仍领导蜀国维持29年,说明他是有一定执政能力的,在三国时期当皇帝在位时间最长,并非后人所说呆傻之人。

蜀汉最终因实力不济还是亡国了。诸葛亮教导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他自己却未能做到,他重用的人都不怎么样,在识人用人上与刘备比相差太远了。对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敢放手任用,事事亲力亲为,连“杖五十”这样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让手下的人失去了发挥自我能力的环境,非常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最后自己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朱德元帅以政治家军事家的高度,对诸葛亮的用人策略感到非常遗憾。说“武候之帅才有限”“溺爱不明,慎者不免”,批评“亮忌才”。该用的人不用,不该用的人却重用。朱总司令是非常有见地的。

《出师表》立意很好,希望刘禅不忘父辈创业之艰辛,继承父志,克复中原,以兴汉室。诸葛亮忠心事主忘我工作的精神呼之欲出,固然可嘉,值得敬佩。但在教导刘禅在实际选人用人上有失水准,因为他自己都拎不清贤人小人。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没有达到一个统帅应有的高度和格局,后世之人当引以为鉴。

(0)

相关推荐

  • 诸葛亮守街亭为何要点名马谡?即便守住街亭,未必对蜀国就是好的

    文/秋小辞 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 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 ...

  • 魏延一万蜀军取道子午谷直抵长安,是天方夜谭还是旷世奇谋?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这样一幕:时至诸葛孔明六出祁山,命断五丈原.蜀军势微,在诸葛丞相交代身前事时,早已暗定秘不发丧,大军缓慢而有序的退回川蜀.魏延自大好功,高呼死一人不足以废万军而不奉军 ...

  • 行书 出师表 (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

  • 赵玉亭行书:诸葛亮出师表(上)

    赵玉亭行书:诸葛亮出师表(上)

  • 赵玉亭行书诸葛亮出师表(下)

    赵玉亭行书诸葛亮出师表(下)

  • 行书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 ...

  • 于右任草书《诸葛亮出师表》

    晚清以降碑学必起,以阮元为滥觞,包.康鼓吹"碑学之兴.帖学之坏",虽不乏借政治主张.思想上之观念移植到书法领域之嫌,碑学实践到民国时候已然蔚为大观却是不争的事实.纵观于右任的书法实 ...

  • 出师表 (前出师表) 诸葛亮〔两汉〕

    古风藏书·古文 出师表 (前出师表) 诸葛亮[两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 ...

  • 古文观止:《后出师表》诸葛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

  • 古文观止:《出师表》诸葛亮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做一个有诗意的人 让生活更美好 老版<三国演义> 唐国强演绎<出师表> 王洛勇朗诵英文版<前出师表&g ...

  • 36首学生时代背诵...

    之前,老师分享的古诗词与文言文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评与喜爱,也让家长们回忆起学生时代大声朗读并背诵全文的"惨痛经历",大家纷纷表示,时隔二十年再诵读这些篇目时,别有一番感触.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