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古玩!

'古玩'即古代的文人雅玩,清代以前称'骨董”,宋代称 '古物'。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对骨董的含义做了解释:“又谓'骨'者,所存过去之精华,如肉腐而骨存也;'董'者,明晓也,'骨董'云者,明晓古人所遗之精华也。''在 明代诸家的记载中,又有将'骨董”写作“古董”的,有人认为, 这可能是因为'骨'与''古'的发音相似而混同,并且''古董”所指的都是古物,意思也相符合,于是就流行开来了。这和'景泰琅'又称为''景泰蓝'相似。

古玩中的''玩'字,在古代既可用作名词,又可用作动词。作为名词,有'玩赏的东西'之意,如陆机《叹逝赋》:“若夫白布,先王之玩也。'作为动词,既有'弄'、'戏弄'之意,又可解释为''欣赏”、'观赏'和''研习'、'钻研',如《易·系辞上》:“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王充《论 衡·案书》:“刘子政玩弄《左氏》。''(指《春秋·左传》)所以,“玩古玩”正确的解释应为欣赏和研究古玩的意思。
在不少场合,'古玩'的名称常常和'文物'名称互用,那么,古玩和文物是否为同一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对文物下的定义为:'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这里,文物的概念包含了一切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遗存。在年代上,不限于古代的遗存,也包括了近现代的,甚至是当代的;在形态上,既有可作几案摆设的小小古代工艺品,也包括了古代的宏伟建筑物和巨型雕塑等;在内容上,既有历史文物、少数民族文物,也包括科技文物、革命文献资料等。古玩是古代的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属于文物的范畴,但仅仅是文物中的一个部分,文物的概念涵盖了古玩,但古玩却不能涵盖文物。
尽管在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古代帝王收藏古物的记载,但是,真正对古物既进行收藏、欣赏又进行研究的,应该说是从宋代才开始的。宋代文人收集 和研究钟鼎彝器、书画碑帖和古钱、古玉等器物,拉开了在社会上风行文人雅玩的序幕。
文人雅玩的品类有一个逐步丰富的过程。宋代好古及寄情文玩还局限于文人学士的范围,各式的文人雅玩主要有十项,包括古琴、古砚、古钟鼎器、石刻、古翰墨、古书画等。宋代文人的嗜好,偏向于欣赏古玩的自然朴素,重视古玩自身所能给人以联想的深广度,这 种品味表现在古玩上,以''清雅”为特点。到了明代,寄情文玩之风已扩散到了民间,文人雅玩的范围也扩大了,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所列的雅玩,包括 古铜器、古画、古墨、古碑法帖、古琴、古砚、古窑器、古漆器、锦绮、金铁、珍奇、 异木、怪石等十三类,宋人未曾提到的象牙、犀角、珠玉、锦绮等品种,在明代已引起人们玩赏的兴趣。富商巨贾不惜以大量的资财投入古玩市场,他们收藏的品类和内容,不仅影响了市场的价格,同时也对欣赏古玩的审美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人们对古玩品赏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明代,人们对古玩的欣赏已不再是追随宋人所提倡的那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而是偏向于崇尚圆润光滑的外貌和精致的纹饰,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古玩的制作工艺的发展。清代基本沿袭明人的欣赏口味,一些品类的工艺制作技术也发展到了极致,人们在领略清代工艺品那繁复的纹饰和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会深切地 感受到在商品经济影响下清代社会流行的审美观。
从清代到民国,古玩的范围又进一步的扩大,赵汝珍《古玩指南》中罗列了四十多种,除了宋、明时代都有的古铜器、古书画、陶瓷、玉器、漆器、墨砚等 之外,还包括宣德炉、景泰蓝、紫砂壶、鼻烟壶、木刻、料器、印章等明清时期出 现的器物,可以说古玩的范围一直在不断地扩大。今天,被人们纳入收藏范 围的器物,据说已多达七百余种, 邮品、磁卡、门卷、钟表、相机、报纸、火花、徽章、明清家具、三寸金莲……令人 眼花缭乱,有些显然已超出了目前所说的古玩的范围。
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玩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玩古玩之风也悄然形成,并很快上升为热 潮,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如今,古玩收藏者的队伍已蔚为大观,古玩市场也十分热火,喜欢古玩的人空前的多,这与我国已进入小康生活阶段是分不开的。
在玩古玩的人群中,除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文化人、企业老板和古玩商贩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涉古玩的年轻人,他们中大多数是在校学生或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人,没有很多的积蓄,经济条件有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玩古玩,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精神文化富有的鉴赏家。古玩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没有钱照样玩古玩,有人提出的'雅玩,不必很有钱'的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
玩古玩是一件雅事,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说》中说:“骨董,今之玩物也,唯贤者能好之而无敝。。。。。”
'董其昌的“唯贤者能好之而无敝'观点,在今天看来固然不可取,但“其进有不可量者'说法是对的。古玩是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精华之一部分,凝聚着古人的智慧结晶,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辉,我们不仅可以从探索古玩的奥秘中增长历史文化知识,领略古人的艺术风采和魅力,同时也可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个人精神得到升华。
有钱能够成为一位古玩收藏家、鉴赏家,这自然很好,但事实上不可能人人都具备这样的优越条件;没有钱,也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精华,培养对古玩的兴趣爱好,并从中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物质上的富有,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有。一个古玩鉴赏家未必在金钱上很富有,但他在精神文化和审美能力方面一定是个富有者。对刚踏入或准备踏入古玩收藏和鉴赏行列的青年朋友们来说,首先能够成为一名精神文化的富有者可能比成为物质的富有者更有意义。
(0)

相关推荐

  • 金石癖 / 会心不远·春秋亭藏砚集

    会心不远·春秋亭藏砚展 指导单位:中国民协砚委会 主办单位:嘉兴市文联 承办单位: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嘉兴市收藏行业协会 时间:2020年11月22日至12月30日 地址:嘉兴博物馆三楼 砚,作为古 ...

  • 博古图中的物与人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博古图"一词则最早见于北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博古图>.这一名称用于卷轴画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 ...

  • 邓云乡‖ 文化古城时期的古玩

    文化古城时期,正是知堂老人发表<五十自寿诗>的年代,为此曾引起小小波澜.先不去多说它.其中有一联道:"老去无端玩骨董,闲来随分种胡麻."邓之诚先生有名著<骨董琐记 ...

  • 古玩古董鉴赏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收藏鉴赏文 ...

  • 在古玩界,碰上这三种古玩收藏家、鉴定师,一定要躲着走

    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华艺术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孟子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古玩的真假在于寻找真理上产生了分歧,而且正好相反. 要获得古玩界的真理 ...

  • 初识宜兴紫砂陶优势(桑黎兵、朱霞琴)

    "茗注者,莫妙于砂:壶精者,莫过于阳羡."明代杰出戏曲小说家李渔如是所云.这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历来就是茶的民族,茶道深入寻常百姓之家随处可见,而宜兴紫砂陶天生特有的"宜 ...

  • ​代锺贤哲有古玩

    代锺贤哲有古玩,琳琅满目真不凡. 真假难辨扰乱眼,君若想玩用心看.

  • 【蒙以养正】初识古人的儿歌-第1集《小儿语》节要

    传统育儿经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初识古人的儿歌-第1集| 開吉法師主講 2019/12/21 视频学习: 课程全文: <小兒語>這部書,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它的作者是呂得勝,呂得勝 ...

  • 古玩界不要存在“捡漏”心理,古玩收藏还需脚踏实地

    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华艺术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这些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捡漏"已成了买到价廉物真的代名词. 不过捡漏的前提一定是:买家必须懂行,卖家不懂行,或者卖家虽懂行, ...

  • 古玩造假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古玩商自揭黑幕!

    现在的古玩市场上,95%以上的古玩都是赝品,文物造假风越来越盛.一位进入此行40多年的业内人士张先生向笔者透露,和全国一些古玩市场相比,京津古玩市场造假之风比较严重,甚至现在的不少拍卖行也都混入了大量 ...

  • 古玩收藏:离不开“悟性”

    瓷器玩家大抵会有同感,古瓷上某些现象,有时心里明白,嘴上却难以表达,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这"意会",实际上讲得是"悟性". 悟性 ...

  • 古玩,到底谁玩谁?

    自从接触了古玩,也接触了大大小小真真假假新新旧旧的藏品,以及这些藏品的主人也见识了不少,其中的故事也经历了很多.对这个圈子多少有些了解和看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指正. 一.先纠正一个误区. 尽 ...

  • 怎么样才能玩好古玩?

    一.1.经常在古玩业界内进行长期的观察,并且在接触中采取,偷听.偷学.偷记的方法:2.寻找真正的行家,并观察学习行家们之间的专业交易知识和交易方式:3.投入可投入的资金,借行家们的眼力进行偷买或试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