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想4:中国“闪电战”之祖——姜子牙(蒋亚民)

战略思想

蒋亚民

伊尹身后约500年,出了一位名气极大,影响后世深远的兵家杰出人物。

这位大名鼎鼎的姜太公,不但是灭商兴周的“师尚父”、开创了“闪电战”和兵家权谋,还著有中国第一部兵书《六韬》,其学术影响和兵法实践在历代兵家人物中处于开山鼻祖的地位。

那么,他为何能以4万对战70万的悬殊兵力,打赢牧野之战?

他给后世中国兵家留下了什么?

1“钓鱼”还是“招隐士”?

关于姜子牙归周的故事,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渭水钓鱼说”。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有载:“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周初时,姜子牙因为具有谋略兴国的才智,等待时机辅佐贤主,垂钓于渭水之滨。传说他用不挂鱼饵的直钩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姬昌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姜子牙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此说因“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广为流传。

还有一种“招隐士”说。

姜子牙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处士,隐居在海滨。周文王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属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之名而召请他。姜子牙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就应召前往。

后来,散宜生、闳夭、姜子牙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开始准备伐纣。

本人认为,后一种说法可能更接近于史实。

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为周武王,继承先父意志,全力准备东征伐商。在姜子牙大力支持下,利用商朝内部宫斗不止、无暇西顾的良机,逐步向东扩张。

前1048年,周武王曾在孟津(今孟津县)一带集结兵力,会盟伐商,《史记》中记述“不期而会盟孟津者八百诸侯”。

实际上,从后世专家研究甲骨文的情况看,此次出兵并不是什么不期而至,而是早有联络,关中和江汉间的许多方国都参与了这次会盟。

会盟中,姜子牙被尊称为“师尚父”,具有军队统帅和巫师的双重身份。

2对手太强大!能打吗?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商朝发生了激烈的内乱。纣王帝辛杀死了伯父比干,囚禁了另一个伯父箕子。微子等诸多怕受牵连的贵族悄悄投奔了周武王。武王从这些殷商贵族那里得到了朝歌内部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不少情报。

经过分析,周武王和姜子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通知诸侯出兵伐商。

然而,周武王仍然有些犹豫——对手太强大了。

此时,商王朝已历600年,在纣王之前的30位君王中,不乏成汤、盘庚、武丁等贤明之君。到了帝辛一代,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经颇具规模。并且,这位统治者基本素质并不差。《史记·殷本纪》记载:

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看吧,不仅天资聪颖、口才非凡、行动力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的谏劝,话术足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还多次发兵东南夷,打了大胜仗,俘虏了“亿兆(上百万)夷人”,被誉为百战百胜之君。

如果好好继承祖业、善用文武大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君主。

同时,他也十分自负,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凭着帝王威势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人都不如自己。而且,他“好酒淫乐,嬖于妇人”,任用奴隶、排斥贵族。当然,在几千年以前,领导作风问题还算不得大毛病。

更值得一提的是,朝歌及周边地区人口快速增长,其中包括大量的奴隶和奴隶兵。当时,姬发和姜子牙率领的联军约有4.5万人,而商军有70万之众!

注:另有史料称商军17万。

在人数上,联军处于绝对劣势。

面对这样一个家底丰厚、能量强大的对手,周武王当然要十分慎重,多次将准备出征的军队叫停。在决战之前,他进行了占卜,龟兆显示不吉,行军中又遇到强烈的暴风雨。

君臣一度动摇:要不,咱不打了吧?

3知己知彼,充分备战

姜子牙表示反对,并从敌我两方面找到此战可胜的原因。

一方面,在战略侦察中,他全面掌握了商朝的政治、军事动向,认清了商王朝在政治、军事上的重大失误:

*商王朝在政治上已出现严重分裂。

雄厚的国力只是进一步将纣王的奢侈作风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耗巨资建造鹿台、钜桥、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还宠信妃子妲己和飞廉、恶来等佞臣,为所有士大夫所不齿。

并且,纣王妄杀有仁德之名的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对朝臣、百姓更是残酷,造成诸侯臣属纷纷叛逃。

*商都朝歌(今淇县)空虚,兵少将寡。

由于纣王正致力于征讨东南夷,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商军主力被牵制在远方,此时发起进攻,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周联军方面做了充分的战备工作:

其一,姜子牙手擎“有道伐无道”的正义旗帜,进行了多年的游说,长期推进伐纣联盟的互惠互利,使得众志成城。

其二,姜子牙通过逃亡的商朝贵族和自己的谍报网掌握了商军动向,将瓦解敌军的工作做到了商都朝歌。

其三,姜子牙亲自筹备的主力,已经达到了胜于商军的战斗力水平,其中车军部队最为精锐。

其四,与周军同行的诸侯军已经达到了较大规模,可以作为有力的同盟军协同作战。联军包括了众多方国的军队,主要来自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方国和部族,其中还有许多是国王领军的精锐之师。

借此,姜子牙在中军大帐力排众议,坚定了武王伐纣的决心。

于是,著名的牧野之战拉开了帷幕。

4厉兵秣马,聚力待发

关于牧野之战,《竹书纪年》《尸子》《荀子·儒效篇》《淮南子·兵略训》《利簋》《历代甲子考》《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等古籍,都有不同的记载,仅发生年代就有44种说法。

如《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鼋”,可推定为前1046年;也有历史学家推定为前1044年。

注:周武王伐纣时“岁在鹑火”,即岁星(木星)在古天象的鹑火宫经过。“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说的也是日月星辰在天象图中的位置。

实际上,无论商军是70万还是17万,只要坚守朝歌,伐纣联军几乎没有多少胜算。然而,自负的纣王非要将卫戍之兵置于坚城之外,挥离散之军于空旷之野,将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处境之中。结果,让姜子牙的军事间谍和神鬼威慑之术充分发挥了作用。

古代作战,主要是释放人体和军马的体能,因此激励士气尤为重要。姜子牙站在战车上,一手是黄钺大斧、一手是白旄号旗,口称:“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周军士兵抬头望去,眼前的统帅俨然一位鹤发童颜的神人,还能号令水中神兽。有如此之大的本事还怕打不了胜仗吗?在公元前1000多年,此举绝不是什么愚兵之策,而是激励士气的高明手段。

面对一望无边的商军阵容,姜子牙起到了全军主心骨的作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死战不退,大周车军士气高涨,迅速将松散的商军截为两半。

后面的步骑兵,看到尚父的车军进展顺利,士气大振,周武王也坚定了决战的信心,亲自率领骑兵和步兵主力在姜子牙的车军之后勇猛冲杀。

一边是商纣王强迫作战的奴隶部队和长期驻城的卫戍部队,一边是伐纣联军的精锐野战之师,姜子牙一方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5车军突击,带动联军

在古代,车军就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部队或者装甲机械化部队,通常作为闪击作战和机动作战的先锋劲旅。

后世《孙子兵法》有云:“广地则用车军”。牧野即广地,用车军对商朝军队实施攻杀进取,尤其得当。

姜子牙不但建设、训练和运用了车军,而且有300乘战车之众,相当于一个装甲突击集群。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指数比商军高出了2至3倍,成为姜子牙灭商的撒手锏。

他亲率主力快速隐蔽突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到商朝腹地——距离都城朝歌仅70里之遥的牧野,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周武王率领4万人之众的5个步骑兵集团在后面跟进攻击,犹如利刃后面加上多把大斧,劈向商军之阵,形成破竹之势,无人能够抵挡,很快取得了战场主动权,打得商军四散奔逃。

那么,敌对方商军没有战车吗?

从史料上看,商军有战车,但是没有成规模的战车部队,并且训练松懈、准备不及,在和平环境中养尊处优的商军甚至来不及取出库中兵器就成了俘虏。

更厉害的是,在姜子牙领衔的精锐车军主力带领下,联军作战能力得到了高效释放——首次冲击就把商军打得七零八落,大大提振了联军其他部队的取胜信心,甚至还有了多出力就能多分一点胜利果实的冲动。面对这样的联军组合,商朝仓促应战的部队很快就抵挡不住了。

对于原本就人心涣散的商军而言,难免对这位“神人”及其带领下的雄壮之师心生畏惧。大量商军部队只观战而不动手,甚至直接在战场上起义投奔伐纣联军。还有些商朝的勤王之师,看到势头不妙,立即逃跑。

在联军的冲击下,向后逃跑的商军奴隶兵甚至冲散了在后面督战的商朝王师精锐,本来占有数量优势的商军一下子成了联军铁蹄碾压下的乌合之众。后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商王逃回朝歌后在摘星楼自焚。

提振士气、凝聚联军、闪电战术,三管齐下,牧野之战就成了姜子牙战争生涯中最成功的典型战例。

6稳定局势,破莱建齐

据《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18万之众,被掳为奴隶的有3万,其中既有军人,也有大量平民。

战后,朝歌和一些方国的社会环境相当混乱。出身戎狄的联军部队开始进行屠杀和劫掠: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记在周武王名下的猎杀动物就有一万多头;还掠夺了大量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18万块。

为了迅速稳定局势,姜子牙迅速展开行动。

*在牧野之战胜利后的第二天,周武王姬发立于社稷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康叔封铺好彩席,姜子牙牵来祭祀之牲,按照策书进行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商纣罪恶的过程,向上天与万民宣告战争的正义性与周政权统治地位的合法性。

*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朝政务;

*将商纣王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使战后的国家很快稳定下来;

*培筑加高商朝贤王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商朝贤臣箕子,树立道德样板,拉拢商朝旧臣。

这一系列举措,不但使战后社会很快稳定下来,也为周朝800年的基业奠定了军事、政治和文化基础。

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武王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始立齐国。在周朝的大布局中,这种安排可以起到稳定东方的作用。

牧野之战后的第四年,姜子牙带领本部人马前往封地营丘。因为长途跋涉,随行人员十分疲惫,行军速度很慢。一天傍晚他们来到离营丘不远的地方宿营,准备第二天赶到营丘。

这时,姜子牙恍惚中听到有人在耳边说:“有道是机会难得。这些人睡起觉来这么香甜安稳,哪像个赴国建都的样子?”瞬间,他睡意全无,立即下令整顿人马连夜赶赴营丘。

黎明时分,姜子牙一行到达营丘附近的淄河西岸,只见一支莱国的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莱国原是商朝的属国,莱侯想乘商朝灭亡、方国动荡之机,一举抢占营丘,扩大地盘。

两军对垒,剑拔弩张。

按说,莱国离这里很近,占有以逸待劳和后援切近的优势。但是,远道而来的姜子牙并没有给对手什么机会,他迅速进行作战部署,士兵作战英勇,将莱国军队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

姜子牙率所部到达营丘,在春秋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齐国由此诞生。

7太公《六韬》,影响深远

以带有哲学意味的数术理论为基础,以战争实践为支撑,姜子牙著成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兵家名著——中国最早和最深刻的兵家理论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对后世军事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这里的数术理论为基础,就是名气很大的中国古代占卜算法“奇门遁甲”。在研究和运用“奇门遁甲”的过程中,姜子牙觉得原来算法排局得出的1080局过于繁锁,不好应用,于是,与一年的72候联系起来,改1080局为72局,完成了“奇门遁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姜子牙由此被誉为兵家权谋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称: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武帝初年的墓葬中,发掘出《六韬》残简。用此残简校勘存世的各种《六韬》版本和本注,说明《六韬》在汉武帝以前就流行开来,否定了《六韬》后世伪托之说。

《六韬》分为6卷,共61篇,近2万字。

卷一:《文韬》

分为《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傅》《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共12篇。

此卷是武备庙算之法,主要论述战争准备期间如何充实国家实力,在物质和精神上如何做好准备。强调对内富国强民、奉礼有序,对人民进行教育训练,以礼仪和宣教等手段聚集民心,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及时掌握敌方情报,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战准备,注意保守国家和军队的秘密等。

卷二:《武韬》

分为《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共5篇。

此卷立足于军政,涵盖军队作战准备的方方面面,是帅帐之筹。主要论述对敌斗争策略,强调在战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兵力、战器、士气、补给条件、地形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等。

卷三:《龙韬》

分为《王翼》《论将》《选将》《主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共13篇。

此卷涵盖军队将领选择、立威明纪、作战指挥、行动控制、后方补给等方面,龙行严整,是基本的将案之策。主要论述军事指挥和兵力部署的方法和艺术,指出在战争中要善于调动对方,分析如何选择好将帅,如何为将立威、严明纪律。要求以适当的方法发出号令和进行军队通信,强调注意天时地利、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的条件等。

卷四:《虎韬》

分为《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共12篇。

此卷涵盖军队作战指挥和行动控制的各个方面,虎行正兵,是基本的行兵之要。主要论述在一般地形条件下特别是宽阔地区作战的方法,讲述阵法,明确金鼓等军队通信和励士之器的使用方法,提出行使作战行动的战术,论述举火作战手段,提醒作战中的注意事项等。

卷五:《豹韬》

分为《林战》《突战》《帮强》《敌武》《山兵》《泽兵》《少众》《分险》,共8篇。

《豹韬》涵盖军队特殊地形气象条件下作战的指挥和行动控制手段,豹行奇兵,是奇变的巧战之谋。主要论述在各种特殊地形条件下作战的战术及其注意事项,分析突然袭击的行动手段,提出林地作战、山地作战、水网地区作战的方法等。

卷六:《犬韬》

分为《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骑》《战车》《战步》,共10篇。

《犬韬》涵盖军事训练通则、兵种训练、兵种行动和相互配合的各种方法,犬集成势,是整合力量和协同作战的基本准则。主要论述军事训练的方法,提出教练与编选士卒的原则手段,制定车兵、骑兵和步兵的训练和作战行动规则,分析各兵种如何配合作战以发挥军队的整体战斗效能等。

公元前1017年,这位改变历史的传奇人物走到了人生尽头。

以当今的眼光看,《六韬》仍然可以算是一部在战略战术多层面可供借鉴的军事著作,姜子牙在距今3000多年前,就能写出如此高水平的军事著作,为后世兵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来源:瞭望智库)

(0)

相关推荐

  • 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帮助,那么武王也不会伐纣成功

    "武王伐纣"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如果没有此人的帮助,也许武王就不会灭掉商纣建立周朝了.此人就是姜子牙.下面我们来说周武王兴兵伐纣的故事. 话说周武王派兵去攻打商纣王.他帅领着军队坐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四)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四) 前面说到,周武王带着左周公右召公,在姜子牙的主持下,宣布了周朝的灭亡和自己的任职,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们已 ...

  • 释读中国历史017:麻雀与乌鸦,武王和子牙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点击上方右侧绿色声波听音频 释读中国历史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欢迎你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周部落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力越来越强大,最后已 ...

  • 善用“奇门遁甲”的中国“闪电战”和兵家权谋之祖,竟然是他!

    注:依次为玄女.伊尹.武丁.姜子牙.先轸.鬼谷子.田穰苴.孙武.孙膑.墨翟.乐毅.李牧.白起.吴起.尉缭.王翦.张良.韩信.卫青.诸葛亮.杨素.李靖.薛仁贵.郭子仪.韦睿.岳飞.成吉思汗.拔都.朱元璋 ...

  • 《中国收藏家张祖仁》福建奥运火炬手

    『五一祝语』金牛载福走道途,寄信祝福过年好,与君共度好时光,老子<道德经>李德建会长及朋友们 .<八闽之子>专集张祖仁给您祝福了.希望大家在牛年五一:万事吉利,康佳有余,心想事 ...

  • 中国藏书家张祖仁收藏简历

    中国藏书家张祖仁收藏简历 张祖仁,男,64岁(1958),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建收藏家会副秘书长,福州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现任职于福州二中,自幼酷爱收藏,主藏,老课本,有明版.清版.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蒋氏故居

    宁波奉化溪口蒋氏故居 旁边那位,眼神思思,脚步蹑蹑想干嘛 知道了,原来是想要一起臭美 民国大杂院,花50大洋门票,晚上回去把那张门票晒下 Jeep? 这是叫边三轮吗 几大伟人,孙中山,蒋介石与我,好像 ...

  • 易中天说禅【03】 第三集 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易中天说禅【03】 第三集 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重游齐故都——周师齐祖姜子牙

    栏目介绍<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 ...

  • 中国的各行祖师爷是谁1

    中国的各行祖师爷是谁1 旧俗极具讲究尊师重道.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户题名为"天地君亲师"或称"天地国亲师",其中"师道"列为五尊之一.全省各 ...

  • 中国的各行祖师爷是谁2

    中国的各行祖师爷是谁2 人相业--风后氏 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命相业--麻衣仙 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於世. 儒家及教育教师.文人的祖师爷--孔子(孔丘): 尊孔子为至圣先 ...

  • 中国的各行祖师爷是谁4

    中国的各行祖师爷是谁4 制笔业祖师爷--蒙恬 传说秦朝名将蒙恬曾改良过毛笔,故被尊奉为制笔业的祖师. 蒙恬 秦朝时代大将 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而被尊奉为制笔始祖. 商业.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