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全景!南江赵氏大宗祠全观!天下第一大宗祠果然名不虚传!!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赵”,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赵氏宗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赵氏文化,传播赵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一、南江趙氏簡介
南江赵村,座落于四会市的南端,位于北江、绥江和西江交汇处的平坦岗地上,G321国道从村西侧过。东与三水接壤,距广州、佛山只有30公里,西距肇庆40公里,北距四会市区25公里,四连线公路和三茂铁路从村周边经过;水路有马房口岸通航港、澳。南江村共有三条自然村,常住总人口1125人。

位于G321国道东侧


整村坐西北向东南
南江(古称榄江)趙村最大特点是:村前广场从左至右,一字排列(与村同向定左右)趙氏大宗祠、敬业书室、东明祖厅、金玉门楼、趙元吉公祠,整体面宽约百米,大气有序。

村前广场,宗亲热情握迎群主

二、趙氏大宗祠

正面

拍自《广东省肇庆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p215

匾额与彩绘

宗亲来访


门柱花岗岩工艺雕

前廊木雕梁架

门廊上方彩绘


祠内彩绘

正厅上方牌匾:淸贵堂


三层圆型柱花岩石座



据村中族人讲:前进山脊本应有精致雕刻的,抗战时被日本飞机炸毁,同时炸毁的还有前进天面、左廊(左庑),现状是后来重修的。


开村始祖:趙友俊灵位
南江(旧称榄江)趙氏从东莞趙氏分迁而来。友俊公是东莞良豹公(趙良豹)之子。而其生元龙、元吉两子,元龙迁西江南岸沙浦,元吉在榄江继续繁衍。

此是沙浦二世祖赵天祥(元龙公之仔)的墓碑,佐证了始祖(赵友俊)的来历与后代繁衍情况。



红木古柱屹竖百多年

右廊(右庑)彩绘

彩绘细节


【古村落图展11】国画山水大家:黎雄才故里

红砂岩墩

三、敬業書室

正面

黄锡铭题写匾额



大理石铺的天井


【古村落图展9】~刘村不姓刘




整块大理石做的门当

侧视
四、東明祖廳

与敬业书室隔一条巷的东明祖厅,二进三间宽,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

【古村落图展10】德庆古蓬:广东堪舆第一村
五、趙元吉公祠(門上方書:元吉趙公祠)
注:姓為大,應從中間姓起讀

位村右边(与村同向)

正面

群主清潔蒙字

立匾額時間:同治丙寅

群主群主,处处表率

請辨落款題名

何?然書,中間字有點似煥,請各位辨認。

灰雕

廊梁特寫

灰雕
宗祠与公祠的区别
一、宗祠
宗祠即是宗族(同姓)祠堂,是汉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二、公祠
公祠是指过去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而修建的房屋。我国现有的公祠很多,如苏公祠、张公祠、韩公祠等。都是为祭祀某个名人而修建的建筑。

六、村中古屋


位于村中间前排的‘金玉门’




古门口特写

大理石门套

巷道门楼
访亲问碑沙浦行

栩栩如生的灰雕


本村旧宅区有一个特点,直巷宽横巷窄,所以多开侧门向直巷

侧门

大理石板护四角

红砂岩砌墙脚

龙船脊

墙体结构

古宅布局、结构特例:

侧门楼→大门

砂岩石铺天井

廊屋大理石板做横梁

整体大理石门脚
PS:因拍摄时间较匆忙(1个小时),未能详尽表现该村全貌。人物探访未做,仅提供图片鉴赏,望谅。
谢谢浏览!
特别鸣谢四会市南江赵村宗亲热情接待、介绍,协助拍摄。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弘扬赵氏文化
传承赵氏精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