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斋第89期:笼罩元代的书法家——赵孟頫
赵孟頫的书法,笼罩了整个元代。历代对赵孟頫的评价,可参看瓜瓜斋第73期。本期呢,带大家浏览一下元朝书法家的字,看看究竟赵孟頫是怎样一个笼罩法。
开篇先放几幅赵孟頫的字,方便和后面的字进行对照。

《三门记》

《赤壁赋》

《跋陆柬之文赋卷》
下面进入被笼罩的书法家群体
先放一位我们不太熟悉的人物:

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
李倜生卒年不详,早于赵孟頫去世,赵曾为其做墓志铭,可见有交情,有交情,字也受了影响。
下面这位会砸死我们:

鲜于枢《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鲜于枢《醉时歌》

鲜于枢《秋兴诗》
鲜于枢(1246-1342)比赵孟頫大八岁,大家看看这书法风格,明显禁不住受了赵后生的影响。就这字,当时人评说,因为鲜于枢早年做过“吏”,所以书法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俗气。我靠,古人的眼光真高。

邓文原《五言古诗帖》

邓文原《跋王羲之雨后帖》
元大德延祐年间,鲜于枢、赵孟頫、邓文原(1258-1328)三人齐名,擅墨一代。说实话,看上去不像三人,倒像一人。鲜于大赵八岁,邓小赵四岁,书法通体都是赵的样子呵。
下面看一位大文豪的书法:

虞集《题燕肃春山图卷》

虞集《真书刘垓神道碑铭卷》
虞集(1272-1348)是“元诗四大家”中的NO.1,在诗文圈里的地位,相当于杂剧圈里的关汉卿。就是这位大文豪,早年在翰林院供职,曾是赵孟頫的下级。看他的字,学唐人更多,但要说没受赵孟頫影响,是假的。

揭傒斯《跋欧阳询化度寺碑册》

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
揭傒斯(1274-1344),“元诗四大家”成员。跟赵孟頫在翰林院是同事,也禁不住沾染赵孟頫的字,你看他虽然写欧字写唐人,却没把字写死(再看看现在的人学欧体,都什么鸡巴玩意儿)。
以下书法家基本上跟赵孟頫差了辈分,有的有交往,有的可能只是私淑,书法皆出自赵。

郭畀(约1280-1335)《青玉荷盘诗卷》

钱良佑(1278-1344)《跋梁楷右军书扇图》

张雨《跋康里子山书李白古风诗卷》
张雨(1283-1350)是有名的道士,早年曾拜赵孟頫为师学书法。

柯九思(1290-1343)《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王右军瞻汉二帖》

朱德润(1294-1365)《四时田园杂兴》局部

康里巎巎自作《秋夜感怀》诗
康里巎巎(1295-1345)是色目人,元朝贵族,官也做得很大,年轻时和赵孟頫有交往。大家看他的字吧。

饶介(1300-1367)《士行帖》

王蒙(1308-1385)《爱厚帖》
没错,就是那位大画家王蒙。
以下几位书法家,生平基本跟赵孟頫没什么交集,但书法还是有赵在。

俞和(1307-1382)《次韵答朱仲义见赠》

吴勉《跋何澄归庄图卷》

张渊《五言古诗帖》
最后,看看赵孟頫的夫人及儿孙们的字:

管道昇《与中峰禅师尺牍》局部

赵孟頫(管道昇款)《秋深帖》局部
哈哈,这个帖子是赵孟頫代管道昇写的,结尾落款一时顺手,写成了自己的名字,后来又改为“道昇”,修改痕迹历历在目。真是伉俪情深。

赵雍书凌孟傅诗《鄣南八咏》
赵雍是赵孟頫第二子。

赵奕《跋赵孟頫后赤壁赋》
赵奕是赵雍的弟弟。

赵麟《衡唐帖》
赵麟,是赵雍的儿子,赵孟頫的孙子(大家有空也可以翻一翻苏轼儿子们的字)。
这就叫做笼罩:老婆、儿子孙子、长辈晚辈、同事朋友,汉人外国人一网打尽!
最后,回到赵孟頫:

注意,这幅赵孟頫的《归去来兮辞》,前三行是明代某人补写上去的,明代某人!我想死的心都有了。
就此打住,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