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神农本草经》解读经方配伍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夜话中医门派之一经方派

    讲阴阳,论五行,说世间百病.听得懂,学得会,建立中医思维,且听汶东讲述<黄帝内经>.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医的门派,有朋友一听中医居然还有门派,就感觉很奇怪了.其实所谓门派 ...

  • 医圣张仲景为何爱用芍药?原因在于5大功效

    小编导读 芍药是临床上的常用中药,现在使用时会分为白芍和赤芍,而在古代,一开始二者是混用的,大概在南北朝时期才逐渐区分开.医圣张仲景也常用芍药,在许多经典名方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今天就和大家盘点一下, ...

  • 张仲景精于遣药配伍,这两个药方仅一药之差,功效却大相径庭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药方的配伍上,有着精明的搭配,有些药方的组成,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却有着相反的功效,针对的也是两个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症.这一体现,尤其以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最为明 ...

  •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法则探微———经方配伍法则的新发

    作者:徐浩 张卫华 1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要素 探讨<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法则,主要有三大研究要素:五脏补泻法则."诸药之精"五味属性与五脏病症 ...

  • 倪海厦版伤寒论的前世今生,解读经方(附)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

    伤寒论 (汉唐中医倪海厦始写于08/22/2006) 我们中医所谓的经方,就是指伤寒论与金匮中所使用的处方,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经方的源头已不可考,有说是源自佛教,也有说是自伊尹开始立经方,诸说林立,我 ...

  • 三则经方名家医案解读 – 经方派

    腰腿酸痛案(一) [原文] 迟某,男,50岁.其病为腰酸,两足酸痛,恶寒怕冷,行路则觉两腿发沉.切其脉沉缓无力,视其舌硕大,苔则白滑. [研读] 从医案中看出,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腿酸痛,并伴有恶寒怕冷 ...

  • 从方术的角度解读经方剂量之秘

    导读:这篇文章从方术的角度谈了经方的剂量问题,读来耳目一新,不知各位读者有何高见?学术性问题可以探讨探讨哈~ 张仲景方术探讨 伤寒论是千古奇书,是活人之书.在中医界备受推崇,为四大经典之一.它首次确立 ...

  • 解读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二十多年前,就在这个讲台上,经方大家刘渡舟教授做学术报告,我还是一个在读的学生坐在下面听课.当时刘老动情地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么好的一张方,大家怎么不用呢?!这个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qu ...

  • 为什么大多数经方配伍药味少?

    经方里,酌伍药味少于7味的方剂点了将近90%.为什么张仲景的方子都这么少呢? 大多数时候,都是认为张仲景水平高超,配伍精妙,所以药味少. 张仲景的水平高超,这个是肯定的. 但是,遇秋认为,经方的药味少 ...

  • 看此篇温病文章,试着悟经方配伍

    今天要讲的这个药,叫银翘解毒丸,出自温病大家吴鞠通之手. 吴鞠通出生在容易流行热病的南方,是江苏人.乾隆五十八年,也就是1793年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类似现在的"非典&quo ...

  • 准确解读“经方”药物三种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古人所用之药,当时效验显著,而本草载其功用戳戳者,今依方施用,竞有应与不应,其故何哉.""此药遂失其真矣".笔者将近年 ...

  • 经方配伍药对

    麻黄得桂枝,则能发汗, 芍药得桂枝,则能止汗, 黄芪得白术则止虚汗,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 苍术得羌活则止身痛. 柴胡得黄芩治热, 附子得干姜治寒, 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疼, 川穹得天麻则止头眩, 干葛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