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武汉公开课 | 第七讲 阑干只有当年柳 留与行人记武昌

(0)

相关推荐

  • 晋代名将周访陈兵鄂州

    公元315年八月,第五猗与杜曾.挚瞻.胡混等人在发动荆州叛乱,因为当时西晋刚刚建国,荆州可谓是东晋王朝的重镇,且顺江而上还会威胁到当时东晋朝廷经济重镇(武昌).于是,晋元帝便命令当时的驻扎武昌(鄂州) ...

  • 城郭记忆----武昌城墙砖拾品录(明朝系列)

    武昌城的由来 武昌城古称夏口城,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伴随着各朝各代变化,其间城郭兴衰多变,城名历经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最终为现今的武昌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 ...

  • 湖北简称来自大冶鄂王城

    湖北简称来自大冶鄂王城 湖北简称鄂的真正来源是鄂州,这是举世公认不争的事实,谁知近来出现了杂音,如一份省级报纸2010年5月10日文化版刊载<鄂王城重续鄂文化血脉>一文中称:"大 ...

  • 湖北省的简称‘鄂’的由来

    湖北省的简称'鄂'的由来 湖北省简称鄂.缘于省会城市一一武汉市之武昌.自隋代起在以后的许多朝代里,曾多大称作鄂州.鄂州的称谓又与鄂王城.有直投接而悠久的历史渊源,公元前278年.秦大将白起攻楚.攻克了 ...

  • 张献忠漫长的起义生涯中只有武昌(鄂州)这一次赈济灾民的记录

    张献忠武昌得手,实力大增,便也学着李自成,在武昌建立起政权来. 可能是张献忠读过一点书,或者是他比较听得进去别人意见,采纳一些谋士的良言美计,在大家伙鼓动和吹捧下,张献忠在刚攻下武昌时还颇有一番大展拳 ...

  • 为什么明末两大起义农民军都对武昌(鄂州)垂涎三尺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大明江山已经摇摇欲坠,满洲八旗屡次轻而易举地越过长城攻到北京城下:李自成率领着他的百万大军,转战北方数省,已呈不可遏制之状:另一位变民首领张献忠也没有闲着,辗转于四川.湖 ...

  • 历史上,武汉市为何要于长江南北分别建城,都建在一侧不可以吗?

    在我国古代,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交通的速度和效率始终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遇到的最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统治者在设置行政区域时,区域的政治中心比如府城.县城一般会在行政区域的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 ...

  • 鄂州历史上曾今恢弘气魄的吴王城到底有多大?

    吴王城遗址呈长方形,现存南城墙夯土城墙一段,城墙外是护城河,现存一段名为濠塘.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孙权故都城,汉将灌婴所筑.<太平寰宇记>记载:城有五门,多以所向为名.西北角 ...

  • 寻找遗失的吴王城

    寻找遗失的吴王城 一座江南古城,有万里长江在其城墙脚下缓缓流淌,有百余湖泊在其锦绣腹地养尊处优,亦有百里河港将其侧畔而过的大江与境内波光鳞鳞的梁子湖一线贯通,此外,在这座古城中心地带,还拥有巍峨的西山 ...

  • 湖北简称“鄂”探源

    湖北简称"鄂"探源 关于鄂的史记.<武昌县志.沿革>:"夏为鄂都, 唐本尧后,封在夏墟而都于鄂.鄂,今大夏是也.<春秋>云:尧裔刘累,夏孔甲时所封 ...

  • 古今上下武昌城

    古今上下武昌城 历史上的鄂州.唐武德四年(621年) ,平萧铣,改为鄂州( (旧唐书.地理志>).鄂州的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区,历史上的沙羡县.其实呢,哪州名字的出现还可以向前追溯,隋朝开皇九年(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鄂州吴王城遗址

          鄂州吴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与凤凰街范围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黄冈浠水万年台西北54.6公里. 吴王城保存的最好的一段城垣,东起江家东巷,西至壕塘西路,长约五.六 ...

  •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想岳飞当年,望鄂州潇潇秋雨,感国伤怀,顿得此千古名词.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