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主义油画的本体语言

在1980年代之后,我国画界开始补课西方绘画的思想。于是出现了中西融合的画法。根据我们的逻辑分类,从本体语言出发,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国画画家,其本体语言是国画的本体语言。他们学习西方绘画思想,从西方绘画思想中萃取元素,融合到自己的国画里面。
第二类是油画画家,其本体语言是油画的本体语言。他们从国画里面萃取元素,融合到自己的油画里面。
现在又有了另一种范式,就是用国画的媒质就是宣纸,用油画的颜料,在宣纸上画带有国画意味的画。或者干脆可以说是用宣纸,用油画颜料,画国画。我们称为“第三类”。
还有就是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就是用油画的媒质就是画布或者画板,用油画的颜料,在画布上画国画。我们称为“第四类”。
这两种范式,就是第三类第四类,都是用国画的本体语言,画油画。本体语言决定了画的范式。第三第四类的出现,都属于中国完全的原创。这两种范式,都适合用中国国画的思维作画,作为主体的思维都是国画。以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来讲,在现阶段我们注重的是国画的范式完全地移植到油画里面去,包括技术的范式、审美的范式,哲理的范式。以此为基础,才论及怎样现代化,就是怎样用国画的技术、审美、哲理的思维,来刻画现代的事物。就像当初1950 年代国画改革阶段,也是摸索出一个用国画表达现代事物的道路。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现代性”的构建阶段。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这个“现代性”与当代主义的“当代性”或者“现代性”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不考虑当代主义的“现代性”或者“当代性”。我们摸索的是怎样把传统的国画本体语言与刻画现代事物的表达方式平衡起来。这个的确类似于1950年代国画发展走过的历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