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人混日子指南


专栏作者/竞仪
淹没在理科班里的文科高材生,从事在医药行业里的文艺小青年,爱健身爱码字爱生活的小女子一枚。
2018年医药江湖风起云涌,几乎有那么一个瞬间人人自危,不知道自己的江湖地位是不是还保得住,也不知道哪一个门派才是最后的赢家。
这本也正常,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是就在这大潮澎湃的动荡中竟然也会有很多舒适的小角落,让一些人安适的当起了“混”世魔王,自在快活。

混日子秘笈一:组织架构调整
因为形式变化太快,有些公司的架构调整也必须快速的调整,这空档儿就出现了一些人暂时没有匹配的岗位。
一部分人不安于耗费自己的青春年华,直接后会有期,另寻山头了。也有些人呢,干脆就等啊,反正我还在合同期内,能奈我何?
要我走也可以啊,给我赔偿。
以往有些公司会阔气的砸钱买平安,但是2018年不一样啊,形式变化太快,预算时年头做的,千算万算没跟得上变化,索性就每个月发个底薪先供着好了。

混日子秘笈二:高举合规的大旗
自从大名鼎鼎的GSK事件之后,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强劲有力的合规大潮。于是中国医药市场就越发的规范起来纯粹起来。更是有很多公司严格的限制了销售人员的权限和可控资金。
纯学术的拜访和对市场及医学部活动的执行成为了他们主要职责。但这种情况,为什么说可以混日子呢?
因为他们有些是没有指标的,不考核代表,但是考核地区经理;还有一些是区域内的指标几个销售代表平分的。
这两种模式出来以后呢,就应运而生了各种混日子攻略和冠冕堂皇的理由。
比如整个团队常态化达不成指标,为了避免新一轮的加指标;
比如一些代表感觉不公平,反正都是平均分配的指标,我那么拼干嘛我也多拿不到一分奖金,既然平均分,那我为什么不乐得清闲呢?

混日子秘笈三:新产品未上市先要养兵
肿瘤在近几年的新药研发,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都是如火如荼的蓬勃发展,就来了很多被投资方或者市场寄予厚望的产品。然后就需要去重组大量的团队。
销售队伍往往是需要的人数最多的,对于一些稍稍复杂的肿瘤为了确保上市的成功,是要提前时间来招兵买马培训上岗的,以确保能够满足新产品的上市需求。
这些新产品在未上市前大多数也是肯于投资在人员上的,而产品还没有出来,人员最多做一个市场预热,考核没办法用指标,只能是KPI和培训的各种考核。
说实话,这样的日子还真是很轻松,自然也就很多人甘之若饴。
可新产品的上市并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倒是不停的推迟。
一部分人会慌张,感觉虽然工资满意,但是拿不到大把奖金的日子不是销售人该有的,就选择了更加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新岗位。
也有一部分就根本不关注上市的时间,感觉现世安好,反而产品上市后,接踵而来的指标压力让他们非常的不适应,早早的逃之夭夭,寻找下一处舒适岛。

混日子秘笈四:我资深我光荣
在一个领域或者在一个岗位久了很容易越来越舒适,一切驾轻就熟,仗着自己虚长了几年的司龄和日渐荼蘼的心,就得过且过吧。
找谈话谈理想谈希望一切都如耳旁风,你有千般妙计,我就对策一条——装睡。
凭什么?我资格老啊,资深就是资本,想要撼动,将会自动切换进入秘笈一的状态。
再者,都这么多年了,早已练就一身完美应付老板和其他部门的本领,任你风起云涌,我自巍然不动。

江湖就是江湖,有人才是江湖,要多姿多彩才是江湖。
混日子是一样的混日子,混后的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有的人,家里有矿,来上班是打发无聊;
有的人,家里有厂,来上班就是见见世面;
有的人,平时靠收租为生,来上班就是为了社保;
还有的人,来上班就是丰富一下生活。
所以,如果没矿、没厂、没产业、更玩不起拼爹的游戏,那还是趁早走走心,好好思考一下还要不要做一个“混”世魔王?
还是专心的提升一下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充充电,不至于真的有一天都没办法混下去的时候,别人依旧春风得意,自己却只能顾影自怜凄凄惨惨戚戚。
新的2019年,江湖注定依旧不会风平浪静,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诸事顺遂平步青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