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临证用药心得要注意四问题

(0)

相关推荐

  • 药贵在用·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药是治病的,关键在用,用的合适,砒霜可以救命,用的不合适,人参可以杀人. 医有中西,药有不同,用法各异,如果不加区别,用西医方法用中药,不仅效果很差,还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

  •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9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PDF电子书共9册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书目: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丛书 徐 ...

  • 谈中医之辨证施治

    以医学学派.中医典籍而言,据东汉班固<汉志·方技略>记载,古有"医经"与"经方"之别.医经者,<内经>.<难经>是也:经方者 ...

  • 杨兆林主任学习中医经典心得50条

    以下是杨兆林主任学习中医经典心得,总结为50条,供大家交流学习. 1.经方之美,无与伦比. 2.从经文无字中探求仲景暗含精髓. 3.类比.对比是学习经方的有效方法. 4.六经提纲,是理解伤寒重中之重. ...

  •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荟萃

    <名老中医临床用药心得荟萃>由著名老中医刘兰芳主编.书中收录了当代名老中医临床常用的200种中药的妙验和绝招.全书按药物作用分类,分别阐述各种中药的性味.作用.主治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名老中 ...

  • 临床用药的三种形式

    朱光 河南中医药大学 长期以来,中医的临床用药一直存在着三种形式,即辨病.辨证与辨症用药,体现了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与标的治疗.兹对此加以梳理分析. 辨病用药 中医辨病治疗的历史非常悠久.<五十二 ...

  • 国医大师李振华:临证用药心得要注意四问题

    导读: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研究用药心得,必须在参透病因病机证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总结出来,如果单纯根据药理研究,使用某几味特定药便可治疗某病,那么在临床中是很难站住脚的,并从四个方面给予后学点拨,以期 ...

  • 临证用药心得要注意四问题

    治疗疾病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轻重缓急,症状有别,采用不同的药物,在多次临床用药有效之后,方有用药心得可言.如果单纯根据药理研究,认为使用某几味特定药便可治疗某病,那么在临床中是很难站住脚的. 在治 ...

  • 【李振华】治疗肝硬化,遣方用药皆独到!

    导读:李振华教授是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之一,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在遣方用药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李老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做一整理总结. 一.辨证论治 1.肝郁湿阻证 此型为肝硬化早期,表现为先有 ...

  • 『名医经验』李振华用药配伍经验

    国医大师李振华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教育家.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中国传 ...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特点调查及李振华教授诊治经验总结

    目的和意义:探索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中医证候特点以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及诊疗提供依据.整理挖掘导师李振华教授辨证治疗BRG的临床思维模式及 ...

  • 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

    国医大师李振华经多年实践提出了脾胃学术思想: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脾病多湿,健脾要祛湿,利湿即所以健脾;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 ...

  • 李振华用药配伍经验

    国医大师李振华为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教育家.专著有<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常见病辨证治疗>.<中国传 ...

  • 『名医经验』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上)

    中风病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都很高,不仅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振华根据历代医家不同见解,结合临床实践观察,积多年的临床研究认为,该病形成主要是内因为主,先由 ...

  • 『名医经验』李振华分型论治中风轻证(中)

    风痰上逆 症状:头昏头沉,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痰涎较多,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体不正,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沉滑.治以豁痰利湿,熄风通络.处方:自拟祛湿通络汤:白术9克,茯苓15克,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