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分割”真的具备美感吗?或许所谓的黄金比例是一场千年骗局

“美丽”和“丑陋”是两个极端,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事物,厌恶丑陋的事物,但是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呢?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去判断“美”这个概念的呢?

审美,是一个绝对主观的概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审美,每个时代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总体来看,人类的审美一直在发生变化,仔细思考又有迹可循,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艺术品即使过去了千百年的时间仍然有很大的感染力。一些美是短暂的,一些美是永恒的。

艺术产生的美感更贴近自然,在人类文明刚刚诞生的时候,绘画和歌曲等艺术形式就应运而生,这些最基础最原始的艺术孕育出了人类的语言和文字,或许这就是人类向往美好的真正原因,人类的文明本就是在自然之美中诞生的。

美好和爱息息相关,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几乎都寄托在了各种美好的事物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源自我们大脑主观的判断,那么人类认知中的“美好”是不是有迹可循的呢?

黄金分割

在古希腊时代,学者毕达哥拉斯在某一天发现,街边铁匠铺中打铁的声音具备某种迷人的韵律,他驻足记录下了这段声音的比例,并且用数字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黄金分割”的来历。

这个铁匠或许永远想不到,他在工作过程中追求的韵律感影响了人类数千年的审美发展。这位发现黄金分割的学者也不是简单人物,他创造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学派认为“美学”也应该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同时认为“万物皆数”,数字就是宇宙美感的体现。

黄金分割是否存在?很多人认为黄金分割是一个骗局,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是在寻找“数字之美”,或许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为了宣扬他们的观点才制造出来的一个噱头。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古希腊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很多艺术作品都运用黄金分割比例创造的艺术品具备美感,在我们的生活可以发现,黄金分割比例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是否可以把黄金分割作为一个判断美丑的标准呢?

答案是不能,从逻辑上来说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黄金分割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适用,但是使用黄金分割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艺术和美是需要创造性的,不是用一个干巴巴的数字就可以创造出美,而是需要各种情感的交融和堆砌,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

再把话题从艺术之美转移到人类的审美上,人和人之间也有美和丑的差别,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去判断别人外表是否美丽呢?科学家认为“对称”可能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仔细观察周围的生物就可以发现,地球上大多数陆地生物的身体结构都是左右对称的。

大部分进化得比较高等的动物,身体结构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而大部分植物和低等生物身体不是左右对称,这说明左右对称的身体结构对于高等动物来说更加的高效,人类的审美也更倾向于比例匀称,对称感强的五官。一些小小的缺憾反而能增加美感,比如说脸上的雀斑或者是酒窝,这些缺陷同样可以被欣赏。

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美”是十分复杂的,并不存在一个百分百肯定的“标准”,科学家想要找到一个百分百美丽的比例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还可以展现出自然之美的数字,黄金分割可能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创造美感的比例。

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黄金分割,达芬奇的作品给人一种奇特的美感,原因并不是黄金分割,而是因为画的作者是达芬奇,同样一根笔在不同的人手中创造出的作品也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黄金分割制造的美感也是不同的。

想要用数字去展现宇宙的美感是不现实的,自然的美感是数字无法展现的,除非整个宇宙都是被设计好的,人类才可能找到一串可以代表美感的数字,美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或许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大数据库越来越完善,可以创造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同的“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