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提琴教父——林耀基先生的练琴口诀(附视频)

林耀基(1937年——2009年3月16日),广州台山县人,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享誉世界的杰出音乐教育家、中国人民政协八、九、十届全国委员。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马思聪学习小提琴。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前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小提琴家杨柯列维奇(yankelevich),专攻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

林耀基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是当代小提琴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人物,受到国内同行和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被西方誉为“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生于1937年,卒于2009年3月16日。广东省台山市人。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马思聪学习小提琴。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前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小提琴家杨柯列维奇(yankelevich),专攻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yankelevich曾预言,林耀基将会为中国的小提琴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63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多年来林耀基先生潜心教学,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水平,经常为艺术团体,院校作有关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学术报告。

他的学生遍布全球各洲。自1980年起,他的学生开始在各大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脱颖而出 。如:第四届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五名及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国际小提琴比赛'第四名的胡坤,第二届日本国际音乐比赛第三名的薛伟、美国曼纳格国际弦乐比赛首奖获得者徐维聆等。刚刚12岁,拉的曲目是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其声音柔美自然,热情奔放,透出音乐的成熟。其著名的学生还有刘扬、郭昶、柴亮、李传韵、贾宏光、陈允、张堤、谢楠、陈音来、顾文蕾、陈曦、杨晓宇等等。

林耀基先生除了潜心教学外,还多次当过十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美国迪雷教授观摩林耀基的大师课后,对他的授课赞誉很高。是的,林耀基不愧为音乐领域的采矿大师和冠军教授。

林耀基先生总能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拈出各种比喻,把事情说得通透而有趣。在他看来,无论多高深的问题,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答案,而他也会再习惯性总结成独特的“林氏口诀”,运用到教学里。

一个基本要求:

内心歌唱率两手,两手顺从跟着走;

基本要求匀准美; 胆大心细精益求。

两预两要:

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

多余动作要去掉,紧张因素要扫清。

演奏心态:

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通;

脚踏地球中,顶天立地松;

情爱我心中,箭发自弦中;

祝君更成功,展翅游太空。

左手要领:

换指口诀

指跟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

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

换弦口诀

换弦靠手肘,琴颈为中心;

四指成一线,肘带腕指根。

换把口诀

下臂带动腕指根,腕指配合要认真;

先行指头最重要,按得不准白费心。

揉弦口诀

如坐摇椅如乘轿,又似扇子手中摇;

君能识得此中味,宽、窄、快、慢自可调。

运弓的基本要领

一要直,二要平,三要稳是运弓最基本的要领。

利用重量发音的精神

手放在弓上,弓放在弦上,重量是多少? 一加一等于二;

弓被抓紧,弓弦分家,重量是多少? 一减一等于零。

右臂动作协调的要领

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

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

不同弓速演奏的要领

快弓如顺风,慢弓似逆风,不快不慢像和风。

右手换弦的要领

平面均匀要走好,欲换先往下弦靠;

平稳过渡下条弦,天衣无缝艺更高。

短弓、快弓、跳弓口诀---

手动弓静拉短弓,上下弓匀拉快弓;

中弓最轻自动跳,弓不离弦出跳弓。

重音和顿弓的奏法---

先松后冲,冲后放松;声有余辉,近似撞钟。

或“动一动,松一松;走一下,冲一冲”。

两手配合

左手一把抓,右手分开拉;

两手相配合,紧密不分家。

三点相通

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

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

四换线不断

换字不断气,脑子不断线;

左手珠一串,弓子来穿线。

换字易冒尖,时间与空间!

认真攻换字,不断又黏连。

科学练琴口诀

用心思考找规律:

提琴规律经常找,用心思考不能少,科学指导练琴好。

慢练:

慢既是快,要建设不要破坏。

重视基本功:不在乎区区小技,只在乎能够驾驭。

(林耀基先生在给陈曦上课)

“牵一发动全身,弹一指动静分,冷与热互为补,情与法两分明”,这是林耀基小提琴教学的纲领,而这这几句看似平淡的大白话,却蕴含了很高的哲学意味,也包含了林耀基对小提琴的最深刻理解。“这几句话真要是摊开了说,恐怕一天也说不完,但从这些话中,能看出一个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辨证,就是要时刻想着事情的另一面,在激动时要想到冷静,在狂热时要想到安顿,只有这样,才能拉好小提琴。”

与这几句玄妙的入门口诀不同,林耀基对于“一天练琴应该练多长时间”的答复则相当肯定,“要我说,身体都是吃坏的,琴都是练坏的”,显然他反对蛮干,反对整天“痛苦的练习”,此时林耀基便会指指自己的脑子,这也是他的惯常动作,“一定要用脑子,要想清楚弄明白,练习才有效,否则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练习,练得越多,只能情况越坏。”

(林耀基和俞丽拿)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乃至全国最为知名的小提琴教授,林耀基的教学工作十分繁重,“如今我同时带着28个学生,基本上是一对一地教学”,这样的工作量如何能忙得过来?林耀基笑了,“我当然有我的办法,那就是先找录音机,再对节拍机,最后来找我林耀基”。他称,学生学琴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说的越多,学生只能越有依赖性,越不动脑筋,“所以我讲课,一般讲解完要点,就让他们回去自己练,对着录音机、节拍机找问题,练好了,觉得能通过了再来找我。这样我能教得比较轻松,最重要是学生们能开动脑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把我林耀基当成录音机、节拍机,整天帮你去检查速度和节奏的精确之类的问题,岂不是太浪费。”

在林耀基看来,任何艺术都要包含三个“力”,即“生命力,活力和动力”,他又称“音乐其实就是人和历史、生活、大自然的关系”,他更称,练琴只是一种手段,“所有技术上的东西都好掌握”,而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演奏者,“更多还是需要你的知识、涵养,对生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简单的技术,进行繁杂的运用--才能真正拉好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