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史光荣 丨半扇碾盘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垣曲,毕业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在省市报刊杂志及微信平台上发表有多篇论文、诗歌及小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文学

半扇碾盘

作者史光荣 

在我驻村帮扶的南圢坂村,走进村子,就发现有好多扇磨盘、碾盘和碌碡,孤零零地遗弃在巷道的路边、各家各户门前、流水的渠边以及早已荒草凄凄的打麦场上,大的、小的,厚的、薄的,长的、短的,形形色色的样式,极像一个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劳累了一辈子,终于停下了蹒跚负重的脚步,蜷缩在偏僻的角落,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化作几千年农耕文明保留下来的一块块独特的化石。

好在这一块块阅尽人间疾苦的化石,距离我们的记忆并不遥远,我们这些五O后、六O后,就是最后一茬吃着石磨盘磨下的面粉、石碾盘碾下的米粒慢慢地长大的群体,抚摸着这一块块饱经岁月磨砺、蕴含着历史年轮的独特石块,仿佛时光倒流,我的心难以平静,多少记忆浮想联翩,多少情感跌宕起伏.

随着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我们生长过的村子越来越老,常住人口越来越少,连树木也越来越稀疏了,对乡村的情感越来越淡化了,土窑洞和四合座院越来越被一座座砖混的小洋房代替了,房顶上清一色的是彩钢瓦,房墙上也涂上了华丽的色彩,古老的村庄,生养我们的故乡,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又有什么可让我们牵心挂肚,留恋不舍?

我默默地行走在村里,行走在一条条巷道,一个个院满,一扇扇残缺斑驳的磨盘、碾盘之间,想从这些时间、空间和岁月淘汰的物品里发现什么,思考什么。

在一个早已废弃的碾坊里,其实就是一颗上百年的古槐下,一小片空地上,突然有半扇磨盘映入眼帘,虽然只剩下半扇了,另外半扇难觅其踪,但那厚重的石面,精细的做工,连那划分成四个扇面的齿槽,规规正正,挺而有力,顿时眼前一亮,再看那落款更是一惊,乾隆四十年,我查了一下应是公元1775年,距今已243年了,历经多少风雨雪霜,历经多少磨砺沧桑,那碾盘还是这般精细,这般油光发亮,仿佛几百年的岁月已浸入到石质的内层,渗入到磨盘的缝隙,无不散发着米面的馨香。

抚摸着半扇碾盘,注视的目光久久难以挪开,仿佛又回到小时候的时光,隔三差五地推起沉重的碾杆,围绕着生活的碾心,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碾完小米碾玉米,碾完红薯干碾菜叶,碾过日出迎日落,碾碎春夏迎秋冬,好日子从碾子上过,赖日子也要从碾子上过,要把微薄的收成碾成炊烟里的味道,要把苦日子碾成温暖的记忆,再勤劳的脚步,永远也走不出碾道,在岁岁年年周而复始的节奏里,那吱吱扭扭的响声,就是父辈们对生活的诉求,对挫折的呻吟,对命运的呐喊。

要说村子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我想就是念想,就是乡愁。

用什么留住念想,用什么承载乡愁,我说不出多少来,乡村留给我们的标本和化石不会有多少,但饱经沧桑的石碾、石磨、石槽、石臼、碌碡等,肯定会承载一些。

我多次问过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村的磨盘、碾盘为什么这么多时,他们说道,一是村子距同善的宋家湾很近,那里盛产优质的片石,原料很丰富,二是太岳军区解放垣曲县城时,这里曾是后方医院,往返参战人员较多,增加了好多碾坊、磨坊,昼夜加工米面供应前线。原来散落在各处的石碾石磨,还有光荣的历史,见证着新中国的诞生。

为不忘过去,我们把散落在各处的磨盘、碾盘还有碌碡收集起来,特意摆放在村口的空地上,并恢复了两盘石磨、一盘石碾,不为别的,只想留住乡愁,让远方打工的游子,铭记着家的味道。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碾子: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农村才有,城里人大多数没见过

    碾子记忆 小时候常常会跟着爷爷的身后,绕着碾子转来转去,转晕了也不觉得累.有时候会把家里的牲口套上去,就这样一转就是一下午.如果是一个人去推碾子,还真的推不动,必须有驴或者马拉着才行. 在记忆中,这种 ...

  • 薛阳:记忆中的碾房

    点上 聆听家乡故事! 在过去,每一个村庄里的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场院.饲养院.粮仓和碾房,这些都是生产小队必不可少的设施,属于小队的公共财产.碾房里有碾子或者石磨,那是社员们加工粮食的重要场地.我当时下 ...

  • 【 民俗探讨】“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是为什么呢?

    "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是为什么呢? 关山听风 "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句农村俗语,是过去农村磨盘放置方位的一种禁忌.意思是说,家中的磨盘不能放在院子 ...

  • 「美文选粹」紫丁香丨心里不可触摸的痛

    作者简介 紫丁香,原名郭少华,供职运城艺校,喜欢读万卷书,也喜欢行万里路:徜徉于书海 ,也留迹于山水.追求性灵的自由,也向往一切美好的存在-- 文学 心里不可触摸的痛 作者:紫丁香 就像做了一场梦. ...

  • 「美文选粹」紫丁香丨深的夜

    作者简介 紫丁香,原名郭少华,供职运城艺校,喜欢读万卷书,也喜欢行万里路:徜徉于书海 ,也留迹于山水.追求性灵的自由,也向往一切美好的存在-- 文学 深的夜 作者:紫丁香 公园里,顽童的嬉闹声渐稀渐远 ...

  • 「美文选粹」李洋丨防控队协奏曲

    作者简 李洋,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教师,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 防控队协奏曲 作者:李洋 午后,江油关镇细雨点点,仿若天宇垂泪,人们原本潮湿的心又多了不少寒意.肆虐的疫情给节日的天空蒙上了厚厚的阴 ...

  • 「美文选粹」紫丁香丨勇者无惧——致敬最美逆行者

    作者简介 紫丁香,原名郭少华,供职运城艺校,喜欢读万卷书,也喜欢行万里路:徜徉于书海 ,也留迹于山水.追求性灵的自由,也向往一切美好的存在-- 文学 勇者无惧 作者:紫丁香 致敬最美塑造者 孔子曰&q ...

  • 【美文选粹】绿萍丨疫中杂记

    作者简介 绿萍,女,原名孙志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文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现就职于山西省文水县教科局.曾在<山西文学>.<贵州文学>.<浙江文学& ...

  • 【美文选粹】吴坚丨中条之美,美在审美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吴坚,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中条山集团公司.娃自幼酷爱文字,钟情艺术,徜徉山水,渴望红袖.准"理工男" ...

  • 【美文选粹】李鹏丨生如夏花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文学天地 生如夏花 李鹏       匆匆夏至已过数日,若说现在正值盛夏是一点也不为 ...

  • 【美文选粹】陈永安丨父亲的奖状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陈永安:1963年生于山西万荣.曾在<山西文学>.<百花园>等刊发表小说八十余篇,著有短篇小说集<两个人的村庄& ...

  • 【美文选粹】李鹏丨夏夜喜雨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夏夜喜雨 李鹏 此时此刻,我静静地坐在窗前聆听夏夜的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