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作品《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

老曾按:这本书是几年前出版的,一共选了国内六位微型小说作家的经典作品,我有幸吊车尾,也入选了一本。后面的这些评论,是书出版当时一些读者的反馈和评论,其中的大多数文字,我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来自读者的鼓励和鞭策,让我既幸福,又汗颜。今天将它转赠给我的公号朋友们,作为存念。谢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是一本由曾颖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一):高端大气上档次

  民工、下岗工人、乞丐……这些十足的小人物,经由曾颖的描摹,一个个形象呼之欲出。

  曾颖的可贵,不仅仅在于投以关注的目光,更在于他不是漫画式地勾勒、猎奇式地挖掘,而是在一种大悲悯之心观照下,塑造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

  小女孩说,她的理想是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当城管。为什么要当城管呢?因为如果遇到妈妈摆菜摊,可以“慢慢追,慢慢撵”。

  民工说,“我们不想要素质,我们只想要一个洗澡的地方”。

  曾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负责的态度和扎实的现实积累。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曾颖没有退缩,也没有回避,更没有缺席,他以“在场”的姿态积极地与社会进行互动。

  《香肠没吃到却吃出个农贸集团》经由“我”想吃香肠而未果的一系列情节——请表弟帮忙养猪、“我”亲自种玉米、研究生产化肥、制造化学实验药品、开铁矿、承包硫酸车间等,戏剧性地表现了当下产品质量严重下滑的残酷现实。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二):小幸福

  《小幸福》就是一块由上百棵菜构成的田地,曾颖记录下了他们各自生命中的某一段轨迹,“有些是喜剧,有些是悲剧,有些是闹剧”,但不管是什么剧,总之都是“这些曾经有着鲜活生命的喜怒哀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曾颖就是一个和他笔下的人物共同呼吸的农夫,而不是一个到农田里观看或体验农家生活的游客。也因此,《小幸福》能让人读着轻松愉快,因为它讲故事的方式就像田间叙谈,轻松、幽默、调皮,不故弄玄虚;但同时,它又让人读着时而沉重,时而伤感,因为它的细节是那样细腻、细微,情感是那样深沉、互溶,以至那些人的命运是那样的鲜活、丝丝入扣,让人禁不住感慨联想。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三):何为小幸福

  喜欢封面这句话:小幸福就是纪录那些在苦难人生中,仍没忘记品尝草莓的人们。

  幸福的人生活里不是没有不堪和琐碎,不是没有疲惫和失望,而是不管生活给了多大的泥淖,也要让生命拔腿出来,临清流,吹惠风,也要在心中修篱种菊,怡养内在的优雅和高贵。幸福是一种自我剥离的能力,以及自我生成的能力。生活中,没有多少幸福是现成的,有幸福的人,只是会幸福罢了。———马德

  咱们就像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在最艰难是时刻也不要忘记心中的柔情。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四):记者眼中的世界

  社会新闻记者大多是心理灰暗的人,因为他们遇到过太多黑暗面 ,而这些黑暗面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实不能出口,只能撇下事实去发一些感慨,做一些评论,而这也往往不讨读者喜欢。所谓“无图无真相”。

  《小幸福》的作者曾颖现实中大概也只能这个样子。

  幸好还有“小小说”这种题材可以让见过世面的记者去发挥。小说嘛,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过艺术化处理,人名事件都当不得真,看看就好。

  曾颖的《小幸福》里就记录了她遇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是“小人物”。捡垃圾的,扫地的,修房子的(话说现在民工比记者收入高倒是曾颖写这些文章时始料未及的吧),理发的,残疾的。

  曾颖善于通过呈现某个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在被标签化的群体中找出他们的不同点来,用以呈现他们的特质,而这些特质,虽然源于小人物,却具有其普遍性,相信不同岗位不同阶层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这些小人物难得的小幸福,就像大人物曾经历过的小苦难。

  开篇《垃圾山上的风筝》讲述的是捡垃圾为生的王志和,坚持朝九晚五,工作之外追求洁净的生活环境,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垃圾山上放风筝,于是捡垃圾的人都感叹:“王志和这娃算是没救了。”而这恰恰是王志和的小幸福,同时也是记者在灰暗世界发现的一丝光芒。因为大家的心都还没有穷。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五):小人物的诉求

  在那些人的那些故事中,农民工只是一个社会角色的描述,而不是一个社会身份的定义,不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界定。这样进入故事,反而比宏大叙事有着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它不仅让小说的叙事有了更为阔大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在进入那些底层小人物的故事的同时,更为真切地了解到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诉求——这些诉求在形式上看也许是卑微的,但究其实质而言,和城市人的诉求并无二致。

  但也恰恰是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诉求,往往发展出不一样的结果,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就像在小说中的人们,他们生活在“生活”里,却又生活在“生活”之外。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的写实,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反讽和隐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六):简评曾颖《小幸福》

  这是一本充满问号的书,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捡垃圾的人坚持每天放风筝是为了什么?(《垃圾山上的风筝》);嫉恶如仇恨的年轻记者为什么只报道宠物?(《宠物记者李小毛》);在农家小院聊矿难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不要和农民聊矿难》);爸爸为什么在留守儿童的心中会变成手机?(《爸爸不是手机》);一个善意的微笑为什么可以救许多人的命?(《别不相信微笑可以救你的命》);小小的字母为什么会使一个幸福家庭崩溃?(《无辜的字母》);小老乡为何要千里迢迢给土豪送一杯家乡水?(《送你一杯家乡水》)

  ……

  《小幸福》并不试图展示叙事的野心,但恰恰是这种无欲,让小说在柔软之处、无求之地抵达了问题的内核。城市与农民工这一对概念,近十几年来一直存在着某种对立,但深入想想就会发现,这对立其实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制造的对立,也就是说,对农民工这一称谓的阶层化认识,是我们定义的结果。而《小幸福》从“人”这样一个基本面出发去刻画农民工的生活、情感、追求,写他们在城市的生存,更写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实际正起到了为农民工这个称谓去阶层化的效果。在那些人的那些故事中,农民工只是一个社会角色的描述,而不是一个社会身份的定义,不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界定。这样进入故事,反而比宏大叙事有着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它不仅让小说的叙事有了更为阔大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在进入那些底层小人物的故事的同时,更为真切地了解到他们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诉求——这些诉求在形式上看也许是卑微的,但究其实质而言,和城市人的诉求并无二致。

  但也恰恰是因为社会角色的不同,他们和我们一样的诉求,往往发展出不一样的结果,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就像在小说中的人们,他们生活在“生活”里,却又生活在“生活”之外。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的写实,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反讽和隐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中国微经典:小幸福》读后感(七):由《小幸福》想到的

  一位家里收破烂的小朋友捡到一盒水彩笔,辗转半个城市要还给失主,可这水彩笔是贵族学校小朋友丢掉不要的。

  这位小朋友的妈妈虽然是收垃圾的,但会教育她说:“如果用来历不明的东西,画的图再绚丽,也不美。”

  这是用作书名的《小幸福》。

  曾颖的大部分小小说我很喜欢,比如开篇的《垃圾山上的风筝》,象征意味很浓,蕴含的信息很大。

  可这篇《小幸福》却有主题先行、心态失衡的毛病。不可否认贫穷不一定会侵损善良之心,富有有时也会让人变得骄奢,让人难以体会微小的幸福感。但这种对富人的鄙视和对穷人的同情,就天然正确么?

  最健康的心态,大概是不仇富,不歧穷,各有各的幸福。

(0)

相关推荐

  • 青鸟读后感

    ​<青鸟>读后感柳河县长青小学     五年六班     苏一洋<青鸟>是我喜欢读的一本书,我被书中神奇而精彩的情节所吸引,更被小主人公不畏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而打动.这本书让 ...

  • 【林婕颖】《永远的小太阳:林良》读后感

    <永远的小太阳:林良>读后感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九班 林婕颖 指导老师:陈芳 当我看完林玮的这本<永远的小太阳:林良>时,我的内心既感动又温暖. 父亲怎样温暖的教导,才会教导出 ...

  • 致教师读后感。

    我算是这本书的最后读者了,相信新教育人首先读的应该就是这本书,一直没有静下心完整的读他,所以,利用暑假首先要补读的就是这本书,细心品读致教师,就好像是在看一场现场直播,专家现场解答老师们的各种困惑,他 ...

  • 《重温经典》│书海遨游 No.999

    书海遨游 No. 999 千人千面读经典 --<重读经典> 推荐程度:**** (打开了一扇扇经典的窗)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读后感集,从中国文学的<红楼梦>.<傅雷 ...

  • 陶泓灿吴思颖郑晨禾作品|中国少儿文学微刊第264期

    中国少儿文学微刊  第263期 2019年本刊年度佳作奖品由以下品牌提供 多多历险记 陶泓灿  长兴一小311班(浙江) 雏笔生花写作11班   语文老师  江玉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王国叫做隐国, ...

  • 中国油画名家作品,真经典!

    ... 油画是以 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 在画布亚麻布, 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夏雨荷 陈佩廷 - 古筝曲 1.自画像 李叔同 1911年 布面油彩 60 ...

  • #作品推广 #抖音小助手 #美食教程 。中国食神,分享绝密配方

    #作品推广 #抖音小助手 #美食教程 。中国食神,分享绝密配方

  • 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是对自然.生命的诗意礼赞,她所留存至今成为历史经典的作品都是人们对于自然大美与生命灵性的真诚感悟,这种诗意在历代经典中恒然不变,人们喜爱.尊崇经典,更多的是因为表达其内在的诗意.艺术史不是 ...

  • 中国楹联作品集锦_经典短信息

    时间:2013-12-03 16:19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1.龙川带雨看万亩良田抒锦秀: 青山得翠听千只鹦鹉啭歌喉.   2.气象万千到此间神怡心旷: 风光亿兆登斯阁身爽目清.    3.白云深处僧 ...

  • 【124】第四届中国精美诗文大奖赛廉颖作品

    洋槐花 廉颖(西藏) 好大的洋槐 好像魁梧的身材 皮肤看起来粗糙 内心细腻犹如美的情怀 它是树 却能把花开 特别的样儿 在叶子里面藏起来 等待,无声地等待 那双手的采摘,采摘 它回忆着曾经的时代 它把 ...

  • 中国科幻经典重释及当下开发——叶永烈经典科幻作品研讨在京举办

    Science_北京 不惧过往,不畏将来!昨天 16:55 沙龙合影 5月1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协办的"中国科幻经典重释及当下开发--叶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