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上将回忆录的故事22
相关推荐
-
现场教学点·黄洋界保卫战旧址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茨坪的西北面,海拔1343米,因为这里经常浓雾弥漫,好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 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扼守从湖南酃县.江西宁冈方向来犯之敌.1928年夏, ...
-
主席以3万对敌30万人,运用磨盘战术,赢得多场战役,实在高明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
-
红二方面军长征人员损耗最少,其实他们是最艰难的,幸亏有贺老总
1935年10月19日,经过一年转战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前缩编为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由8.6万人降至8000人,损失非常大.此时红四方军刚 ...
-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这支钢军谁的功劳最大?竟不是徐海东大将
若要说哪支红军队伍最传奇,可能没有一支部队能够与红二十五军相比,这支小小的红军队伍,在红军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就是一支偏师,1934年长征前夕,整个红军队伍有20余万的部队,而红二十五军也就3000 ...
-
一颗子弹如何打3人?先打倒我区委书记,后又擦伤师政委谢子长
陕北红军游击队的建立和发展,使陕北军阀井岳秀十分恐惧.为消灭陕北红军游击队,并配合陕甘两省国民党军对陕甘边根据地的"围剿",1934年5月,井岳秀命令所部第86师第256旅.第25 ...
-
“革命义工”罗秀娇
"革命义工"罗秀娇 --小记石山村村民罗秀娇抗战时期的拥军事迹 今年98岁高寿的罗秀娇老人,家住海丰县黄羌镇著名的革命老区石山村.年轻时的罗秀娇做事干练有魄力,虽然是一位不识字的童 ...
-
深度解析:3万之众抗衡30万大军,取胜的奥妙究竟是什么?
1931年6月,蒋介石在前两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反革命"围剿"均遭惨败后,亲临南昌,自任"围剿"总司令,重新调集包括他的嫡系部队在内的30万人马,组成4个军团 ...
-
黄克诚遭误解,被降职侦察科长,因视力不好误入敌阵,险些丧命
黄克诚遭误解,被降职侦察科长,因视力不好误入敌阵,险些丧命
-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
反"围剿"中的毛泽东(左)和他的警卫员 1930-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了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1930年正当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原混战之际,中 ...
-
运营中“孤注一掷”不可取
项目立项后,行动为什么不能孤注一掷呢?首先要弄明白孤注一掷的词意.孤注一掷,词出<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就是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决一 ...
-
二、红军大队回师井冈与根据地的收复(二)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二)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8年8月下旬,湘赣敌军乘我红军大队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通电合谋,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会剿". 其时,湘敌吴尚第八军第一师全部及二师一部共 ...
-
大授衔时,他是职位最高的开国中将,舅舅授元帅,大舅哥后成主席
1927年南昌城中的一声枪响,揭开了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创建人民军队,反抗反动派迫害的序幕. 二十多年的革命历程,无数英烈在中途倒下,而更多的革命青年在我党召唤下,告别亲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 ...
-
龙源口大捷(1928年6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六
--这是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这是朱德军长亲自提着机枪冲锋陷阵的一场激战:这是涌现出人民英勇(马奕富)舍身堵敌人机枪枪眼的一次鏖战.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领的起 ...
-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示意图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示意图,中国地图出版集团供图.审图号:GS(2021)2591 时间:1930年11月-1931年1月 描述: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
-
黄洋界保卫战
引 言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意义不仅在 ...
-
井冈山红色故事——龙源口大捷
湘赣边界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壮大,令国民 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坐立不安.他奉蒋介石 之命,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次对革命根据地 发动进攻.1928年6月下旬,朱培德命第九师 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三个团, ...
-
朱德陈毅是怎样指挥龙源口大捷的
龙源口大捷是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于永新.宁冈交界的七溪岭.龙源 口打的一个大胜仗.红军以不足3个团的兵力,在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歼 灭敌军一个团,击溃敌军三个团,击毙.击伤敌军数百人,缴枪七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