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0135】荀况论兵(四):顺命为上,有功次之

通鉴原文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其顺刃者生,刃者死,奔命者贡。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月残笔记
荀况对王者军制的论述,第一是纪律,这里面有很多纪律,比如遵守命令、不杀老弱,不猎禾稼等。第二是赏罚,什么人该赏,什么人该罚,要有所区分。第三是对所有归顺者一视同仁,四海一家,不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个民族,或者曾经不在同一个战线而有所歧视或者不同的对待。第四,是总体的原则,师不越时。

现在都说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中,如何带领自己的部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取得生存下去,并迎来胜利呢?

或许,荀况前辈给我们一些启示,这些主要还是对内的管理和制度文化的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吸引人,通过制度让人去建功立业,通过纪律保证整个作战部队的必胜性,从软性、硬性多方面,多个角度去改变部队的属性,以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参考译文
临武君说:“有道理。那么请问圣明君王的军制又该怎样。”荀况说:“将领建旗击鼓号令三军,至死也不弃鼓奔逃;御手驾战车,至死也不放松缰绳;百官恪守 职责,至死也不离开岗位;大夫尽心效力,死于战阵行列。军队听到鼓声即前进,听到钲声即后退,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命令不准前进而前进,犹 如命令禁止后退而还要后退一样,罪过是相等的。不残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追捕不战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顽抗的人,不俘获跑来归顺的人。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成为敌人了。所以,不战而退的人生,相拒顽抗的人死,跑来归顺的人则被献给统帅。微子 启因多次规劝商纣王,后归顺周王而受封为宋国国君,专门谄谀纣王的曹触龙被处以军中重刑,归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与周朝百姓没有区别,故而近处的人唱着 歌欢乐地颂扬周天子,远方的人跌跌撞撞地前来投奔周天子。此外,不论是多么边远荒僻鄙陋的国家,周天子也派人去关照,让百姓安居乐业,以至四海之内如同一 家,周王朝恩威所能达到的属国,没有不服从、归顺的。这样的君王即叫作'人师’,即为人表率的人。《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就是指 的这个。圣明君王的军队施行惩处而不挑起战争,固守城池而不发动进攻,与敌对阵作战而不先行出击,敌人上上下下喜悦欢欣就庆贺,并且不洗劫屠戮敌方的城 镇,不偷袭无防备的敌人,不使将士们长久地滞留在外,军队出动作战不超越计划的时间,如此,便使混乱国家的百姓都喜欢这种施政方式,而不安心于受自己国君 的统治,希望这种君王的军队到来。”临武君说:“你说的不错。”
在 不断学习中成长!
人鉴,明得失;
史鉴,知兴替;
铜鉴
,正衣冠;
以史为鉴
通鉴小故事
微信号:yezidis
QQ群:115853998
(0)

相关推荐

  • 解征原创 《云梦山》二十九回 世间唯两日

    董贾被摩袭天踉跄提进大帐之中. 已近傍晚,帐内昏然寂静,几道幕帘把附近军士胜战欢呼严严挡住. 此刻只能听到一个声音,夏侯擒在低头用膳. 几番盘箸相碰,吸饮吞咽之后,夏侯擒喝下半盏温水,把手中器皿轻轻扔 ...

  • 荀子日课242丨制度的目的不是约束人,而是凝聚人心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242讲<议兵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 临武君说:说得好.请问称王天下者的军队制度. ...

  • 旧唐书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祖可讷干,父路俱。

    ​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祖可讷干,父路俱.开元中,饶乐府都督李诗率其部落五千帐,与路俱南河袭冠带,有诏褒美,从居蓟.武俊初号没诺干,年十五,能骑射.上元中,为史思明恒州刺史李宝臣裨将.宝应元年,王师 ...

  • 荀子日课238丨欲成大事者,必先得人心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238讲<议兵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临武君和荀卿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用兵之道.临 ...

  • 读通鉴(34)荀子是怎么理解道、将、法三者的关系

    读通鉴(34)荀子论兵 注:通鉴第6卷从秦国开始记,周已被灭.昭襄王赢稷,惠文王庶子.谥法:昭德有劳日昭:辟地有德曰襄.这也阶段,秦国完全掌握了对列国的主动权,秦国想打谁,就打了,列国没有一个国家有主 ...

  • 【通鉴0132】荀况论兵(一):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

    通鉴原文 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 ...

  • 【通鉴0133】荀况论兵(二):盗兵,君子不由

    通鉴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 ...

  • 【通鉴0134】荀况论兵(三):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通鉴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荀卿曰:"知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事莫大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 ...

  • 【通鉴0136】荀况论兵(五):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通鉴原文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 ...

  • 漫说四柱命理

    古人发现木星和土星的周期中某些位置容易引发各种灾害,通过长期的观测和总结产生了太岁和五黄煞的概念.现代天文观测发现由于距离和引力因素,木星和土星在黄道的位置对地球的有着各种影响.前两年流行的电影< ...

  • 四柱命理学习之神煞

    古往今来,命学界由于流派不同,认识的角度不同,因此对神煞所持的观点也不同.有的重神煞而轻阴阳五行,有的则只讲阴阳五行而完全否定神煞.作为命理预测学,它的理论依据是阴阳五行学说,重神煞而轻阴阳五行,显然 ...

  • 四柱命理诀窍

    秘诀一:八字中年干比肩,月干比肩,偏财不显,说明父亲早逝. 秘诀二:八字里年支是正财,月支也是正财,说明母亲早丧或与父亲早离异. 秘诀三:八字里日支是羊刃,其它处再有一羊刃,即直接断配偶早丧. 秘诀四 ...

  • 孤传四柱命理手抄老本《命里玄机》定命局喜忌70来个筒子页

    孤传四柱命理手抄老本《命里玄机》定命局喜忌70来个筒子页

  • 八字学习—四柱命理看六亲宫位兴衰

    六亲大多泛指一个人的所有家族关系与亲戚关系,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六亲",指的是生我者.我生者与平生者,即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 四柱八字,承载了命主大量的信息,其中当然包含了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