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微商热衷炫富,而工程小老板却爱“哭穷”

最近上网刷屏刷到了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干工程的小老板总是说自己没有钱?

的确,但凡工程圈子里,摸爬滚打几年的小伙伴,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有事没事,把”亏死了“挂在嘴边的小老板们,已经不是啥个别少见多怪的事情了。

那么这些吐槽的背后,到底真是行业利润日趋变薄到生存困难了?还是怕财富外露?更或是策略性的一边”哭穷“,一边心里另有一本“小九九”呢?

有的小伙伴要说了,那不是甲方付款不到位嘛!可现实并非止于此,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更有一些看不见的小情况,那本期就来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家底

毕竟是个大买卖,要细说“有钱没钱”这事嘛,不得不先说说”家底“,你说”空手套白狼“?不好意思,你的上下游,别的环节也想这么干。

借力金融杠杆?兜里两万块,就想着挤破脑袋,去撬动2000万的项目?

好吧,现在能通过金主爸爸的风控评估,已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越没钱,也就越借不了外力,越没钱,这是个死循环。

这种,其实是真心没钱的情况,通常业务发展有限,或是拿入行做跳板,当作投机为初衷,身价全压上,毕竟是个开口闭口几个亿的项目,大多指望做一两个项目,能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事与愿违,干工程,妥妥的重资产投入,一步不到位,步步不到位。

骑虎难下

再说说,大家常见的被套牢,拿不到钱的情况:

说白了也就是纸面富贵,拿到项目,扒扒图纸,算下来,一问造价,那可是轻松百万起步啊?好吧,帐在纸上,钱还在甲方爸爸的兜子里,计划算好的回款日期,却人算不如天算。

每天眼睛一闭一睁,该投入的成本一个也不能少,钱包日渐消瘦,只出不进,可不没钱么。

风险管理

如果说上面两种情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话,那主观影响也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存在。

风险判断没覆盖预期利润,就是首当其冲的一条。

在没有其他第三方因素之下,自身操盘控制能力有限时,很多没有成本意识和计划的老板,往往到最后结算时才发现,不但活白干,还倒贴,说起来都是泪,妥妥的亏。

比如,涨价风险的预期不到位、材料采购渠道、合同签订时的漏洞把控、人员管理失误造成的成本损失等等。

钱是怎么“来”,又是怎么“没”的?

除此之外,资金操盘玩不转,也是一种拉开老板们有钱没钱的分界线:

发现一个现象,现如今工程老板中,能将工程业务这事干得顺风顺水并且红红火火的人,大多都是把账算的门精的"财务高手",当然,这与当下的工程行业的营商环境,不谋而合。

与其说,原来靠搬砖为王的事情,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到沉淀,现在都慢慢披上了金融外衣,这也使得,让入局的老板们,在有钱没钱这件事情上,有了明显的差距。

实践中,玩得转的那波老板,你会诧异为啥总在不断接新的项目,貌似也没啥压力;而与之相反,另一波老板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可能一不小心踩到让自己翻身都难的坑里。

真亦假时假亦真

如果上面几种情况都归结为实力有限的话,最后不得不简单提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花式“哭穷”:

在工程环节中,有主控优势的一方,多半为合同合作中的上游一方,都会想着占点下游的便宜,也就是尽可能延迟付款,打个时间差,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作为付款方,本来还心存顾虑,到了约定付款期限,怕你催,催多了这个心烦啊。

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下游的合作老板们个个都说自己不差钱,一点不着急,那不正好嘛,发现你人傻钱多,原来是个不差钱的主啊,那也就更加安心合理地慢慢悠着了。

尽管你可能真的不差钱,可是,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刨去直接成本,你可能还有其他的周转用途或投资用途,这些隐性收益和机会成本,本质就是一种损失。

结 语

钱只有拿在自己手上,才是自己的,”落袋为安“的老话不无道理。

对于一些干工程的老板,喜欢说自己没钱的问题,其实早已超出了本身的字面意思,在旁观者眼里,到底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