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与内行的对话(上)

从2010年接触精油开始,关于精油的标准的疑问,就一直在脑子里没有被解决过。
☞ 什么样的精油是好精油?
☞ 好精油应该有哪些标准?
☞ 这些标准又从哪里来?
☞ 那么对应到芳疗应用中,符合标准的精油就是疗效好的精油吗?
这些问题其实一直都在我们心里,却从来没有一个够专业的人详细且系统的解答过。只有那些道听途说的,品牌商教授的,所谓的检验真假精油的方法。什么滴在纸上看挥发度,是否会有残留痕迹之类的。但是稍微有些芳疗学习的人,都可以立马推翻这些说法。
☞ 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标准,一般分为:国际标准ISO;国家标准GB;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

(图片引用自林承杰老师《标准,精油交流的规范语言》课件)

前三个标准(国际标准ISO;国家标准GB;国家行业标准),因为考虑到整个行业各个链条的整体利益,所以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会有妥协性,也就是说不能制定过高的、遥不可及的标准,那样的标准会让产业发展严重受挫。
企业标准,反而有时候会远超过行业标准或者国际标准,因为这是企业内部的执行标准,而这高标准让企业追求更高的品质,从而更有核心竞争力。
地方标准,则是由某个行政区域内制定的标准,可能会更符合一些地区的特色产品。

标准的“标准”

“标准”的文件,其实是一场内行与内行的对话。里面的每一个用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自有深意。

在精油的标准中,需要准确得说明

1.品种来源(比如具体是哪种玫瑰,哪种尤加利);

2.适用范围(比如,标准适用于蒸馏法取得的蓝胶尤加利精油,适用于冷压法取得的柠檬精油);

3.技术条件(通常是通过引用文件,来规范标准中的检测的流程、检测的方式);

4.术语表述;

5.社会责任(比如,如果在尤加利精油中检测出危险成分黄樟素,应当有责任告知相关企业和消费者,详见下图)等等。

(图片引用自林承杰老师《标准,精油交流的规范语言》课件,1,8—桉叶素含量80%的桉叶(精)油的国家行业标准,如在精油中检测出黄樟素(上图中的小尾巴)的成分,应当有责任告知企业和消费者)

那么多的限制性的控制变量的描述,其实只是为了保证大家在用同样的检测方式,检测同一个品种,比较在相同制式下的数据,这样的标准才有其可参考价值。

在标准中,精油的检测方式也有很多

分为四大块

01
物理检测
密度、折光、旋光,(这三个指标的检测,仪器相对比较便宜,而且便于种植地现场检测,比较实用和方便;比如天竺葵的密度是0.804,那么只要掺一点香叶醇进去,密度就会改变。)
溶点、升华点、冰点(这三个指标也很关键,比如不同品种的玫瑰的溶点就各自都有其比较稳定的溶点区间。保加利亚玫瑰是19.4-20.8℃;苦水玫瑰因为玫瑰蜡比较少,所以溶点区间在13.4-15.2℃之间;千叶玫瑰的溶点在20.8-21.4℃之间。这些油哪怕有千分之一的杂质,溶点数据都会有波动。)
波长(防晒)、色泽度、香气评价等(这些在标准中都会有客观和清晰的语言描述。)
02
化学检测
乙酰化(测量精油中醇或酯的量)、酸值、碱值、溶解性、表面张力、氧化值等。
03
仪器检测

液相:纯露、植物提取液、农药残留等

质谱:定性分析
色谱:挥发性精油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重金属分析
04
计量检验
温度计、天平、气体(纯度)、压力表等;(只有校准过的仪器测出的数据,才具有参考价值,仪器不准确,任何数据都不可采用)
这4块检测方式,涉及了整个香料行业的技术检测,每一块都有很大的学问,每一块都需要很多的实验和数据的支持。
想要读懂标准,这些数据必是不可分割和小视的。而在读懂数据之前,了解标准如何来,订立标准的基础为何,也会让数据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生动。
这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芳疗的学习路途还在继续,

而标准是路途的导航,让我们不致迷失方向……

  • 未完断续……

  • 文章来源于学员小圆子归纳分享(有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