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元论的历史叙事是荒谬的

(0)

相关推荐

  • 论天人合一

    第一次,改错字和标点符号 第二次,改结构,改逻辑 第三次,核实人名和地名以及意识形态错误 第四次,去掉宿命论和唯心论 第五次,删掉重复内容(比如唱歌,基本十来章都有,天女散花) 第六次,口语化改成书面 ...

  • 中国今天的成功,应该“感谢”一个外国人

    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全球关注的焦点自然是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回顾历史,中国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探索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试错的制度尝试,比如先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证明成功之后 ...

  • 古代中国一直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文化的形成永远无法撇开"春秋战国史",而这段历史恰恰奠定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基本格调.一直通过不断的完善制度建设,来达到整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从夏朝"家天下" ...

  • 缘何荣耀200年

    美国历史与中国历史没法比,一个号称5000年,实际上比这还要多,另一个算起来也不过才222年.不过,从美国建国开始,美国似乎就一直发展的不错,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反殖民,南北战争,美西战争,并且还有 ...

  • 信仰的力量,光芒万丈——谨以此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党迎来了她一百岁生日. 回顾党过去的一百年历史,真的是筚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今天. 历史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怀揣 ...

  • 守株待兔:如何摆脱“路径依赖”?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评论!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 ...

  • 过度膨胀的后果有多可怕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29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26篇. 本篇的主题是过度膨胀的后果有多可怕. 这个主题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日本. 这两天读完了一本中信出版社的新书<日本及其历 ...

  • 西方建筑——从历史、艺术、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下)

    中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宗教狂热中,每一座大教堂不单是地区的宗教中心,更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礼仪中心.为了展示上帝的伟大,同时让信众感到荣光,天主教愈发把教堂建得越来越大,塔楼盖得越来越高,尤其是垂直的高 ...

  •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所谓古典,到底要多古才为经典? 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毫无疑问是经典,但后继的拜占庭.罗曼式.哥特式等也不容轻视,它们延续经典,又有所创新,让人类建筑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不过,如果想真正认 ...

  • 西方建筑——从历史、形式、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上)

    无论是漫步在上海外滩,抑或是徜徉在广州沙面,举目所见的西方建筑,精美绝伦,形式多样,或温文尔雅,或雍容华贵,让人赞美之心油然而生!然而,在由衷赞叹的同时,我们是否知道--它是什么建筑?有何特征?背后藏 ...

  • 《左传》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历史叙事的经典范本

    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叙事史名著,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史学名著,其最大特色是叙事的广博.翔实与完整. <左传>叙事之广博,表现为它叙述所及范围, ...

  • 从“西域”到“西洋”,浅谈“西方”一词在历史上的观念变迁

    在我国历史上,"西方"一词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名称,它和历史上中西交通密切相关联,而这个名称也历经了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要深入理解"西方"这个词,需要理解它在历 ...

  • 肉骨茶:热量与历史叙事

    自从家里有了小公主以后,我就被<咖喱咖喱>这首歌洗脑了,其中有两句歌词是"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哩肉骨茶印尼九层塔"这前面一句很好理解,后面一句懂的人就少而又少了.咖 ...

  • 乡音|139期【原创】系列21 : 剑走偏锋 精彩奉献 ① 新历史叙事建构的主题重构——“刺桐历史中心”

       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从古刺桐到威尼斯,一条是穿越两个历史时段的时空之路,一条是连接东西两端的商路,看似不同,实质都是商人所打造.从不谋面的东方和西方恰恰是穿越山海之隔的贸易线路而紧密相连.贸易 ...

  • 暗物质,暗能量是西方一元论思维观的阴谋论

    在人类的<认识论>中,这两个概念应该是永远不变的.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 物质,抱括看得见的物质,用仪器看得见的物质,用不同光谱反应看得见的物质,都是物质. 精神,原始生物 ...

  • 历史叙事的意义与限度

    叙事是历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又与文学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学家虽不能像小说家那样向壁虚构,但依然可以借助修辞.想象.文字编排.情节设置,乃至论证模式去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