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金珠工艺-—中国古代八大金工艺之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中国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
中国精美绝伦的古代八大金工艺:鎏金、花丝镶嵌、锤鍱、金银错、掐丝、炸珠、錾花、累丝,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中国古代的金属珠粒工艺器皿
其中的炸珠工艺,是我国唐代黄金制品重要的镶嵌装饰手法,唐人很形象地称其为 “金粟”。虽名金粟,但这些金珠比粟米要小得多,通常直径在1毫米左右。
炸珠的制作方法一般是把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以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也可将等距的纯金细剪成小线,均洒于木炭上,以火烧熔凝结成圆珠状,再筛拣大颗粒,密布于金属胚上烧焊接合,成为器物表面的装饰纹理,又称“联珠纹”或“鱼卵纹”。
从公元前三千年起,金粟工艺(或称焊珠技术)就已出世,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意大利中部的伊特鲁斯坎人将其发展至完美的水平。随着汉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这一精妙技艺传入中国,在汉唐金工中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八大金工艺之一。

▲金掐丝嵌宝海棠形五福捧寿粉盒

▲汉代镶嵌纯金饰的铁剑格

▲唐 鸿雁衔枝纹金质梳背

▲明 手镯

▲辽 八曲联弧形金盒

炸珠为何需要置于木炭上烧熔?目的在于利用炭灰垫底,支撑起凝结的金珠,使颗粒得以形成完整的圆球状。高纯度的金烧熔不致产生氧化现象,因此纯金可以不需要依靠焊药,便可直接将两端熔解接触而接合,这种熔解又不致于产生氧化层的现象称之为“走水”,炸珠就是运用这样的金属特性而产生。
除高成色的纯金或纯银可以施作,其它如铜、铁、锡等金属,因为烧熔后表面即产生氧化层包裹,金属特性不利于走水而熔解凝结成珠,无法用作炸珠工艺。
炸珠工艺把黄金的精细特性推向极致,又甚费工力,故为历代贵族所追捧。现代知名钟表及珠宝品牌Cartier,就曾将炸珠工艺运用到自家的手表制作中。
精美绝伦的炸金珠工艺:

如今,越来越多的珠宝品牌、珠宝设计师将传统金银珠宝加工工艺融入设计,藉由传统工艺表达当代的审美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卡地亚有多款金属珠粒工艺腕表,造型细致入微,尽显精妙的工艺和卓越的设计创意,完美地将传统工艺融入产品造型特点。

▲卡地亚创意宝石腕表系列

▲ 卡地亚珠粒工艺猎豹装饰腕表

▲卡地亚珐琅珠粒工艺猎豹装饰腕表

希望现代珠宝工艺研发者,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工艺的融合与创新,打造更多既富有文化底蕴和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珠宝产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