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头痛、后头痛、偏头痛的经络穴位调理法(经典收藏)

更多资讯:打开中医针灸养生公众平台,点右上角查看历史记录。

中医认为: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也就是说,排除了外伤跌仆以及六淫之邪等外感因素,其他头痛都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

换言之,这些头痛都是五脏六腑的生病信号。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最为常见:

: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或肝血不足(肝失濡养),或肝阳上亢(扰乱清窍),就会头痛;
 
:脾胃失和(气血不足,无以上荣于脑),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阻遏清阳),就会头痛;
 
:肾精亏虚(精髓不足,脑海空虚),或久病不愈(一则,久病及肾,肾的阴、阳、气、精亏虚,二则,久病入络,头部经络被阻),就会头痛。

中医按经脉

划分头痛

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辨证施灸!

经络以通为贵,“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脉通畅,则身体正常,反之,则引发疼痛。
头部循行多条经络,由于受邪的经络及脏腑不同,头痛部位也不相同。
出现头痛时,只要艾灸相关穴位,把经络打通,就可让疼痛缓解甚至消失。
具体来说,头痛可以按经脉如下划分:
1,脑颅后头痛:足太阳膀胱经

区域指的是: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常出现发热、恶寒、恶风等现象。

此处是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好比身体的藩篱,负责抵御外邪,后头痛说明膀胱经被外邪侵袭了。

建议艾灸的穴位:

玉枕:属膀胱经,清热明目,通经活络,主治头痛、眩晕、目痛不能远视等。
 
天柱:属膀胱经,祛风解表、清头明目、行气止痛,对于后头痛、颈项痛、肩背痛等具有缓解作用。
 
大杼:属膀胱经,大杼气血为湿冷的水气,而头部为诸阳之会,热有余而寒不足。
故而本穴上行头部的湿冷水气能使头部之热降温,维持头部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穴位宝典

免费关注领取《穴位查询表》与高清经络动态图,本平台为中医从业者、养生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养生知识分享!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前额疼痛:足阳明胃经
典籍记载:《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
区域指:疼痛一般出现在前额与前发际之间的交接的地方。
最常见的症状:在进食了寒凉食物后,表现为胃寒胃痛,同时伴有前额的疼痛。
建议艾灸的穴位:

头维穴:属胃经,负责维护头部诸经脉的正常功能,具有疏散风热、清头明目、通络止痛之功。

合谷穴:属大肠经,最擅长清泻阳明经的郁热。
 
阴陵泉:属脾经,脾胃相表里,故而它和阳明经关系密切。临床证实,阴陵泉治疗头疼的效果非常好。

3,两侧疼痛:足少阳胆经
两侧头痛也称为偏头痛,我们的头两侧是胆经的循行部位!
因此,如果出现两侧的头痛,中医认为是胆经经气堵住而导致。
常伴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症状。
对于偏头痛,中医素有“左肝右肺”的说法!
左边偏头痛,说明肝血不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针灸经络调理

本平台提供专业的中医针灸、中医经络养生知识学习,欢迎专业中医从业者,养生爱好者订阅关注!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建议艾灸的穴位:
所有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它是人体的出气筒,长期情志不舒会造成气郁型偏头痛。
清冷渊、天井穴,外关穴,都是特效穴。
★针对左侧头痛
曲泉:属肝经,改善肝血不足;
 
筑宾:属肾经,常用于缓解血症。
★针对右侧头痛
尺泽穴:属肺经,可以清宣肺气,泻火降逆;
 
复溜穴:属肾经,肺气根于肾,复溜可以补肾益阴。
黄帝内经讲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