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一、

从元旦开始到现在,我前后读了几十本书,感触最深的是一位女性作者的写的半自传小说。

这位女性,17岁之前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更别说进入学校读书了,但最终她成为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历史学博士。

你可能以为这将会一部励志小说,那就错了,因为读这本书时,读者(包括我)在书的前三分之二,不仅感受不到励志,更多的是原生家庭的狭隘、荒唐和愚昧。当然,作者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也在淡化自己学业上取得的辉煌。

主人公(塔拉)的原生家庭是令人难以想象的:7个孩子,4个没有出生证明,该上学的年龄不让孩子不上学、生病了全家都不去医院、父亲甚至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考。

这一切,源于她的父亲是一个极端的摩门教徒(正常的魔门教徒不是这个样子),他笃信世界末日会到来,还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双向情感障碍症。

父亲从不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这一点很令我感慨,因为今天的中国,依然有不想信读书和教育能改变命运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原生家庭穷困上不起学;可能因为思想局限,认为上学出来还得找工作,还不如早几年打工挣钱;也可能因为他们从未遇到过能唤醒愚昧和改变学生命运的好老师;也可能因为他们身边没有因为真正因为教育而改变命运的人。

这本书令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不管原生家庭给了你多少不幸,你都可以通过教育来塑造全新的自我,实现命运的迭代。

塔拉从记事起,全家就住在大山,父亲向孩子灌输的是“决不能相信政府”,因为政府把他们的邻居打死了,下一个要遭殃的就是他们家。而且,他父亲还说,山下的魔门教徒都是异教徒,被政府洗脑了。

在“家长制”的原生家庭结构中,父亲地位最高,其次是儿子们,女儿没地位可言。塔拉的哥哥肖恩,经常揍她,朝死里打的那种,父亲不会劝阻,母亲也拦不住。

塔拉妈妈是一个没有行医执照的助产士,还懂一点用草药治伤的知识,附近的很多人找塔拉妈妈接生。但塔拉爸爸虽然不认可女性工作,但妈妈接生确实挣到了钱,而且能够让很多产妇不用去医院这种亵渎神灵的地方,所以,也没反对。

塔拉家人生病时不去医院,只是吃点妈妈配制的草药,因为父亲不允许,还说医院是亵渎神灵之地,即便是儿子出了严重的交通事故,也不去医院救命。

塔拉的改变,源自于她的哥哥泰勒,家族里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人,带给她光明、方向和逃离的勇气。

塔拉在被肖恩狠揍时,泰勒恰好回到家中,目睹了揍人的暴行后,我节选了泰勒和塔拉的部分对话,分享如下。

泰勒问:“你想过离开吗?”

“去哪里?”

“上学。”

……

“是时候离开了,塔拉,”泰勒说,“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泰勒不仅鼓励她走出去,去读大学,还告诉她路的方向——只要通过ACT,一个很烂的考试。”

“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再在你的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这部小说读了好几遍,每次读到此处,我都会热泪盈眶,一次改变命运的对话,一些深刻又质朴的道理。获得重生的方式,就是远离无知,远离原生家庭狂躁又专制的暴力。读到此处,我都会抑制不住地把塔拉喊出来去看外面的世界。

当然,之后塔拉摆脱原生家庭枷锁的路,又怎么会一帆风顺?

塔拉帮着父亲打理废料场的工作,同时偷着学习,然而第一次考试的考前夜,她失眠了,大脑像发烧般灼热。从未参加过考试的塔拉,连答题卡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用。考场很安静,但塔拉感觉噪音很大,其他考生翻页的沙沙声和铅笔涂写声,令她无法集中精力。

第一次考完试,塔拉穿上工作服,重返自己的世界。灼热的太阳、沉重的体力劳动、工作完后从太阳穴到脚趾全是污垢、晚上需要花半小时才能将鼻孔和耳朵里的黑色污泥挖出来。

后来,塔拉第一次的成绩出来了,虽然只考了22分(录取需27分),但22分的成绩,让塔拉预感到了逃离的可能性。

塔拉爸爸知道了她想考大学的想法,变得焦躁不安,想让她搬出去或通过工作来交房租。

塔拉的哥哥肖恩第二次受伤时,他在黑夜中开着一辆没有车灯的车,撞上了一头牛,牛应该是受了惊吓,攻击他,受了重伤,文中这样描述:“血从他的太阳穴汩汩流出来,顺着右脸颊灌进他的耳朵,滴到他的白色T恤上。他双眼紧闭,嘴巴张开。血是从他前额的一个高尔夫球般大小的洞里涌出来。似乎他的太阳穴处被拖在柏油路上,蹭掉了皮肤,露出了骨头。……”

命都快没了,他爸爸却让人把肖恩送回家,让妈妈整点草药和精油处理一下,但塔拉选择送到了医院(这也是她第一次去医院),医生处理完之后的凌晨3点爸爸开车把肖恩接回来了家。

文中,有段描述,很有象征意义:“爸爸没有喊叫,也没有教训人;事实上,他再也不提那晚的事。但他凝视的意味深长,他不再直视我,让我觉得路上出现了一个岔路口,我走了一条路,而他走了另一条路。那晚之后,对于是去是留我再无疑问。就好像我们正生活在未来,而我早已离开。”

虽然塔拉坚定了逃离原生家庭桎梏的决心,但尚未从精神上完全摆脱,因为她写到:“我们都心知肚明,如果再看到肖恩躺在公路上,浸泡在血色中,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不后悔,只是感到惭愧。”

期间,塔拉参加了第二次ACT考试,成绩是28分。后来,泰勒帮塔拉填写了杨百翰大学的申请表。

直到此刻,塔拉在精神层面上,虽依旧在痛苦中挣扎,却无比坚定了要离开的心。她写到:“有时我确信上帝希望我去上大学,因为他赐给我28分。有时我确信自己会被拒绝,上帝因为我的申请而惩罚我,因为我竟然要弃家人而去。即使不去上学,我也要去别的地方。从我将肖恩送去医院而不是送他回母亲身边的那一刻,家就已经变了。”

二、

新的世界,并不快乐,格格不入,因为原生家庭的烙印陪伴了她17年,挣脱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塔拉无法接受舍友的“异教徒”行为,因为她的舍友穿睡裤和吊带,穿碎花长裙,在安息日买东西……

课堂上,塔拉接触和学习的知识,全都颠覆了她过往的认知;这种颠覆,让塔拉想逃离,因为人会本能地选择让自己舒适,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上。

塔拉的舍友视她为异类,她也视舍友为异类。

“她们也很少跟我说话,除了提醒我做分内的家务,而我从未做过。公寓在我看来挺好的,冰箱里有腐烂的桃子,水槽里有脏盘子,那又怎样?一进门有股异味扑面而来,那又怎样?在我看来,只要臭味可以忍受,房子就算干净,我还把这种哲学延伸到每个人身上。除了每周洗一两次澡,我从不用香皂,有时连洗澡都不用。早上我从卫生间出来,径直越过走廊旁边的洗手池,而香农和玛丽(塔拉舍友)总是在那洗手。看到他们挑起眉毛震惊的表情,我想起城里外婆。真是小题大做,我暗想,我又不会尿到手上。”

原生家庭的愚昧烙印,就这样展现在一个文明世界的面前。每每读到这些,我总是在想,教育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重塑人的陋习,从而重塑思维和意识。

有句话,描述了塔拉思想转化过程中的痛苦:“我悬浮在对过去和未来的双重恐惧中,……,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小时候不被允许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一学期的考试,塔拉没有通过。她想找个人倾诉考试不及格的,但不敢给哥哥泰勒打电话,可能因为羞耻感,也可能因为泰勒要结婚了,而且泰勒已经逃离了这个原生家庭,跟他们没啥关系了。

关于塔拉的那位可怕、可恨、可恶的父亲,却也在此刻展现出伟岸如山的一面。当塔拉给家里打电话时,父亲问她大学的生活怎么样时,塔拉说:“不太好,没想到会这么难。”

塔拉本以为父亲会给她致命一击,但听到的却是一个平静的声音——“会没事的,宝贝。”

“没有奖学金就没有奖学金,钱的方面也许我能帮上忙。我们会解决的。开心点,好吗?需要的话,你就回家。”

挂了电话的塔拉,不太确定自己听到了什么。

我想,这个片段,会令很多读者感慨,这个“家长制”中父亲,既有专制残暴的一面,也有呵护子女的温柔。这个世界上,鲜有纯粹的坏人,即便十恶不赦之人,也总在某个瞬间展现出温暖。

但这并代表原生家庭的桎梏就此终结,假期的塔拉,没有选择继续帮父亲在废料场工作,而是去商店打工。结果,回家时,发现衣服被扔到了草坪上,这个家很残酷,回了家却还是无家可归。

塔拉给哥哥泰勒打了电话,但泰勒问了一句:“你想让我帮你做什么?”,塔拉的心过于敏感脆弱,以为泰勒的弦外之音是“不要指望别人帮她。”

于是,假期的塔拉又重新回到了废料场的铁皮撞击声和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杨百翰大学就像一个梦,她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

三、

但美好的东西,一旦在心中扎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茁壮成长起来。

机缘巧合的塔拉,还谈了一场恋爱,她第一次穿上了女士牛仔裤和蓝色衬衫,身材第一次呈现出女士的苗条曲线,但她却要踌躇很久,最后才鼓足勇气穿上。

恋爱的一个月里,塔拉都要花一小时洗掉指甲和耳朵里的灰尘和污垢,然后梳头,笨拙地化妆,手上涂乳液。

爱美,本就是女孩的天性;恋爱中的牵手,本不是什么出格的事情,但塔拉的不能却无法接受,因为原生家庭中的爸爸和哥哥,用“妓女”来描述这种行为,多么可怕,多么可恶。

最终,塔拉的第一次恋爱,也因为原生家庭,在美好和恐惧中夭折了。

幸运的是,塔拉有机会重回大学校园,这让她有机会真正了解了奴隶制、二战历史、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还有更多更多……

悲悯他人,照亮自己,大学给了塔拉更多的觉醒和摆脱原生家庭的勇气,“我曾一千次被叫黑鬼,以前我笑过,现在我笑不出来。这个词没变,肖恩说出它的方式也没变,只是我的耳朵变了。它们听到的不再是其中的玩笑。它们听到的是一个信号,一种穿越时间的召唤,得到的回应是一种越来越坚定的信念……”

四、

塔拉是幸运的,因为她后来遇到了热心助人的舍友、导师,但更幸运的是,她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救赎。

在哥哥肖恩的最后一次毒打之后,塔拉在日记中,不再模糊隐晦,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是思想控制,甚至会支配人的一生。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定义别人的一生,我们的人生只能自己定义。而当你定义自己的时候,就是飞向自由的开始。

我们的人生,都会经历两次出生,第一次是肉体的出生,出生在哪里,我们别无选择;第二次是生命的再造,如果你和塔拉一样经历着原生家庭的桎梏,请一定相信教育是实现生命迭代的有效方式。

当然,除了学校教育,还应该去靠近更优秀的人,因为你永远无法忽视优秀的人对你耳渲目染的影响。

塔拉像鸟一样,最终带着伤痛离开了故乡,飞往自己真正信仰的山。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你可以怀念过去,但永远相信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五、

最后,说一下书名,英文叫“Educated”,汉语译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汉语书名源自《圣经》: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 既有逃离的意思,又有救赎的意思。

个人认为,书名如果直译为《教育》、《教育带给我的改变》等,在对读者的吸引和商业运作上,都不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正如之前的一部文学作品,英文是“Lolita”, 有人汉译为《洛丽塔》,也有人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你觉得那个会更吸引你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