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畅学优】2021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选词填空解析(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
编者言
2021年高考,从目前公布的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Ⅰ卷这三套试卷来看,在语言文字运用第一题,都不约而同地考查到近义词选择。这一客观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高考八省新高考省份,语言文字运用题型变数最大。就语言文字Ⅰ来说,八省联考前,以2020年新高考Ⅰ卷为模板,标点、修辞手法(客观题)和“原句VS改句”效果分析是“新三样”;八省联考后,语句衔接、修辞手法(主题题,文中句子修辞与课外古诗词修辞)、修改病句成为“新新三样”。再看看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Ⅰ真题,词语选择、修改病句(客观题)、修辞手法(客观题)才是真正的模样。修辞用法回到了去年新高考Ⅰ卷主观题,绕了一个大弯结果又回到原点。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第一题词语选择,新高考八省,在备考时很多省份是没有重视的,在后期模考阶段,各地试题几乎没有涉及到。词语选择题是一个老题型,全国甲卷、乙卷非新高考地区一直在训练,这次新高考Ⅰ卷对这一题型的回归再一次证明,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是全方位的,牢牢地把握各个考点才是根本。
2021年高考,同是考词语选择,新高考Ⅰ卷难度明显高于全国甲卷、乙卷。
【解题钥匙】
选词填空,多为近义词。解题的关键有三步:
一是找差异。找出近义词的差异,也就是词语的“个性义”;也就是说两个词语有共性,在共性之下,我们再来找他们的个性;个性义是广泛的,除自身带有的特殊意思上有差别外,还有语义轻重、感情色彩、使用对象、词语语法属性等方面的不同。
二是看语境。结合“个性义”根据语境做最恰当的选择。
三是用排除。运用传统的排除法,通过确定已经明确选择的某几个词语,再来综合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可以避免某一个词语拿不定主意时的窘境。

第一空,纸上谈兵VS形同虚设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初看起来,第一空填上这这两个词语似乎都可以。但答案只有一个,选哪一个词语最恰当呢?
我们可以按照上面解题思路来答题:
1. 找“个性义”。
区分两个近义词就要找到这两个词差异的一面,也就是这两个词语各具有的“个性义项”。纸上谈兵重在“空谈”;形同虚设,重在“虚设”。
2.根据语境选择。
语境:过去,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从全段来看,“家常菜”是劳动实践课,过去的劳动教育课程只是重在书本理论阶段,没有结合实践。此处指课程多流于书面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故选“纸上谈兵”。
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选择第二空、第三空和第四空。
第二空:不虚此行VS受益匪浅
不虚此行: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个性义:不虚此行强调“虚行”,受益匪浅强调“益”。
语境:“家常莱”这门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门槛不高,却能让学生_________。
从语境来看,强调的是“家常莱”这门课给学生带来很大益处,而不是说让学生没有空跑这一趟。故应选“受益匪浅”。
第三空:自己动手VS身体力行
自己动手:指亲自动手劳作,能够让自己吃饱穿暖。
身体力行:一般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个性义:自己动手,一看就是强调“动手”。身体力行,则强调“力行”,也就是努力去做,去实践。
语境: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
这一空难度较高。身体力行似乎也可以。但是还是要扣语境。前面的“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这些就是学生做“家常菜”的操作过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意前面有一个“着手烹饪”,这里的“着手”就是动手。另外,多全段来看,学生做“家常菜”,并不是强调学生身体力行什么 ,而是突出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注重动手实践。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理论走向动手操作。故选“自己动手”。
第四空:吃苦耐劳VS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勤俭节约: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个性义:吃苦耐劳强调“苦”和“劳”,勤俭节约强调节俭。
语境: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_______的生活作风。
根据前文“减少食物浪费”可见,强调的是“节约”,故选“勤俭节约”。
这一空选择超级简单。
排除法(以易排难)
排除一
A. 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勤俭节约
B. 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
C. 形同虚设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D. 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可以明确的,这样就可以排除B和C项。同时A和D的第一项已经给出了相同词语纸上谈兵。省掉了第一项选择上的困难。
排除二
A. 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自己动手勤俭节约
D. 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身体力行勤俭节约
再来看第二空,A和D的区别就在于受益匪浅和不虚此行。这里受益匪浅明显比不虚此行要恰当些。
综合排除,答案A项就出来。
自己动手和身体力行选择哪一个更合适,这一难点,可以通过已知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词语选择来化解。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咫尺,接近或刚满一尺。
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
单从这两个词语来看,没有多大的个性差别。都强调距离之近,一个说只有一尺距离,一个说用手难摸得到。到底选择哪一个更合适,就得看语境。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 ,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
从上面句子可看出,“远”对“近”,“咫尺”对“天涯”。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我们常习惯这样说,从语感上一读便能选择。
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杞人忧天,强调一个不必要的“忧”,忧是重点。空穴来风强调一个“来”字,强调这个“风”来得有依据。
看语境: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 。
这里用“空穴来风”也是可以的,但相对杞人忧天,空穴来风则略逊一筹。前面“担心”就是“忧”,所以“杞人忧天”与前文呼应得更为密切些。
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泾渭分明强调的是二者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强调二选一。细细推敲,这两个词语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语境: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 。
一看语境,答案就出来了。语境中指出的是线上与线下二者之间的“界限”,而不是强调二者非要选择哪一个的问题。再从上下文强调“线上”与“线下”的隔膜来看,也是说明二者的界限。所以选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
取之不尽,拿不完,用不尽,意思是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
这两个词的差别,一个是强调连接的“不断”,一个是强调用度的“不尽”。
语境: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 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这一空,就得看两个词语的语法属性,源源不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状语。取之不尽只能作谓语、定语,不能作状语。
综合起来,选A。
第三空的泾渭分明也是比较容易选择的,所以第二空杞人忧天和空穴来风拿不准也不影响答题。

相比全国甲卷、乙卷的词语选择题,新高考Ⅰ试卷的难度要高出很多。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相互映衬:相互映照、衬托,或并列相反的事物,彼此形成鲜明对比。
这两个词语的个性差别,交相辉映,突出的是“辉映”,事物的两方或多方都有“光辉”的一面,然后这些光辉相互映照,你照亮我,我照亮你。多指美好的事物。
相互映衬,突出的是“映衬”,注意,这个“映”后面还有一个“衬”,衬有正衬,也有反衬。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可以是“映衬”,但不能说是“辉映”。
“映衬”强调的是衬托的“映”,使用范围更宽泛一些;“辉映”强调的是“光辉”的映,更带有对美好事物赞美的感情色彩。
语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
其实这是一个互文,民俗与党史、传统与现代彼此交融,交相辉映。如果选相互映衬也没错;但交相辉映,更能充分表达出民俗与党史、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美好与和谐一面。相互映衬在表达效果上明显不如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指声音特别大而杂乱。
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两者相同之处都是“闹”,但是这个“闹”法不一样,一个是“喧闹”,一个是“热闹”。“喧闹”强调环境不安静,可以是中性词,也可以含有贬义,环境太吵了,带有对环境不满意的意思。“热闹”意思是指(景象)繁盛活跃;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的景象。“热闹”带有喜欢、喜爱的感情色彩。
语境: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
句中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场面火爆,突出的是节日欢快的气氛,所以用“热闹非凡”恰当。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
两个词语区分,更多的是适用对象。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连绵不断多用于山脉、河流、雨雪等方面,也用于抽象事理上,形容斗争、起义或运动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语境: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句中的对象是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写的是人群,所以用“络绎不绝”合适。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
汁醇味正:形容菜肴美味。
两者都有一个“味”,原汁原味强调的是保持“原有”的汁味,汁醇味正强调的是“醇正”的汁味。
语境: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我们从语境上推敲,看看这个“汁味”是重在“原生态”还是重在“醇正”。
从文段内容可知,传统节日中有传统文化,但是现代社会的传统节日并不是原汁原味的,“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古风新韵”这两处表意明显,传统是有新韵,有新时代的发展。说是原汁原味,不合语境。但是传统节日中所富有的传统文化是不变的,说其汁醇味正,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醇正“味道”。注意,后文接的是“文明盛宴”,这是一个比喻,而且盛宴是配有指美味菜肴的,这与汁醇味正的本意是一致的。所以选“汁醇味正”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