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与宦官最后的斗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相关推荐
-
董卓进京解析,捋清楚就明白不可能光复汉室了,要拉开三国序幕了
大家都知道要说三国历史,则必须从黄巾之乱说起,但是真正揭开三国序幕的人是董卓,从董卓进京开始的.本文将通过对董卓进京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帮您捋清楚这段复杂的历史,看明白当时的历史潮流是什么. 董卓其人 ...
-
袁绍:一个因董卓而耽误的士族,东汉一度落入他的手中
在汉朝的历史之中一直都有一个地位很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士族.士族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其中最高级的代表也就是杨修和袁绍,两人身上都有一个标签,那就是四世三公.袁绍出自汝南袁氏,是正宗的名门之后.在这一种士族 ...
-
东汉末年的动乱是如何造成的,为何会首次出现地方军阀控制朝廷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说过一句话: 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 这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说:一般来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衰弱,而唯独汉朝以强大而灭亡.如果专看这一句话就是说汉朝以强大而灭亡,但如果联系王 ...
-
何进听袁绍建议若成功诛杀宦官,天下会不会分裂,东汉会不会灭亡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陷于动乱与分裂,根本原因就是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征召董卓进京威胁太后同意诛杀宦官,结果宦官没杀成,何进就先被宦官所杀,何进一死,朝廷就失去了顶梁柱,董卓也无人能控制,所以董卓才能进京掌 ...
-
衲读099|东汉兴衰:成也世家,亡也世家
在讲述东汉的历史故事时,老衲不止一次地说过,东汉之所以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了两百年,是因为有一大批有风骨的读书人,支撑起了东汉的社会体系. 不过,同样还是东汉的读书人,最后抛弃了这个王朝,导致了东汉 ...
-
董卓入京极力拉拢大臣,但是他尴尬的出身,注定被瞧不起
董卓崛起于东汉末年,一度成为掌控汉朝中枢,左右朝局的权臣,但他在历史也是留下了暴虐的标签,倒行逆施,将东汉进一步拖入深渊之中,但其实,董卓从默默无名到入主京师,从他的所做所为上来看,他是一个想要干些大 ...
-
泪痕春雨漫评三国(二) 外戚、宦官轮流坐庄
东汉帝国的权力斗争,一直以一种离奇的.独特的形式出现:那就是外戚.宦官集团轮流坐庄. 说得具体点,老皇帝死后,通常总是让外戚辅政,接下来就是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再率领一批宦官把专权的外戚杀了,然后 ...
-
清朝为何没有女祸、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的大乱?
公众号后台发送"大学"获取往期节目 了解清朝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和经验,鉴往而知来: 一.中国两三千年的内忧外患,重点都是起于边疆的边政.边防问题. 二.满清入关的战略问题,是过去历史 ...
-
古代外戚和宦官,谁对皇帝的威胁最大?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总揽朝中大权,但现实却很难做到.虽然皇帝掌有最高权利,但这份权利是会被各方稀释掉的.而皇帝身边的外戚和宦官则是对皇帝威胁最大的两类 ...
-
刘秀建立东汉时,就埋下祸端,导致了外戚和宦官百年乱政
东汉王朝在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初,其实就埋下了外戚执政的祸端. 西汉王朝末年,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刘氏天命已去][一姓不能再受命],是以王莽一介外戚,靠着数十年包装自己名声的"养望", ...
-
东汉为何由外戚和宦官争权百年?建国之初就埋下祸端!
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执政,直接原因从当然是从汉章帝早逝起,历任皇帝寿命都太短,因此导致整整百年时间没有成年君主即位,12个皇帝有9个是未成年的小皇帝,因此皇太后当然会依托外戚集团,临朝听政, ...
-
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实力如何?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不同表述
在三国演义后期,刘蜀所剩下的大将,少之又少,根据史书记载,后起之秀,只有吴班.陈式.冯习.张南.黄权五人,很可惜,后来黄权投降了曹魏.冯习.张南死于战场.吴班.陈式一生也只是战绩平平,总而言之,继五虎 ...
-
那些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提到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第一个要说的必然是央视版"三国演义",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作品.它的特点是恢宏大气,制作考究,无论是人物的台词.服装.道具.还是一举一动,再有那些布景 ...
-
外篇:一个女子为家人报仇引发的两代恩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今天这个外篇没什么论述,完全就是给大家讲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裴松之<三国志注>. 东汉末年,酒泉郡有一个女子,她应该是姓赵,因为她爸爸叫赵君安,她的丈夫叫庞子夏,<三国志 ...
-
尾章:天时地利与人和(三国演义与三国志)
这一篇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这个专题正文部分的尾章,谈三国的人几乎都会谈到这三个词,其实这是古往今来,一个政权想要取得成功都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 过去说书人或者评论家评点三国,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