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静坐听雨读书心
01西南联大的美

这部影片帅哥很多,张震、王力宏、黄晓明,统统都帅得一塌糊涂。
西南联大的美首先跟王力宏的帅相关。

非常喜欢物理课上"静坐听雨"的情节:
茅屋陋室,外面的滂沱大雨盖住了老师关于P值和Q值的定义,老师停下课程,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字“静坐听雨“,沈光耀打开了教室的窗户,看到了外面的景象:大雨中集体跑步的酣畅、披戴蓑衣的农人垂钓者收网了一条活跃蹦跳的鱼儿,孩童在淤泥中奔跑玩耍。

那一刻,重要的不再是那些黑板上的定理,那是关于读书跟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跟外部世界的关联,主导了一切。
我们的后代,大概再也不会有教室中静坐听雨的体验了。
读书,在那个年代,从来都不止关于个人。
国家是一片战火纷飞,轰炸机满天,个人每天都在生与死的侥幸中生活,警报声当上课铃日日响起,个人主义也终将在这样的背景中得到升华。

坐在窑洞里顶着伪装的草环听考古,感受恐龙的灭绝与时光的变迁,听吴教授讲泰戈尔的诗,讲对于人性自我真诚的思索和拷问,仿佛读书变成了一件很艰辛又很宏大的事情,带着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厚重感。
那是一个读书为改变国家命运的年代。
那是一个读书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年代。
南渡北归只看了第一部,抛开文人相轻本身的一些派别斗争、权力相争之外,依旧对那个年代的人才辈出震撼不已。
有时候翻开历史,觉得那些杰出的人物总是成堆地出现,西南联大的那帮人,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如雷贯耳。
有时候很难说是时代造就了人才,还是人才成就了一个时代。
富家子弟沈光耀,在忠孝之间选择了为国尽忠,我想跟他静坐听雨的那一刻感悟不无关联。

02穿长衫的书生气
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真的有点惊到我了,文人学者纠结落寞的神情,长衫底下的深思哀愁,非常到位的表演。

明明是文科天才,却偏要随大流学理科。
倘若不是梅校长一番话,他这一辈子大概就剩在往物理及格线上挣扎了。
梅校长(看到祖峰总想到李崖)告诉你什么是真实:

“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当吴岭澜在警报声响起的时候都想到去带走锅炉房里的鸽子里,那绝不应该只是文人的一种迂腐可笑,而是因为他真正尊重了每一个生命个体。
而正是这个曾经迷茫的吴教授,让沈光耀最终在国与家之间做出了忠于内心的选择,国家因此多了一名飞行员战士。
这就是书生的力量,这就是长衫的情怀。

03西装与长衫的撞击
影片切换到张果果生活的现代,没有了战争的硝烟,只剩下商场的尔虞我诈,虚伪欺瞒,就觉得一切都显得那么索然无味。
读书变得只跟个人的命运改变有关,只跟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名利成就有关,跟这个时代的生存压力有关。

“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
这不就是现如今包围着我们的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吗?
有多少不安全、不信任、有多少残酷、冷漠、背叛在一幕幕上演,让我们几乎要带着悲壮的心情去面对生活?
商界精英张果果,坚持自己的初心,获得某种内心安宁的方式,也不过是去帮助解决了四胞胎的医药费和救助问题。

生在现代的人类,心灵的空虚,总要找到途径来填补。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无畏、正义和同情。”
这原本是空军学校的长官对沈光耀说的话,却依旧让现在的人受用无穷,也将让我们的时代受用无穷。
如果不能为国捐躯,如果不能成为民族之精神,那么,做一个正直、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人,也终归不负那颗人心了。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04最珍贵的你
老实说,黄教主的出现,我总是难以将他当作一个核物理学家,大概是因为琅琊榜中长林世子的架子端得太足了。

我一直在想陈鹏在整部影片中的意义。跟沈光耀的家国情怀相比,陈鹏最初和最终都代表的是对爱情的忠诚守护,那似乎都是很私人的选择。

跟像打了鸡血一样想着要去支边的李想相比,陈鹏是一个将个人情感看得大于一切的人,后来去物理研究所,也是在爱情初次幻灭之后的逃避之举。

然而,他的存在,代表是那个时代,那座校园,那位长者,对于人生各种价值观的最大包容。
“我希望你们对陈鹏这个学生不要有什么意见,他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对。”
每一个人,都是最珍贵的你!
世事变迁,我们也许再也赶不上硝烟弥漫奔赴战争的年代,再也不会是国家百废待兴满目疮痍的年代,那么,就让我们在现世安稳中,每个人,都选择做那个最珍贵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