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釉探微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朗窑红为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因其于十八世纪始产于清朝督陶宫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美人醉釉。又称粉红釉、孩儿脸釉、 豇豆红釉、桃花片釉等,初创于明代,清代有很大发展。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比较繁荣,制瓷工艺达到我国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品种不仅都能烧造,而且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郎窑红釉观音尊

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艺术,在他的倡导下,郎红器比康熙更成熟和多有极精的产品问世。另有,乾隆时期郎红中的薄釉器,色如鸡血,称为“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所以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高温铜红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另在唐长沙窑和宋代均窑中还作纹饰使用过。真正烧成浑然一色的铜红釉瓷器始于元代的景德镇窑,釉色为暗红色。它为后世铜红釉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到明早期的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窑才真正烧成通体鲜红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这种烧造技术就失传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窑中才又成功地烧制出高温铜红釉瓷器。

郎窑红釉凤尾尊

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较鲜艳的一种,其釉面光洁透亮,有玻璃质感,开纹片并有牛毛纹,釉色深浅不一。色深者红艳,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光彩夺目。色浓者泛黑,色浅者粉红,色淡者暗褐。

郎窑红釉琵琶尊

清代康熙时,著名督窑官郎廷极,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巨大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出色。从此,自明朝中期铜红釉烧造失传的技术,在200年后的康熙朝重新获得了生产,并且各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并把其窑产品以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

清代乾隆皇帝是古瓷器收藏狂热的痴迷者,对唐宋名贵瓷器大肆收罗,再陈设于宫廷,日夜相伴赏鉴。对郎红器也情有独钟,曾赋诗赞美:“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郎窑红瓷,如果我们把它比喻为刚烈的勇士,那么今天这一章节讲的“胭脂红”瓷,就是热情似火的少女了。

清雍正胭脂红盘

 

  在陶瓷史上,胭脂红瓷,是一种以微量金(Au)为着色剂、入炉经800℃左右高温烘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瓷器。产品色泽光亮,由于含金量多寡,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从目前清宫遗传的传世产品分析,瓶、罐、盘、碗、杯、碟等,小件居多,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无论是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胭脂红瓷是我国清康熙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清雍正胭脂红小碗

  清胭脂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妇女化妆用的“姻脂红”,也不同于历史上御器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烧成后呈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又称为“金红”。

  这种将金熔入釉内进行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我国陶瓷窑工的发明,而是1650年,由西方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在清康熙早期引进大清皇家景德镇御窑厂,由此,胭脂红,在学术界又称为“洋红”或“洋金红”、“西洋红”。

清雍正胭脂淡粉红釉瓶

 

  淡粉釉瓶,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此瓷的烧制,在清皇家景德镇御窑传世品中亦十分罕见。

  据相关文献记载,胭脂红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前,在我国陶瓷界较长一段时期内,釉上红彩只有一种称为矾红(铁红)的彩料。胭脂红彩釉的引进,最早作为珐琅彩彩料之一,因此釉须掺入黄金,十分昂贵,在清早期,胭脂色的单色釉瓷只用于烧制小件。但是,它的引进、运用和推广,对我国釉上红彩瓷的发展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清清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典范。

  胭脂红水釉小碗,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体极薄,造型优美。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碗在制作中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的温度下烧成。胭脂水釉主要用于小件器,此小碗造型优雅,小巧玲珑,其底釉极白,胭脂水釉粉嫩娇艳,代表了清代这一品种的最高成就。

  胭脂红釉瓷,作为我国名贵的单色釉品种,其瓷上胭脂红釉,由于此色极像女人涂抹嘴唇的胭脂,十分娇艳迷人,产品一旦问世,深得我国广大陶瓷爱好者喜爱,且在我国大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时期均有烧造;不过,胭脂红釉瓷,产品品质,以雍正年间烧造的产品最为精致;若论窑工对此工艺技术的把握、运用,则在清乾隆时期。但清乾隆之后,我国胭脂红釉瓷的生产质量明显出现下降趋势,呈色越来越差。

  胭脂紫釉碗碗撇口,瘦底,圈足。碗内饰暗花双行龙及云纹两朵,外部通体胭脂紫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方框内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此胭脂彩小碗造型秀美,小巧玲珑,色彩妩媚,红中泛紫,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胭脂彩艺术的极品。

  清胭脂红釉瓷是一个系列,有单色,也有混合彩产品。淡色,热烈、清沌,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胭脂红,像学运中的女生,洋溢着青春的激情;胭脂水,则粉嫩淡雅,像一个成熟的少妇;胭脂紫,浓郁深沉、妩媚,更像一个从大院深处中走出来的贵族阔太。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清雍正

 

  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内壁模印鹭鸶莲花图,内底心模印“永乐年制”阴文四字篆书款。外壁以胭脂红为地,上饰三个团扇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寿山福海”、“福寿万代”、“竹梅双雀”图。开光之间以绿、紫、黄等彩描绘皮球花纹。外底绘一硕桃,桃实内以胭脂红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这种集模印、彩绘于一体的装饰方法在雍正珐琅彩瓷器中极为罕见。将年款署于一枚桃实中的作法也是非常独特的。据历史记载,康熙、雍正时珐琅彩瓷器所用白瓷胎绝大多数是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个别的也使用宫廷遗留的明代永乐、宣德时景德镇官窑暗花白瓷胎,这件珐琅彩花鸟纹碗即为其中的一件。

  不过,不论是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以上图)如何做工繁杂、考究,还是产品珍贵稀有,也不论清同治矾红地金“喜”字开光粉彩龙凤纹碗(以下图),如何热烈喜庆,但是,我还是独爱胭脂红釉瓷单色系列,粉得淡雅,红得干净、热烈,紫得浓郁深沉、妩媚。

矾红地金“喜”字开光粉彩龙凤纹碗清同治

 

  矾红地金“喜”字开光粉彩龙凤纹碗碗敞口,深弧腹,圈足。足底露胎。内外壁均以矾红彩为地,内壁满书金彩双“喜”字,外壁矾红地部分点缀小朵花和蝴蝶纹,四个留白的开光内绘粉彩龙凤纹并填写双“喜”字。口沿内外、外壁近足处、足外墙均绘金彩勾连云纹。外底署矾红彩楷体“长春同庆”四字双行整体仿鼓式造型款。

(0)

相关推荐

  • 雍正:“儿砸,听说你又上热搜了?” 乾隆:“终于澄清了!别再说我是农家乐审美了!”

    免费直播福利,点击可[预约]▲ 提到清朝,小伙伴们肯定都不陌生 <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甄嬛传>.<延禧攻略>......这些清宫剧,小编可 ...

  • 新编《细说清代瓷器》(十八)雍正单色釉知多少?

    看雍正瓷器.写雍正瓷器最大的收获就是艺术鉴赏的提高,所以说:看雍正就是看艺术品味:看康熙就是看古朴大气:看乾隆就是看巧夺天工.各有各的张力,这个张力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到极致! 同样,雍正在颜色釉这 ...

  • 珐琅彩:为何件件天价??

    从它的烧制地点就可知一二,清朝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御窑厂负责烧制皇宫御用的瓷器,其中就包含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等彩瓷,但是却很少烧制珐琅彩,之所以不在景德镇烧制珐琅彩,是因为皇帝对珐琅彩特别重视,他 ...

  •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低温锑黄釉瓷器(四)

    淡黄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御窑厂利用从西洋引进的洋花锑为着色剂的彩料创烧出的一种著名的低温黄釉.实际上康熙时期锑黄已经作为釉上彩料使用在珐琅彩瓷器上,在有些珐琅彩瓷器上还被大面积用作色底这一类的,这就 ...

  • 埏埴志 | 读雍正瓷胎画珐琅札记一则

    雍正初年,世宗胤禛对继承自其父康熙帝的珐琅事业时有不满.如二年批复年羹尧谢恩折中所语:"珐琅之物尚未暇精致."[1]四年时又旨令造办处珐琅作:"此时烧的珐琅活计粗糙,花纹 ...

  • 单色釉探微——绚丽的郎窑红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 ...

  • 汉字探微(241):俯首系颈——释“系”(係、繫)

    朱英贵 "俯首系颈"的说法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思是说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拴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 ...

  • 无法抗拒的50余款单色釉陶瓷

    七件玫茵堂旧藏豇豆红瓷器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清康熙 豇豆红釉莱菔尊 高:20.8厘米 单色釉 ...

  • 宋代高温单色釉瓷器:异彩纷呈,大美至简!

    宋代是高温单色釉瓷器装饰工艺发展的繁盛时期,烧造窑场众多,品种异彩纷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审美意蕴.下面简析这一时期不同窑场烧造的高温单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 青釉 青釉是最早出现的高温单色釉品种,技术源 ...

  • 雍正官窑的单色釉瓷器

    元青花收藏文化苑 6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清雍正 景德镇窑松绿釉仿古铜纹碗 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 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 纵然仅纯净一色 却不输于"浓抹淡妆" 这就是单色釉 大美至简,却 ...

  • 汉字探微(240):探赜索隐——释“索”

    朱英贵 成语"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索"字从"丝",本义是用丝.棕.麻等原材料制作的绳子,因为绳索有所系联,可 ...

  • 汉字探微(242):韦编三绝——释“绝”(絕)

    朱英贵 一."绝"(絕)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 ...

  • 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 ...

  • 浅谈清三代单色釉瓷器的鉴定要点

    去年下半年,北京保利于北京及香港分别举行多场亚洲艺术类别拍卖,涵盖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成交总额近55亿美元,其中,佳士得2020香港秋季拍卖创下逾24.5亿港元(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