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筑高城众敌降(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一)

景龙二年三月丙辰(二十三日),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黄河边上修筑了东、中、西三个受降城。

当初,唐朔方军和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有一座拂云祠,突厥在即将进犯朔方军时,每次都要先到拂云祠中祈祷,在作好各方面准备以后才发兵渡黄河南下。当时,突厥阿史那默啜调集了全部人马进攻西部的突骑施,于是张仁愿请求率所部乘默啜后方空虚之机夺取沙漠以南的大片土地,并在黄河北岸修筑三座首尾呼应的受降城,以断绝突厥默啜南下进犯的通道。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自两汉以来,历代都以黄河天险作为中原与北方的边界,如今在突厥境内修筑城池,我担心不但劳民费力,最终也会被突厥所占有。(两汉以来皆北阻大河,今筑城寇境,恐劳人费功,终为虏有。)”张仁愿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唐中宗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

张仁愿上表请求将戍边期满的镇兵留下,共同完成这一工程,但有二百多咸阳籍的镇兵逃回家乡。张仁愿将这些人全部抓回,并在即将筑起的城下将这些人斩首。全军将士心惊胆战,六十天过后,终于将三座受降城修筑完毕。此时,以拂云祠为中城,距离东、西两座受降城各四百余里,而且三城都是建在地理位置险要的地方,拓展边境达三百多里。此外,又在位于牛头的朝那山以北修筑了一千八百多个烽火台,并任命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驻扎在诺真水巡逻戍卫。从这以后突厥人再也不敢越过朝那山到南边来打猎放牧,朔方军也再没有受到过突厥兵的侵犯和虏掠,因此而减少在这一带戍边的兵士达数万人之多。

张仁愿在修筑这三座受降城时,并没有设计出悬门,也没有装备守城的器械。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张仁愿回答说:“用兵之道,贵在奋勇向前,撤退和防守是不利的。在敌军来临时,全体将士应当齐心协力地出城应战,甚至连那些回过头来向城池方向张望的士兵也应当就地处斩,修筑城池时,又哪里用得着准备防守器械来助长部下畏敌退却之心呢!(兵贵进取,不利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战,回首望城者,犹应斩之,安用守备,生其退恧之心也!)”

后来,常元楷接替张仁愿担任朔方军总管职务,才开始陆续修筑三座城的悬门。人们因此觉得常元楷比不上张仁愿,于是对张仁愿非常推崇。

秋七月癸巳(初三),张仁愿因功拜相,被唐中宗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笠翁对韵》之“三江”有“三筑高城众敌降”之句,正是描绘张仁愿对北方突厥的丰功伟绩。

(0)

相关推荐

  • 受降城简介

    受降城又称三降城, 唐时亦称河外三城.汉朝时为外长城进攻系统的一部分,初以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建,至唐朝时因后突厥汗国的兴起,成为黄河外侧驻防城群体,汉及三受降城皆筑于北纬40度线以北的河套北岸及漠南草 ...

  • 《孙子兵法.公刘版》第二篇谋攻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 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 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 ...

  • 辛拾遗谏中宗宠女(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二)

    安乐公主(韦后幼女).长宁公主(韦后女)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 ...

  • 讨娑葛损兵折将(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三)

    景龙二年十一月庚申(初二),突骑施酋长娑葛自立为可汗,他杀死了唐朝的使者.御史中丞冯嘉宾,又派他的弟弟遮奴等人率军进犯唐朝边塞. 当初,娑葛父亲乌质勒死后,娑葛已经取代了乌质勒统领各部人马,然而乌质勒 ...

  • 唐中宗赦罪突骑施(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四)

    景龙二年十一月癸未(二十五日),牛师奖和突骑施娑葛在火烧城交战,唐军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切断了唐廷和四镇之间的联系.取得胜利后娑葛派遣使者入朝上表,向唐中宗索要宗楚客的头颅.宗 ...

  • 国㸙窦从一(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五)

    景龙二年十二月丁巳晦(二十九日),唐中宗下敕召中书.门下长官与学士.诸王.驸马入内殿守岁.在宫中摆好了用于照明的火炬,布置了酒宴,还安排乐队奏乐助兴. 酒兴正浓时,唐中宗对御史大夫窦从一说:" ...

  • 姚廷筠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六)

    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说:"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朝廷律令所规定的权限办理自己的事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率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日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 ...

  • 侍宴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七)

    唐中宗喜欢和近臣举办宴会,还爱在宴会上让每个人都出节目助兴.有一次宴会上,工部尚书张锡跳了"谈容娘"的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跳了"浑脱"的舞,左卫将军张洽跳了&qu ...

  • 韦嗣立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八)

    景龙三年三月戊午(初一),唐中宗任命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太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崔湜和赵彦昭也同时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崔湜和上官昭容私通,所以上官昭容向中宗举荐他作了宰 ...

  • 公勿杖杀,将使公遭忧(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九)

    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一同执掌选任官吏的大权.他们偏袒和依附有权势的达官显宦,肆无忌惮地贪赃受贿,在名额以外授官,授官的名额不够,便预先占用以后三年的阙额,朝廷官吏 ...

  • 韦氏揽权(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

    散骑常侍马秦客靠精于医术,光禄少卿杨均靠善于烹调,二人都深受宠幸并得以随意出入后宫.他们二人经常出入宫庭,后来与和韦后勾搭成奸,由此担心此事泄露出去会被处死,安乐公主则希望韦后能临朝主持政事,自己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