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祥 | 王慧骐先生的话,孕育了一本书

王慧骐先生的话,孕育了一本书
张广祥

谁说说话不能使人怀孕的?王慧骐先生的话就孕育了一本书。感谢王慧骐先生!
事实上,我拥有这个公众号是在2014年。彼时,看到微信公众平台的盛行,我就申请了个公众号。
我这个人,素来好玩。使用QQ,注册博客,自办网站,制作视频……跟电脑和网络相关的新兴事物,我几乎都尝试了。我喜欢尝鲜,喜欢挑战未知。
进入了公众号,我傻眼了。里面诸多的概念就足够我茫然。当然,我还会像往常一样,凭借着我的兴趣和热情,去用心探索,费心研究。但是,世上的事多如减肥,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每块肉都有它的脾气;加之我的头发还是浓密的,足以证明我不是天生的聪明。探究了老长时间,一次失败,两次失败,公众号就搁置了。
直到2015年8月,一名学生推出了她的公众号,即刻又吊起我的胃口。她的公众号看上去很正规,内容图文并茂。她说:搞个公众号也很简单。于是,贼心不死,再次捣鼓起公众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惧困难,屡败屡战。哎,谁说我是石狮子的鼻子——难开窍啊,那天,我竟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了,仿佛一下子云开雾散拨云见日:会得了自动回复消息,会得了发布图文信息,会得了设置菜单……
世间有很多奇怪的事,奇怪得无法用科学来解释。或许是老天爷想让我如佛门顿悟吧。
如此,公众号正式横空出世了,一直玩到今天。
鸟虽小 ,玩的却是天空。我也是么?
公众号谈不上有多大影响力,只能说是运行得比较平稳:2016年08月31日,获得原创保护功能;2016年09月01日,获得留言功能;2016年12月12日,获得打赏功能;2017年9月4日,获得底部插入广告功能;2018年05月17日,获得返佣商品广告功能;2019年01月14日,获得文中插入两条广告的功能;2020年05月30日,获得付费阅读功能;2020年7月13日,获得认证。作为订阅号,该有的功能应该全了。
公众号最初名称是“张广祥”,后改为今天的名称:丁中广祥。“丁中”,我工作单位丁沟中学的简称;“广祥”,我的名字。常有网友称我“丁老师”,缘于弄错了我公众号名称的含义。
“丁中广祥”,顾名思义,公众号本初当然是要宣传丁沟中学的。的确也是如此,前三年,公众号时常推发学校资讯。2018年8月学校公众号运行,“丁中广祥”就不怎么做学校资讯了。以致我曾想过,为名副其实起见,公众号名称是不是要改一改?征求过网友,大多数网友认为,“丁中广祥”也算是一个品牌,可以延用。好吧,难怪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壮了就由不得自己了。
起初的公众号,除了大力推发学校资讯,更多的就是推发我的小文章。一段时间,我曾喜欢写点东西。我是一个语文老师。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本无可厚非,就像一个足球教练不一定就要会踢足球;但会写点文章,应该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吧。于是,我先逼着自己写写,后渐渐地有点喜欢上了,一时写了不少速朽文字,报刊上发表了一些,2014年还自费出了一本无书号的《带上春天再赶路》。有了公众号,又多了一个“发表”的平台,我就将那些豆腐块拿到公众号上;你爱看不看,反正“我的地盘我做主”。

到了2017年吧,我公众号开始转发本土一些作家的作品,继而接收网友(文友)的投稿。最早的,有何仁坤、张生宏、纪晓滨等先生。2018年,就普遍推发非我作品了。花善祥、王慧骐、陈锡瑾、徐德培、朱扬顺、丁志方、褚德军、顾茂权、卞阿根、刘继红、陈秀珍、章文美、孙坚、王建华……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变得亲切有温度;《春风又绿野田庄》《一角钱》《小纪风物闲墨》《导游们的故事》《天涯若咫尺》《舌尖上的乡情》《丁师傅》《袅袅炊烟入梦来》……一篇篇佳作令我们赏心悦目。如今公众号的头条,几乎全是文友的作品。
曾有人问我:“你怎么自己不写啦?”我反问:“借别人的鸡,生自己的蛋,不也好吗?”事实是,文友的作品多着呢,甚至有时来不及发。锅里有饭,自然不用我再烧了。
更利好的是,文友的作品,让公众号有了分量,有了品位。无论是老一辈的王慧骐、花善祥、褚德军、丁志方、徐德培、陈锡瑾、卞阿根等,还是较为中青代的孙坚、叶松亭、章文美、王建华、黄峻玮、蔡欣、储晓妹等,他们的作品有题材,有思想,有特色;“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他们笔下的亲情、友情、乡情、风情,无不打动人心,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
没有文友的鼎力支持,公众号必然黯然失色,我也未必有多大的热情一路走下去。所以,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感恩文友。真的,和一位位文友的遇见,是公众号的幸运,是我张某人的幸福。
幸福,从来不是长生不老,不是权倾朝野。幸福是每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喝酒的时候有酒喝,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没觉得自己有多老,但见孩子在长高。不知不觉间,公众号即将六周岁了。
犹记得,2018年10月,王慧骐先生考察丁中时曾建议,由学校组织,搞一个公众号研讨活动。这样的建议,我自然当作“耳旁风”。小小自媒体,还搞大动作,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嘛。2020年冬,在小纪镇英泰集团温暖如春的接待室,王慧骐先生获知公众号运行的时长,倡议道:“可以办一个六周年纪念活动。”我还是不以为意。过了一个月吧,在文友群里,王慧骐先生再次提议举办这样的活动,寓意“六六大顺”。如此,我不能不有所作为了,否则,一则倒显得我傲慢了,尽管我向来没有傲慢的本性与本钱,二则是太辜负了王慧骐先生的盛情,“盛情难却,却之不恭”。
但是,我实在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我是这样的人,我全家都是这样的人。而且公众号不是不得了了不得的平台,影响力有限,大无热闹的必要,我也断无热闹的勇气。我们小时候可以仗着童言无忌,做什么都义无反顾,长大后就不能不小心翼翼了。更重要的,我即便是一个有组织的人,但无组织活动的能力;好似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纵然荷尔蒙贲张,但性经验十有八九是缺乏的。所以我不愿意搞大的活动的。
然而,我总要将王慧骐先生的话听进去的。那就变通一下吧,思想再三,我决定编印一本书,收录公众号部分作者的原创作品,权且作为公众号六周年的一个痕迹,一个纪念。我想,大凡喜欢文字的人,也会赞成我的这个主张,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
谁说说话不能使人怀孕的?王慧骐先生的话就孕育了一本书。感谢王慧骐先生!
花善祥先生曾经问我:为什么现在公众号阅读率降下来了?降是正常,不降就怪了。有了电视,报纸有人看吗?有了手机,电视有人看吗?现在抖音等短视频泛滥了,公众号自然也不再风光了。而且,搞公众号的队伍越发庞大,读者自然分流,这正是: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为此,我也曾想:我还要将公众号进行到底吗?花善祥先生叫我办下去,褚德军先生叫我不要放弃。
是的,尽管人事像水浒,管你有多轰轰烈烈,最终一切被平淡招安,我也不能轻言放弃。惟有走下去,不问西东,我才载得起文友对我的信任与厚爱。
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随缘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丁中广祥”仍在,和大家在一起!
2021年4月


此书为纪念微信公众号“丁中广祥”顺利运行六周年而编辑。年前启动编辑工作,经过辑录、整理、校对、排版、设计,于4月下旬交付商家,再次校对、设计,于5月中旬终稿。该书收录王慧骐、花善祥、朱扬顺、丁志方、徐德培、褚德军、卞阿根、陈秀珍、徐天栋、徐少平、刘继红、纪晓滨、章文美等40多位作者的文学作品,100余篇,16万余字,均为在“丁中广祥”首发的原创文字。“我们曾经飞过,而且不遗余力,这就够了,天空自会留下我们飞过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