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书出来前,古人怎么读书?

竹木简册

我国的图书典籍,从书写材料看,大致经过了竹木简牍到纸张的发展阶段,其中一度使用过缣帛织物。但是由于缣帛贵重,制作不易,最便利的书写材料仍然是简牍与纸张。《尚书》讲,“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商之时,已经有了可供阅读使用的编联成册的图书典籍。时代邈远,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殷周早期的文字实物,就只有占卜用的龟甲兽骨和祭祀典礼使用的吉金礼器了。纸张大规模替代了简牍的时期,当在魏晋以后。

春秋战国,文字书写依然以竹木简牍作为主要载体。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用“韦编”来编联的,当是竹木简册。西晋人盗挖魏襄王墓,于墓中获得了大量的简牍古书。从殷周到魏晋,这是一个绵历近两千年的简牍书写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古代典籍的最早形态,即是由竹木简册构成。

秦统一六国,始皇帝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将非秦史记及医药卜筮种树的书籍尽皆焚毁,不许百姓私藏《诗》《书》及百家语。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一些有识之士甘冒巨大风险,拼尽全力将诗书典籍藏了下来,有默诵记忆的,也有藏于墙壁中的。汉朝建立,革除挟书律,令天下献书,这才有了伏生传《今文尚书》,孔子后人献孔壁古书的事迹。《汉书·艺文志》记载,“书缺简脱,礼崩乐坏”,于是“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汉武帝又“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正是有了汉王朝重视文化的努力,古代典籍才可以较多地保存下来。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书写风格主要以楚地文字为主,其中的篇籍有类似于《尚书》一类的文诰,也有记载楚国历史的篇目,这些在秦火之前即埋藏于地下的文字对我们理解简牍书写的时代,对于了解先秦图书典籍有重要意义。与清华简类似的还有湖北出土的郭店楚简,简牍篇目包含了道家经典《老子》,亦有儒家典籍,也更有一些不曾见于传世书目的先秦佚籍。

帛书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是缣帛织物作为书写材料的具体实物,马王堆帛书内容丰富,有《周易》,也有星占及阴阳五行类书籍,还有地图等。

说到帛书,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中,就有尺牍帛书,内容记录着当时个人生活的具体信息。而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竹简与木牍中,也有与五行数术相关的《日书》以及木板地图等,如今它们都保存在甘肃简牍博物馆,穿越千年,无言地诉说着往事。

1959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汉代竹简,其中四百多枚属于六艺典籍之一的《仪礼》,简册以规整的隶书记录了汉代人学习的战国礼经,这是两汉书籍形式的一个完整展现。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中收藏的数量众多的汉简中,由于简牍出土地位于汉代的屯戍边塞,所以简册多是与军事屯戍相关的记录,然而在零星碎简中,我们依然发现了一些汉代人曾经反复诵习的经典篇籍。在汉代肩水金关遗址采集的汉简中,有一枚编号为72EJC:37的残简,简文如下:“中尼居,曾子寺,子曰先王。”该简文字即是《孝经·开宗明义章》的经文,今传本《孝经》的这段内容为:“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汉以孝道治天下,《孝经》应该是当时读书人重要的学习文本。

西北汉简中也有《论语》的内容,肩水金关汉简72EJT15:20记载,“子曰:太伯其可”。这枚残简的文字应当就是《论语·泰伯》第一章的内容,今传本《论语》原文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与此类似的汉简,还有多枚,这些残简零篇,都是汉代书籍的具体呈现,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典籍的流传形态与传播范围有重要价值。

古人物质条件艰苦,却丝毫不损他们藏书读书写书的志趣,尽管能藏得起书的多是巨富之家。唐代大诗人韩愈写诗赞扬邺侯李泌,诗中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宋人陈师道有诗:“平分太仓粟,尽读邺侯书,”都是对藏书读书志趣的颂扬。

□吉强

来源: 兰州晚报

(0)

相关推荐

  • 《文献》|​ 汪桂海:考古资料所见简帛时代书籍装具

    考古资料所见简帛时代书籍装具 内容摘要:为了收存和保护书籍,中国古代发明了各式各样的装具.简帛时代经常使用箧(竹笥)作为装具,讲究一些的用漆奁.传世文献对简帛时代的书籍装具记载不多,自二十世纪以来,战 ...

  • 幸存的古代典籍

    幸存的古代典籍 王幅明 一.简册,书籍的诞生 二.楚简 三.秦简 四.汉简 五.吴简 六.帛书 七.始皇焚书与项羽烧书 八.壁中书与汲冢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恳: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 ...

  • 内蒙出土2000年前草书, 小官吏的书法水准, 让现代人膜拜

    197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又称破城子)第 22 号房址内,出土一册汉代木简,虽然有一枚木简有残破,但其他俱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点击加载图片 根据文辞内容,专家将这册文书定名为< ...

  • 内蒙出土2000年前草书,小官吏的书法水准,让现代人膜拜

    1974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甲渠候官遗址(又称破城子)第 22 号房址内,出土一册汉代木简,虽然有一枚木简有残破,但其他俱保存完整.字迹清晰. 根据文辞内容,专家将这册文书定名为<隧长焦永死驹劾 ...

  • 「翰墨名家」书法家何中东简牍帛墨迹书法欣赏

    何中东 高级工艺美术师,建筑装饰设计师.中国楹联学会简牍书法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兼贵州分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委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届孙敦秀简牍书法高研班学员.中央数字电视&l ...

  • 吴尚之:古人谈读书十则

    吴尚之 在古人看来,读书是修身善学的方法,也是精神理想的寄托.本文为吴尚之委员整理出的十则读书笔记,不仅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一一道来,更体现了名家的精神风貌,值得回味. 刘向"学无迟暮 ...

  •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 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

    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读书,是历史的梦想;读书,是文化的天堂!读书是进入高贵的最低门槛.你看过哪些名人的读书小 ...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这7幅名画告诉你:古人如何读书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据说 ...

  • 4万年前古人吃啥?肉类至少有25种 鹿肉占绝对C位

    4万年至2000年前的古人类吃什么?考古学家根据贵州招果洞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推测出一份"古人类菜单". 据媒体报道,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 ...

  •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扞格处探讨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关于读书的单元.单元开篇便是<古人谈读书>其中,第一则是从<论语>中选择了几则.孔子谈论做人.治学.治理国家等的言论挺多,都是至理名言.但是对于读书,好像没 ...

  • 古人把读书分为三个阶段:5

    古人把读书分为三个阶段:5-15岁为诵读,这个年龄段不求甚解,能背下来就行:15-25岁为学关,这个时期读书非常关键,要学会关联,做到融会贯通:25-35岁为涉猎,这个年龄段什么书都要读一点,做个&q ...

  • 《鬼谷子》原著前三章读书笔记

    本文作者:太子爷 录音:太子爷 编辑:田田 近年来对鬼谷子的研究有三个明显特点: 1.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借鬼谷子之名发展当地旅游业: 2.应用性强: 3.可信的历史资料普遍较少,且缺乏说服力. 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