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扯鸡蛋:好的鸡蛋行情,是和市场变化竞争的产物!!

在昨天的推文中老井提到,蛋鸡圈多年从业的老戏骨们,特别不理解每每有点蛋价低谷,就拼命淘汰300-400天左右的高峰蛋鸡!

但其实想想也好理解,这部分人,多是刚加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所有的计划、设计、规划都是以行业暴利为前提,一切围绕“成功”而设计的!

可是,往往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那些在蛋价高峰时期,跟风抱着投机心理,加入蛋鸡养殖的那部分人,一开始就掉进低价的泥潭,简直是注定的!

好不容易盼到蛋鸡开产上了高峰,本该到来的收货季节,蛋价却迟迟不能走出低谷,由于不能忍受现实行情,与理想和规划中蛋鸡暴利的巨大心理落差,干脆一卖了之,眼不见心不烦!

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大部分人是比较短视的!

蛋价低谷时候叫的最响,高峰时候跳的最高的那部分人,往往会成为行业竞争者最早出局的那部分人!

因为学习和研究是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大部分人会选择随波逐流,追涨杀跌这样的行业大忌,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人性弱点!

所以,无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以失败为前提进行思考。

开干之前,先想清楚,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和我们通常做事的思路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我们做事都是以成功为前提,假设进行的思考,大家都是奔着把这事做成去的,整个过程都围绕如何成功展开。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很正常吗?不教我们成功,难道教我们失败吗?但是,如果出发点是以失败为前提,就不会做出那些有点风吹草动,就慌慌张张把自己淘汰出局的傻事啦!

在这里,老井提醒大家,最好在每批次在雏鸡入栏之前,先假设,这批鸡养失败了会怎样,如果遭遇不确定的价格低谷,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如果真的出现技术性风险(恶性鸡病或者突发事件),能否可以补救?

 所有的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和决策,都开始围绕如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而展开,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取得成功。

为什么有的人创业,能专注深耕一个领域,十年如一日,二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行业领袖。

而另一些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最后沦落为一个创业失败的专业户。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前者不一定是有特别的大智慧,而是一个“失败前提思考者”!

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觉得是风险,他首先假设干不成,把自己逼到绝境去设想应对风险的策略,最后他成了集大成者。

后一种人呢,他是“成功前提思考者”,听到什么都觉得是大机会,是不能错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害怕错过“大机会”,最后啥机会也没得到,一直在创业浪潮中翻滚,丝毫不见起色。

我们有一部分养鸡人总有一个错误认知,总希望别人能抓紧“去产能” ,而自己成为“产能”的最后一个拥有者,几乎把每个同行都当做竞争对手!

而真正的对手是市场,聪明的创业者,几乎都是在和市场的变化在竞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儿!

市场环境本来就没有义务帮助每一个从业者,先避害,才能趋利。因为利益今天没有了,明天可能还有。特别像鸡蛋这样的生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简直太平常啦!

但是,倘若遭遇连续超低蛋价的致命伤害,却有让我们输掉老本,彻底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2017年上半年同期,我所听到的,全国因为养鸡创业失败自杀身亡的,至少不下五例!

为啥去年5-12月份,老井竭力劝阻大家,不要在蛋价高峰的时候跟风上鸡,就是要大家规避两个风险,一是未来不确定的低价带来的市场风险,二是、鸡苗质量无保障,可能带来的技术风险!

所以,避害永远比趋利重要得多。这里并不是在比较哪一种思维更好,每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做任何一个决策, 事前要充分充分考虑好风险,一定要谨慎点为好。

     预知鸡蛋后市行情如何发展,敬请继续关注《老井扯鸡蛋》,老井愿和你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