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路,只能全心投入

我们看到很多能力不错的人。他们考虑问题很周到,做事也很靠谱。但做起事情来,有时候反而不如其他人,不如那些看上去没他强的人。

小张和小李在同一个部门做项目。

就个人履历来看,小张是标准的优秀人才。他毕业于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而且所学的专业,刚好和现在做的工作对口。他在理论上已经积累了很扎实的基础,又是那种勤学好问的性格。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他喜欢先自己琢磨,然后去求教资深的同事。因为专业基础扎实,很多事情一点就通。可以说,他一进公司,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相比之下,小李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普普通通的学校出来,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才进入这家公司。刚进来的时候,因为专业不对口,先在其他岗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后来也是各种折腾,才加入现在这个部门,坐到自己心仪的岗位上。

就行事风格而言,小张无疑更加稳妥。在这个行业一路走过来,工作内容基本都在他的专业范围内。再深耕几年,他完全可以成为圈子里当仁不让的大咖。小李这边,几个岗位轮换下来,做的事情比较杂。你可以说他涉猎广泛,样样都懂那么一点点。你也可以说,他在每一块的积累都很有限。也许是因为没那么“专业”,小李做事的路子,有时候也有点野。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小李是不如小张的。特别是在小李刚进来的那两年,事情交给他,总要提着一颗心。不知道他会折腾出啥幺蛾子,你得随时准备帮他收拾残局。如果交给小张,就省心多了。

但是几年之后,老板逐渐改变了想法。遇到了重要的项目,他开始倾向于交给小李

为什么呢?

因为小张有能力,也有退路。执行项目的时候,他往往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项目再难,他倒是不担心,因为知道自己还有退路,甚至不止一条退路。万一事情做不成了,他还可以退到别处。因此,对于手头上正在做的项目,根本做不到全心投入。明明有80分的能力,常常只能做出60分的成效。

如果项目执行中,一切都在原先预计的范围内运转,他就能按部就班,按原计划执行,也许还能取得不错的成果。一旦遇到问题,他也很负责,会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但如果努力之后,还是找不到头绪,他的选择通常是:退。他不会执着地做下去,而是选择保留实力,退出困局。

而小李呢?他看上去能力不如小张,专业积累不如小张。各方面实在条件一般,没有那么多的选择,只有眼前一条路。因此,他只能选择,做好手上的项目,用尽所有办法。遇到了问题,他只能想方设法地去解决。找不到头绪,也只能继续想,继续转。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瞎折腾。但实际上呢?常常折腾着折腾着,办法就折腾出来了。

这一切都因为,他没有退路,只能全部投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