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国道-西万路变迁回忆几件事

镇巴地処陕西南部,与四川万源一山相隔,现在的210国道,实是历史上的西万公路。西万公路,实际是西安到万源公路,它是1938年国民党抗战时期就设计规划八条战略公路之一,这条公路是顺历史古道子午道而设计的公路,它从西安長安走沣浴口,翻秦岭走宁陕广货街,翻平河梁,旬阳坝到石泉。到石泉又有当时战略公路叫汉白路,它是从汉中到安康白河到湖北公路。西万路从石泉到西乡古城,翻扬家寺到扬家河,到镇巴翻大毛垭到渔渡,又翻小毛垭到四川万源的,由于西安与西乡地名棑头为西字,后来这条公路被人认为是西乡到万源了。其实西乡到万源从四0年就开始段段续续在修,当时公路设计栓马岭多盘道,陈家滩到县城多走现公路对河,小洋到大毛垭也是一样,大河口到彪水洞都是现公路对岸山体,直到现在仍有原公路遗迹可见,那时公路修建多是以乡保抓伕,免费由农民提供劳力修建,修了几年只修了五分之一工程,由于觧放在即,旧政权财政无力和拉伕困难等原因,使西万路停顿。解放后,新中国使这条路重新启动並全线通车。一九八五年全国公路统一编号,从内蒙包头至广西南宁为210国道。这条公路是本县最早建成的公路,是镇巴连接全国的公路,也是鎮巴以前唯一生命交通线,是它将鎮巴从古老封闭走向交通经济通达,在目前本县已通高速,多条省道,县乡公路网织,210国道是任何一条公路的母本,它在镇巴交通发展功不可没,本人已七十多岁,是镇巴发展的见证人,现把本县从肩挑背扛时代到西万公路修建见闻几个故事写给大家。
在我牙牙细语未懂事时候,渔渡坝街就是川陕边最大的么店街,栈房,主要是为背挑伕服务,渔渡坝地処三地交界,去万源走大河口到响硐,铁匠垭,下官渡,万源去达县是主要货运路线。多是下川棉花,百货,生漆,桐油。进陕货物多食盐,黄裱纸,茶叶,烟叶,有'一条白龙进川,一条黄龙入陕'之说。在渔渡坝又有一条走源滩河,翻龙坡到城口,开县,到重庆的的货运路,货物多棉花,百货,往陕西多茶叶,也有黄裱,灯草,上下在渔渡坝交汇,往上运至西乡,关外(那时把陕西关中叫关外)。渔渡坝上至四方碑,两河口,赵沟河,下到龙王沟,大河口,还有渔街几条街都是以招待背挑伕的客栈,为接待他们石街沿,木哨凳,堂屋勤凳置齐,高桌孑短板凳几張,火笼煨满米饭,菜汤,茶水。背挑伕将货支穏,大汗淋淋,手拿汗帕,肩负垫肩,喝水吃饭或休息,那时店主招呼'客官,你吃几个帽儿头'?那时栈房把米饭装成冒尖的饭叫冒儿头,以老称斤米为一标准,是用特大土巴碗装成,一个人吃一碗是普通,吃两碗也有,如吃不完,叫店家把米饭捏一碗团,用菜叶包上作干粮。过去把背伕叫背老二,挑伕叫挑老二,过去的货物靠这些人,一步一打杵,一步一汗珠,在那些山沟山梁硬是肩挑背杠,历终艰难重负到货背到目的地,有的货一个月才一个來回,过去说背挑伕是'一步路功名',山陡路急稍不注意,人货俱尽,那时的镇巴物流全靠这些人背挑出山,一直到公路修通,背挑伕才绝迹。渔渡街有一人叫'X瘸子'就是大毛垭起凛连货带人滑倒,后成残疾一生。在交通闭塞的历史岁月,镇巴人就是用背背出生活,子辈相传。
一九五六年下半年,镇巴交通局开始续修西乡到镇巴公路,五七年抢通。五七年到五八年又修镇巴到万源公路。渔渡街驻进了修路工人,渔渡坝戏楼后叶家驻了一队工人,记得队長是本街的袁吕朝,还有邓明星,马良明等本地工人,那时我才二年级住在对面,早上哨音一响,就听见'立正,稍息,报数'军事集合,唱歌不是'我们工人有力量'就是'二郎山',那是儿时的我,听这些歌十分惊奇,在幼时的我还没见过这么整齐的队伍。他们穿着统一工装,扛着十字镐,尖铲,鋼钎大锤,见惯了农具的百姓看见了这些工具也是好奇,认为这些工具功能无比,一位村民说他见过使十字镐的工人轻松就把盆大石头挖出,跟村民讲得神灵活现,听的人也張大嘴感到惊奇。尤其测量人员用仪器测量,塔尺報数,旗语吹哨更说成把凶神吓走,才平安路成。工人中午吃饭前也是唱歌,然后十人一盆饭,一盆菜,席地而围,晚上也是集合点名,这支修路大军是集解放军后渔渡坝没有任何队伍这样纪律严明,雷雳风行,他们行为与他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一样对百姓秋亳无妨,是扛着工具的子弟兵。那时两种东西管得严格,一是钢钎,是领时称重,收工复称,就是打眼打飞的钢花也要捡回,铁匠集中打造成另外工具,可见当时对钢材视为多金贵。二是对黑色炸药安全管理很严,对填药,火种管理不亚于今天加油站,是专人专职管理,椐可靠消息,在修镇巴前小河子,二郎滩就是看发药库不慎引起爆炸,二人屍首俱无,一人重伤,伤者就是本街人王X平,后脸手疤痕。那时人们盼望公路早日修成,百姓常把蔬菜送伙房不要钱,一位七十岁老太婆说,'你们早把公路修通,我也見見汽车,坐坐汽车,死了把眼睛闭得紧紧的',可见那时百姓盼路修通心情。  一九五八年全国大炼钢铁,镇巴小高炉林立,在到処都是'为一千八百万吨钢而奋斗'标语,同时西万公路也即将通车,五八年元旦前几天,县政府在渔小操埸搭了舞台,说川陕两省要在渔渡举行西万公路通车典礼。通车前几天,突然从镇巴方向开來一辆汽车,停在橾場边,司机和來的人和拉來的为会埸服务发电机和扩音设备都到了区公所,小街人见來了这个'怪东西',小街沸腾了,八十岁老人,走得动路小孩,里三层外三层看稀奇,围着这'怪东西'都想把它摸一下,能爬上车箱的人爬上车,在上面笑啊,闹哇,跳个不停,有外县來小学的老师说那是'汽车',人们更欢呼了,直到派出所有人维持秩序才镇住所有人情绪,派出所人生怕人损怀了大灯,反光镜,汽车玻璃,还有老人割了草叫汽车吃的笑话。多年了才知道开來那辆车是英国产'大道奇'。第二天又从万源开來一辆小汽车,有个老太婆硬说这小车是昨天那大车下的儿,把几个区公所干部笑得肚子疼。后来知道那是苏联吉普车,是探路和商量两省通车事宜。  五八年元旦前,川陕两省在渔渡举行西万公路通车典礼,两省交通厅來员庆祝,汉中,达县专区派來慰问团,几十辆汽车扎彩游行,工人农民教师学生代表乘车游行到赵沟桥返回会埸,两地川剧,汉剧团,电影演出,热闹了三天,热闹非常,老百姓过了车瘾,戏瘾,曾记得四川川剧团演出川剧'双龙会',汉中汉剧团也演出汉剧'龙凤吉祥',回想这两出大戏有非常象征意义,是文化与交通的融合。
五八年大炼钢铁,镇巴不缺矿石木柴,本县炼,外地兴平,洋县到镇巴炼,而渔渡是重点,渔小是当时是各地方厂矿铸铁板集中地,各地靠背运到渔小操埸等処集中成千上万吨统一转运,汉中地区汽车运输公司是本省最大运输企业之一,最有名的是汉运司'全国安全劳动模范赵竞全小组',当时他们是一式的新解放汽车和车前小三角红旗,红旗就有'全国劳动模范小组',几十辆同行,运了几月才把铁运走,那时人们天天有上百人,赶場人更多看汽车,看国产解放牌前'觧放'红色二字,看成规模车队装货,那时人们对公路,新生事物热爱是多么痴狂。同时人们也期盼将本县铁运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添瓦心中多荣耀。
公路通了,行车,行人安全也重要,县公路局在本县西万线沿途书写了不少宣传标语普及安全,如'转弯注意三件事,減速,呜号靠右行''车过村庄,减速呜号'。'公路不许打草晒粮','行人靠边走,车辆靠右行'等。楷书大字,白墙黑字,十分耀眼是当时新公路一道新风景线。
西万公路通车后,为顺应公路运输,本县办起马车运输队,初为泾洋公社马车队,后改为区运输队,一共四辆马车,前有三匹马拉纤,一匹马驾辕,驾驶人坐在车辕上手执马鞭,口中'得,吁,哦'指挥,下山时手拉车闸減速刹车,马系红缨,响铃神气行驶,是当时镇巴唯一先进交通工具,将山里土产运出,将化肥日用品运进,后來鸟枪换大炮,又买了辆旧嗄斯汽车,由盐埸司机張国发驾驶,因山大爬坡困难,发动机无力像猪呻呤,被人戏为'母猪壳'至今仍有人笑谈。后又发展买了解放大卡车几辆,至今仍记车号,24一41152、41153、40638等,马车淘汰了,並有一辆镇巴到盐埸客车,並且改名为镇巴县运司,后來又有二运司,现县运司与汉运司合并。今天本县村镇有客运,富户有小车,镇巴汽车运输力量全省也小有名气,可谓大鹏展翅。
如今西镇高速公路已通,下一步将南接包茂高速,西接四川广安,星子山隧道将东四镇通达,旅游环线公路,地方通路打通最后一公里,镇巴公路如蛛网串通,已不是'蜀道难'了,回顾镇巴公路从零到有,从有到強,与时代同盛,感概万千。几篇小故事回忆,也许引起对比,认识今之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