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坐轮椅接受表彰。
不久前,在感动中国颁奖仪式上,她还能站着出席,如今却坐轮椅接受表彰。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的张桂梅,手上缠满了胶布。主持人白岩松问为何要贴胶布,她说:“关节疼,不贴手就伸不开了。”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她的华坪女高,但很少人知道,为了建成这所全免费的女高,为了实现山里女孩教育平等的梦想,这位64岁的乡村女教师,早已病魔缠身。因为巨大的压力和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张桂梅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为了把时间留给女孩们,张桂梅拒绝住院,只靠吃药止疼坚持工作。
对于自己的病情,张桂梅接受采访时有过这样的解释:“别人确实给我药费了,但我把药费干别的去了。拖成这样,我不后悔,值得!换来多少孩子有学上,我会跟他们一起,战斗到我最后一口气!”
张桂梅无儿无女,却心系上千名孩子,用生命教书育人,让大山里的女孩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中所说: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她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听。
在张桂梅老师的脸上,刻着比她实际年龄多很多的沧桑。看着她佝偻的腰背、深深的皱纹,我们很难想象,她在年轻时也是个爱美的姑娘。三十多年前,她与丈夫在大理相识相爱,并跟随他一起到大理的一所中学任教。那是一段轻松幸福的时光,那时候的张桂梅爱玩爱打扮,她会穿紫色的皮鞋,很蓝很蓝的裤子。可惜好景不长,丈夫在1996年因癌症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生情,要求调到了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开始了她和华坪的缘分。然而就在第二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肌瘤,而且肿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但是华坪的教职工和乡亲们不同意,他们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捐款。张桂梅看着大家5块、10块地给她凑钱,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流。在一次采访中,张桂梅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个村民,把自己的5元钱车费捐了,自己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回到家。后来她曾去山里寻找那位好心人,可是她却只承认捐钱,不承认走路,为的只是不让张老师增加心理负担。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但她决心竭尽所能,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这些善意。在担任中学教师的同时,张桂梅想要把爱心散播到更多地方。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建成,张桂梅兼任了这里的院长。福利院成立的第一天,她就接收了36个孩子,其中2岁半的就有6个,最大的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从此,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孤儿。白天喂他们吃饭,晚上一个个地哄着睡觉。时间久了,这里的孩子都叫她“妈妈”。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桂梅也时时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和情绪。为了让孩子们能自信地谈论自己的出身,她将福利院改名为“儿童之家”。
这是在告诉孩子们:这里不是孤儿院,而是你们的家,有兄弟姐妹和爱着你们的妈妈。
随着儿童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政府的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张桂梅就需要四处“化缘”。
虽然拿钱不容易,但张桂梅有自己的底线,有一种捐款她是送上门都不会要的。
有一次,一位企业家答应给她捐钱,条件是要让这里的孩子穿得破一点,上台接受捐赠。
张桂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有人不解:“不就是让孩子亮个相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张桂梅不这么认为,她说:不能为了钱而影响孩子的自尊。
她宁愿再一次跑断腿、说破嘴,也不愿意委屈了孩子。
在儿童之家,孩子们的成长牵动着张桂梅的心,而他们的遭遇也刺痛了她的心。那天女孩的妈妈在山里摘花椒,一个男的来问路,伸手拽了下她的衣服。这一拽便把那个妈妈吓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回去后她觉得自己被男人摸了很丢脸,就上吊自杀了。而女孩的爸爸得知自己老婆被人摸了,也觉得耻辱,一个星期后也上吊死了。张桂梅在讲这件事时痛心疾首:“怎么这么愚昧啊,拽了一下衣服怎么就上吊了,还有两个孩子啊……”还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在家中生二胎时大出血,奄奄一息时想要见孩子爸。但是婆婆不同意,因为她觉得女人生娃娃死亡是不吉的。后来孩子爸非常懊悔,在犁田的时候就躺在稻田里淹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张桂梅得知这件事后一度恨极了那个婆婆,她跑到男孩家里,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事实上,她并非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只因为从未走出过大山,固守在那个小小的世界,用几百年前的愚昧思想,毁了一个家。经过这些事,张桂梅萌生了建立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这个如今看来光荣伟大的梦想,实现的路上却是一把辛酸泪。一开始是不被理解,当听说“全免费”和“女子高中”,很多人说她是荣誉得上瘾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她得了精神病。张桂梅去政府、去企业筹款,曾被人谩骂、吐口水,甚至放狗咬。后来她没办法,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去街上要,结果被路人骂成骗子。转机出现在2007年,那年张桂梅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因为生活窘迫,她只穿了条破牛仔裤就去参会了。一名女记者注意到这个穿破裤子的代表,听她讲述了想办全免费女高的梦想。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成立了。然而这时候新的问题来了。因为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等陈旧的思想观念,即便免费,也有很多家庭不愿意把女孩送来上学,还有的上了几天就辍学了。曾经有个女孩都上高三了,还被喊回家掰苞谷。张桂梅去她家问家长:“你们知不知道孩子要高考了?”张桂梅又气又急,无奈之下自己掏了400元钱,让他们雇工干活,这才把女孩领回去复习功课。12年间,她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她发过烧,摔断过肋骨,还曾昏迷过,但张桂梅觉得值。跨过这些崎岖坎坷,换来的是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是一千多个家庭三代人命运的改变,是那些家族从此与愚昧的阻隔。华坪女高的学生吃饭只有10分钟,对此张桂梅进行过精确的计算:跑得最慢的那个,最后一个打饭,她有5分钟吃饭时间,也够。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散慢惯了的孩子没法想象的,就连武警来看了都说:感觉她们就像一阵风,一阵风似地吹进来,一会儿又吹走了。因为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半,她一直在盯着女孩们学习。但孩子们不知道的是,张校长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考虑到山里有眼镜蛇,她要打着电筒检查教室和寝室每个角落,防止学生们被咬伤。为了女高,为了那些女孩,张桂梅殚精竭虑,忘我付出。疾病缠身却不愿治疗,她说:“有那十万二十万百八万,干什么不好?”至亲的哥哥离世,她却因筹款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一辈子的遗憾。而对于大家的夸赞,她说:“不要老说我有多伟大,就是这么过来了,很简单的。”对于她的学生们,她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背那么重的包袱干什么,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用老想着我。
作者 | 张书愿,洞悉人性的心理学爱好者。人生是一场用心的体会,愿你我都能甘之如饴。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万个家庭,带给父母美好希望,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部分内容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