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上街

水南上街

                                                 刘述涛

水南上街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了遂川县的主要街道,各类店铺一字排开,从现在的泉江大桥一直排到双溪头,都是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一年又一年,到后来,县衙从水南搬到了水北,水南上街仍没有衰败,一直到民国初期,仍是遂川县的主要商贸区之一。

在民国,水南上街还曾经是共产党地下组织最活跃的地块,遂川县早期的共产党员王遂人,就借助其家人在水南上街开的“同兴和”烟店作掩护,联络工人、农民和学生在“同兴和”烟店里开展秘密活动。

直到解放之后,水南上街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没有了当年的繁华与喧闹,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居住地。但在泉江桥上,还是时不时的能见到水南上街梁家人的身影。梁家人过年卖红曲,红曲其实是一种红色的色素,专门染肉用。那时候,遂川人过年都要恰红曲肉,红曲肉自然就少不了。

红曲找谁买?

遂川县就水南上街梁屋里的人会做红曲。通常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梁屋里的人就会由小孩子或是老人提着一只竹篮,出现在各个街口路面上,他们嘴里喊着:“红曲、红曲”。红曲由纸包成一小包一小包的,一包两毛钱,三毛钱的由提着竹篮子的人喊。

除了过年卖红曲,梁屋里的人还在古历的七月十五之前卖鬼节的过关文书。这种文书全县也唯有梁屋里的人有。所以,遂川人都会说,梁屋里的人做鬼生意,不得了,别看轻巧,却是赚了钱没有人晓得。

的确,在水南上街,梁屋里的人做古董生意的也是最多,经常有县里的人说,他们是要么不开张,开张恰三年。其实梁家人又何止是做古董生意,他们做大生意的也多,现如今,县里多少姓梁的都成为了大老板,这同他们祖上都有经商的血脉有关。

这样,梁屋里的梁姓自然成为水南上街的一大姓,但水南上街并不只有梁姓,还有郭姓。郭姓就是当年的和平粮站边上,也就是后来的瑶厦粮站。现在的人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和平粮站的样子。那是一家很大的粮站,就在泉江大桥的上首,里面有好多大树。后来瑶夏粮站又成为了饲料厂。这些年变来变去,都是为了生存,到最后被开发,成了今天的样子。

也就在和平粮站的边上,是姓郭的人家,听说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县党主席郭仁也住在那里。郭仁当年在遂川县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儿子郭敏行,也是遂川县的玻璃少爷之一,是南京市民政局科长,也是台北经济部的秘书,还是东吴大学法商学院的教授。郭敏行留在大陆的两个儿子,也是蛮打得的人,也很有故事,在这篇文章里就不说了。要说的是郭家在遂川水南上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的房子由瑶厦粮站左右隔壁一直往水南小学延伸,皆是郭家人的房屋。

同样,在瑶厦粮管所不远,还有些姓罗的人家,这些姓罗的人家都喜欢打鱼,他们的竹排就停放在遂川江边,他们的房子也建在遂川江的边上。有时候他们的竹排出去,你还能够见到几只鸬鹚就站在他们的竹排子上。遂川人把这样的竹排称之为鸬鹚排仔,可惜现如今的鸬鹚排仔是越来越少了、

罗姓的过去,就是姓龙的人家。在遂川县一提水南上街姓龙的,张嘴的张一句就是那是做棺材的。水南上街龙屋里的人做棺材在遂川县那是出了名。龙屋里的人做棺材,那是家传,从来都是传子不传女,而且做棺材的手艺在遂川县是独一份。现如今,有人说起当年的龙福材,龙添寿,也是直称好。

有一段时间,龙屋里的人,将他们的棺材铺就建在和平粮站边上的遂川江边上,一间一间的全是黑漆发亮的寿木。胆小的走过这段路,总是脚步匆匆,唯恐这些棺木里面会出现什么。而像我这样胆大的人,还会停下脚步来看看。

买了谁家的棺木,人死之后,子孙钉也就由卖棺木的人来钉。虽是三个子孙钉,却不可小看,那是有行道的,不但举起斧头要唱赞歌,还必须几斧头下去,子孙钉不偏左不偏右,全部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会高看一眼龙家的原因,因为什么事情都只有乱恰,没有乱做。哪怕是回头路上的一切,也得有规有矩的来。

龙屋里过去,就是梁屋里了,梁屋里自古在遂川县就出大地主大人物。现在是看不见了,在以前,水南上街梁屋里的大屋是最多,有九进九出的房子,房子上雕梁画栋,还有石匠精雕的石狮子,石貔貅。

在梁屋里的附近,有粮食车队,还有一鞭炮厂。当然,那时最红火的,还是罐头厂和啤酒厂,那等于就是同梁屋里的人办的。住在这两个厂边上的姓梁的,许多都因为这两个厂起了骚成了事。他们一大早,就在这两个厂里装车,送这送那。最不济的,也能从这两个厂,捡个煤球,做个小工。

现如今,水南上街的厂见不到几个了,大多数都搬走了,那曾经的塔也不见了,许多地块也搞房地产开发了,但水南上街却仍然没有多大变化,仍是窄窄的,仍能见到当年的痕迹,闻到当年的气息。

(0)

相关推荐